成化难兴(二七)成化犁庭的规模不大,为何成为朱见深的代表政绩

惊心鸟 2024-04-23 13:42:20

说起明宪宗朱见深执政时期的政绩,成化犁庭就是第一时间让人想起的代表作。很多历史爱好者在夸耀朱见深时,都会将这个政绩排在前列,将其作为朱见深是明君的标志之一。然而从史书上看,成化犁庭只是一场小规模的战争,取得的战绩也算不上辉煌,只能是成化初年明君低于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略的战争之一。远远比不上后来王越率军与北元蒙古各部的激战,就是与同时期明朝国内平息叛乱的战争相比都颇有不如。可就是这样一场小规模的战争,在史书上的名气却压过了后来者,成为朱见深的代表政绩,让人感到非常意外。

因此很多历史爱好者在了解了成化年间的历史发展后提出疑问,是什么原因使得成化犁庭如此出名,成为成化年间战争的代表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还是要从成化犁庭这场战役的发生说起。从史书记载来看,这是一场规模很小的战争,但是对于中国历史却有非凡的意义。尤其是对战争另一方建州女真的影响力,直接关系到了后来后金和清朝的建立。因此在后世的很多学者谈论这场战争的时候,都不会孤立来看他的战争规模,而是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下面笔者便从成化犁庭这场战役的起因出发,谈谈它是如何在历史上出名的。

成化犁庭发生在成化三年,是明朝军队与建州女真的战争。建州女真成立于明朝初年,本是元朝设立在今黑龙江依兰县一带的两个万户府的女真人。这两个部族叫胡里改、斡朵怜们,他们的首领分别是阿哈出、猛哥帖木儿。由于收到周边其他部落和元草残余势力的侵袭,所以他们选择了南下投靠明朝。永乐元年,阿哈出率领手下向明朝朝贡,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接纳,赐名为李思诚,于是朝廷便在女真故地建州设立了建州卫。然后阿哈出又推荐猛哥帖木儿出任建州卫指挥使,得到了朝廷的同意,于是建州被纳入明朝版图。

建州卫成立后,两部女真合为一部,称之为建州女真,其势力范围不断的扩张。这些扩张使得建州女真的势力极具膨胀,兼并了不少周边的女真部落,于是朝廷又在建州女真的下面设置了毛怜卫。于是建州女真成为东北方女真人最大的势力之一,与海西女真、东海女真并称为女真三大部。建州女真势力的膨胀很快就引起了附近的朝鲜人的警觉,双方为抢地盘发生了各种冲突,小规模战争一直不断。阿哈出的孙子李满住为了躲避朝鲜人的侵袭,在得到朱棣的同意后,便率领部分部族迁移到了婆猪江支流富尔江上游的“吾弥府”居住。

朝鲜人得寸进尺,不断的侵袭建州女真的领地,双方的矛盾非常激烈。在李满住率领族人西迁至浑河支流苏子河畔时,猛哥帖木儿已经在婆猪江流域建立了建州左卫,出任建州左卫指挥使。后来为了躲避朝鲜人的侵略,他征得朱棣的同意,将建州左卫迁回到阿木河地区。猛哥帖木儿南迁后与当地的女真人发生冲突,遭到了安乐州千户的杨木答兀的袭击,建州左卫损失惨重。此战中猛哥帖木儿及其长子阿古被害,次子董山。后来在明朝的干预下,董山被放还,与猛哥帖木儿的弟弟凡察会商,接受了建州卫指挥使李满住的继续南迁的建议。

建州左卫南迁后,董山与叔叔凡察争夺大权,明朝出面将纷争平息,并将建州左卫一分为二,分别为建州左右卫,并由两人分别出任指挥使。于是建州女真在明朝治下有三个卫所,分别为建州卫、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并成为建州三卫。建州三卫的发展很快再次触及了朝鲜的利益,于是双方争端不断发生,陷入了发展困境。由于土木堡之变后明军衰弱,于是陷入发展困境的建州女真便开始蚕食明朝的土地。到了成化三年的时候,建州女真已经成为明朝东北最大的边患,明军多次出兵都无功而返。

朱见深最早并不打算出兵东北,对建州女真采取的是招抚的态度,让建州三卫派人到北京朝贡。建州卫指挥使李满住派出了长子李古纳哈,而建州左卫则由指挥使董山亲自带队。在这次进贡过程中,建州女真和明朝闹得很不愉快。李古纳哈、董山等人在朝贡时出言不逊,在朝廷赐宴时口出不敬,并做出指桑骂槐,抢厨人铜牌,并索要素蟒衣、玉带、金帽之类的事情。当时明朝为了息事宁人,并没有对李古纳哈、董山等人治罪,反而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但这种退让并没有让建州女真的贪欲平息,反而边境上的侵略越发肆无忌惮。

于是朱见深下令,将李古纳哈、董山等人羁押,派军队将其送回建州三卫。李古纳哈、董山等人不服,在押解队伍抵达广宁后发动反抗,杀害明军出逃。这次冲突导致建州左卫指挥使董山被明军杀死,李古纳哈狼狈逃回建州卫。消息很快传回北京,朝廷决定对得寸进尺的建州女真出兵。于是朱见深以以总兵官赵辅挂靖虏将军印,作为战役总指挥,左都御史、辽东总督李秉为副总指挥,率兵征讨建州女真。同事朝廷还向朝鲜国王李瑈下令,让他派遣军队配合明军围剿建州女真,形成了对建州三卫的两面夹击态势。

这场战争的过程其实是乏善可陈的,明朝和朝鲜的军队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明朝方面出兵五万,分三路大军进剿,斩首六百三十余人,俘虏二百四十余人。朝鲜方面由中枢府知事康纯率万余人协助明军作战,擒二十余人,斩三百余人。其中主帅康纯和大将鱼有诏等扫荡了建州卫的兀弥府诸寨,所过之处,焚烧村寨,捣荡屯落,遇青壮而杀,逢老幼而俘。建州卫指挥使李满住父子在山寨攻破后被杀,山寨被付之一炬,还被朝鲜军队在大叔上刻字留念。此战完全是一边倒的态势,建州女真并未做出有效的抵抗,就遭到了几乎灭族的灭顶之灾。

从这场战争的规模和战绩看,成化犁庭在朱见深时代是完全排不上号的。不但比不上后来王越与蒙古各部的大规模战争,连南方的很多地方叛乱的规模都比不了。但是这场战争的历史影响却是很深远的,这也成为它被当作朱见深时代战争代表的原因之一。成化犁庭将建州女真三卫打得一蹶不振,一百多年都没有缓过劲来,直到董山的五世孙努尔哈赤的崛起,这才改变了建州女真孱弱的局面。努尔哈赤一统女真三部,反叛明朝建立后金,这都为后来清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所以在谈论清朝历史时,总会提到建州女真早起被成化犁庭的事情。

在努尔哈赤发迹过程中,尤其是在起兵反叛后团结各部女真的过程中,成化犁庭成为他团结各部的重要案例。由于成化犁庭实在太狠,努尔哈赤将其认为是明朝极端手段的代表,并以此威胁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各部。各部为了避免被明朝再次搞成化犁庭,只能团结在努尔哈赤周围,于是他得以顺利统一女真各部,完成了军事基础的建立。成化犁庭还成为努尔哈赤起兵反叛的主要依据,他将其作为明朝背信弃义屠杀女真人的案例,在政治上占据一定的道德制高点。这种政治手段也被清朝早期大为宣传,使得这场战争成为成化朝名气最大的战争。

与清朝将其作为明朝背信弃义的反面案例宣传不同,在明朝人心目之中这场战争却是明朝对清朝最大的胜利。尤其是在明末清初时代,明朝军队被清朝军队打得不堪一击。明朝人总是会怀念当初成化犁庭的日子,这种小胜仗也在当时人的这种心理下不断被放大,最终拥有了远超其实际战争规模和战绩的名声。因此成化犁庭在这些历史条件下被发酵,各种传说严重失真,在民间传说中已经失去了本来的样子。一场小规模的剿灭边境部族的战争,在很多明末清初的资料上却成了一场奠定国家大局的战争,让人哭笑不得。

中肯的来评价,这场战争只是明朝小规模的局部战争,在成化年的战争中根本排不上号。因为给后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所以成为后世讨论的焦点。因为建立清朝的努尔哈赤及其后代是建州女真,所以他们把这场失利看得尤其之重,使清朝的文人对这场战争的看法和评价严重失真。

从当时的历史环境来评估,明朝处理边境纠纷时的手段是比较粗糙的,很多战争都是由于这些粗糙的手段引发的矛盾,进而使得战争扩大化。但这些都是当时历史的局限性,社会发展在那个时代,并没有什么民族平等之说,所以不能站在这个角度评价明朝的所作所为。

0 阅读:36

惊心鸟

简介:一个中国古典文学的爱好者,与大家分享不同的读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