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锐评“护士姐姐爱难民,美国大兵作肉盾”再次将英雄主义发挥到极致!

轻兵器 2024-05-14 23:40:44

专门介绍轻武器的权威军事刊物

拍摄于2003年、由著名影星布鲁斯·威利斯主演的影片《太阳之泪》堪称一部标准的美国主旋律大片,讲述的也是一个美国战斗英雄的故事。本文呈现该片的武器装备运用,并以严肃的眼光给影片的战术展现挑挑刺——

影片情节放送

惯于出演硬汉形象的布鲁斯·威利斯这次出演一位名叫沃特斯的美军海豹突击队上尉指挥官,受命去解救一名陷入非洲国家战乱中的美国医生——莱娜。

当沃特斯率领小分队空降到莱娜所在的地方时,发现其正在一座教堂内救治当地在战乱中受伤的人员。当莱娜听说美军将只带走她一个人时,她坚决要求带着教堂内的70名当地人一起走。沃特斯请示上级后没有得到批准,他就谎称上级同意带走这些人。后来,当美军和难民到达撤离点与前来接应的直升机会合时,沃特斯却下令仍只许莱娜一人登机;不过当他们起飞后发现地面上有大量当地人因种族屠杀被害,又决定返回救援被丢下的难民。救援中,一部分行动不便的难民先乘直升机离开,而剩下的人则在美军的带领下徒步向邻国喀麦隆前进。

随美军撤退的这批难民中有被叛乱军队杀死的总统的独生子,而他又是身为部族首领的合法继承人,因此急于斩草除根的叛军不顾一切地企图要将他杀死,以绝后患。经过途中的一系列事件,美军海豹突击队违抗上级命令与叛军交火,虽然最终将莱娜和一部分难民护送到喀麦隆,但沃特斯手下仍有4人阵亡,其他人也都负伤。而追击的叛军则在美军舰载机的强大火力之下全部灰飞烟灭。

武器装备的运用

《太阳之泪》一片中出现的武器装备,美军海豹突击队使用的基本上是美军的标准装备,只是其中有些武器根据特种作战行动需要进行了小改动;而叛军一方的武器则是“反派”武器的典型——AK系列枪械和RPG火箭筒,不过也出现了较为少见的SKS半自动步枪和更老式的德国毛瑟98K步枪。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美军小分队的武器配备都是美军的标准装备

美军方面

片中美军使用的轻武器,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模块化设计以及功能的可扩展性。美军使用的M4A1卡宾枪可以加装种类繁多的附件,如M203榴弹发射器、光学瞄准镜、消声器等等,以实现更为广泛的战术用途。在对叛军占领的小村庄发动突袭时,1名海豹突击队员使用加装消声器和光学瞄准镜的M4A1卡宾枪连续击毙多名叛军士兵,但却没有引起别处叛军的注意——可见消声器发挥了优势作用,从而为其他队员突入村内扫除了障碍。

这名海豹突击队员正使用加装光学瞄准镜的M4A1卡宾枪瞄准目标

美军准备对小村庄发动突袭,注意右面的队员使用的是M1A半自动步枪

片中作为狙击步枪使用的M1A半自动步枪并不是专用的狙击步枪,而是美军M14自动步枪的一种变型枪。该枪装上光学瞄准镜被用作狙击步枪,击毙了一名隐藏在难民中的内奸。不过,从片中的画面来看,该枪始终没有加装消声器。在突袭小村庄时,该枪与加装消声器的M4A1卡宾枪一起开火,其枪声却与M4A1卡宾枪一样小——这恐怕是片中道具细节上的最大一处败笔,不加装消声器的步枪却能取得与微声枪械一样的消音效果,令人匪夷所思。

注意这支M1A半自动步枪并没有安装消声器,但射击中发出的声音很小,显然是军事上的穿帮镜头

影片中,美军使用的手枪主要是HK公司的MK23手枪。该枪是应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的要求作为进攻型手枪研制的,口径为11.43mm(0.45英寸),可以在枪口加装消声器。众所周知,11.43mm ACP手枪弹威力极大,发射这种枪弹的MK23手枪再配上消声器就成为一种非常适合特种部队使用的战斗手枪。片中,在突袭小村庄时,海豹突击队队员们除了两名在村庄外面进行火力支援的队员外,其他队员几乎全部使用这种手枪。进入村内后,海豹突击队队员结合使用MK23手枪和匕首,悄无声息地将村内正在屠杀村民的叛军一一解决。不过,在村内搜索前进时有一名队员使用没有加装消声器的P226 9mm手枪,而且他还在打头的位置,这种安排就有些不妥了——首先,配备两种不同口径的手枪会带来弹药补给上的困难,P226手枪发射9mm手枪弹,而MK23发射11.43mm手枪弹,弹药并不通用;其次,让使用没有加装消声器的P226手枪的队员打头,一旦出现意外情况,这名队员被迫开枪的话,就有可能暴露部队行动企图。这是战术设计的失败。

美军正给MK23手枪安装消声器

使用MK23手枪在小村庄内战斗的海豹突击队员

让使用没有消声器的P226手枪的队员打头是战术安排上的一个错误

在爆炸物方面,美军使用了M18A1“阔剑”定向雷和M67杀伤性手榴弹,对叛军的有生力量起到了较大的杀伤作用。不过,片中美军对于M18A1“阔剑”定向雷的运用存在很大的问题:当美军小分队与叛军发生正面交火时,美军才掩护1名队员冲出掩体,冒着敌军的火力到两军的中间地带去布设定向雷。一般说来,定向雷需要提前布设,如果采用遥控引爆方式,通常布设在己方阵地前可以观察到的地方,以等待敌军进入其杀伤范围内时引爆;如果采用绊发引爆方式,通常布设在敌军可能通过的道路上,以封锁其前进道路。片中,美军与敌人正面交火时冲出去布设地雷,很容易被敌方发现,他们自然会避开这个地方,定向雷也就失去了作用。片中另一个镜头就很合理:美军把携带无线电引导叛军追击的内奸打死后,一名队员便在尸体附近布设了爆炸物,当叛军查看尸体时,这名队员遥控引爆了爆炸物,将叛军炸得人仰马翻。可见,这样的运用方式要比在敌人面前临时布设定向雷高明得多。

美军冲出阵地布设M18A1“阔剑”定向雷,这种行为是军事行动的忌讳

片中,有的队员还携带M72火箭筒,该火箭筒本来是作为反装甲武器研制的,但片中的美军将其作为压制火力使用,效果并不明显。

美军依托倒伏的树干使用M72火箭筒向叛军射击。将反装甲武器作为压制火力使用,其使用效果并不好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M4A1卡宾枪的队员还多携带另一支长枪,如雷明顿M870霰弹枪或AK系步枪。雷明顿M870霰弹枪可以提供强大的近战火力,在密林中近距离内突然遭遇敌人,这时就可以利用该枪反应速度快、火力覆盖面大的优势迅速开火,从而占得先机;如多携带一支AK系步枪,估计是考虑从敌方补充弹药方便的因素,还可以避免被敌军听到后通过枪声分辨敌我的缺陷。此外,片中还发现了短管M249轻机枪和M60E4通用机枪。

右面这名海豹突击队除了使用M4卡宾枪外还携带了一支AK系步枪

使用M60E4通用机枪的美军士兵

片中美军的优势在于具有整个战场的态势感知能力。当叛军得知该国总统的独生子亚瑟就在美军护送的难民中时,他们就沿着美军和难民的撤退路线一路追来。而美军则依靠自身携带的战场监视系统终端,随时能够发现叛军的行动,并且能够以1个小时为间隔刷新目标数据。因此美军能够做到预先有准备,并因叛军一直准确进行追踪而怀疑队伍中有内奸,从而将其挖出。但是片中并没有显示美军使用无人机或侦察机对战场进行监视,也没有显示使用侦察卫星进行保障的镜头。

航空母舰是支持特种部队行动的良好平台

美军强大的全球部署能力是其特种作战行动的重要支撑。片中,美军为了撤退侨民和营救莱娜动用了“杜鲁门”号航母。航母容量很大,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包括各种类型的战斗机和攻击直升机,而且可以搭载C-2运输机和重型运输直升机,用以支持特种作战。沃特斯率领的小分队就是以“杜鲁门”号航母作为基地执行任务的,美军运送海豹突击队和难民使用的直升机和空袭叛军的F/A-18攻击机,也都是从“杜鲁门”号航母上起飞的。由此可见,美军特种部队的出色表现离不开其强大的军力,或者说归根结底离不开其强大的综合国力支撑。

美军使用的战场监视系统终端

叛军方面

反观叛军方面,使用的武器仍是AK系列枪械和RPG火箭筒,间或有SKS半自动步枪和毛瑟98K步枪。其对这些武器的运用情况乏善可陈,基本上就是对目标进行胡乱扫射而已。

叛军正在密林中发射RPG火箭筒,其打击效果并不好

在其火力配系中,RPG火箭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叛军基本上以火箭筒来对美军据守的位置进行压制射击,然而效果却一般,尤其是在密林中使用效果不好。因为火箭弹飞出筒口后就会张开尾翼以稳定弹体,但在密林中张开的尾翼很容易撞到树木上造成弹道偏差。而且,火箭弹最初是被设计用来对付装甲目标的,其采用破甲战斗部,对有生力量杀伤效果有限。加之,火箭弹弹道较为低伸,难以杀伤躲在掩体后面的目标。如果叛军当时不是使用RPG火箭筒,而是携带小口径迫击炮的话,那么美军就会感到更大的压力。小口径迫击炮质量很轻,弹药体积更小,也比较适合步兵携带。更为重要的是,迫击炮弹道弯曲,可以非常有效地杀伤掩体后面的目标,其弹药对有生力量的杀伤效果更好。叛军在伏击美军和难民队伍时,如果使用小口径迫击炮,依托倒伏的树干作为掩体的美军就可能遭到更为惨重的伤亡。对于美军而言,所幸的是这一切并没有发生。

双方战术表现的缺陷

在此解读《太阳之泪》一片中美军海豹突击队和叛军的战术表现,我们重在给影片挑挑刺。

美军方面

首先来看看美军方面的营救计划。美军的行动是以营救美籍医生莱娜为目标,并非以武力介入战争,这就要求美军尽可能快地将莱娜救走。美军的计划是派沃特斯上尉的小分队乘坐从“杜鲁门”号航母上起飞的C-2运输机在喀麦隆空降,然后徒步进入靠近两国边境的目标区域。找到莱娜后,再徒步向撤离点前进,在那里与前来接应的直升机会合后撤走。一般来说,在敌国领土上停留时间越长,与敌军遭遇的可能性就越大,既然美军并不打算与该国叛军发生武力冲突,那么就应该尽可能减少在那里的停留时间。但美军的计划却是让小分队和莱娜步行12km赶到A撤离点,再派直升机接他们出来。徒步行进如此长距离,这就延长了停留时间,增大了与叛军遭遇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正确的作法是,美军应该采取对目标区域直接进行直升机空降突击的方式来营救莱娜,即突击队乘坐直升机直接降落到目标区域内或附近,将莱娜带上直升机撤走。即使考虑到目标区域内情况不明,需要小部队提前进入侦察敌情,那么在撤离时也完全可以让直升机飞到莱娜所在的教堂处接应,而不必步行到较远的撤离点去。从这个角度来看,片中美军的行动计划缺乏应变性,影响了整个行动的顺利进行。

美军和难民队伍行进到一片林中空地上时,遭到了预先赶到的叛军的伏击。打头的一名队员遭到叛军狙击手的射击,中弹倒地。美军立即投掷烟雾弹遮蔽对方的视线,然后队员们冲上去救护中弹队友。这时,美军也犯了一个错误,他们没有将受伤队员拖下去抢救,而是全都停留在原处进行救治。要知道,烟雾不可能始终停留在原处,有可能被风吹散,这样就会遭到更大的伤亡。美军应该趁烟雾的掩护将伤员拖到掩体后再进行救治。美军给伤员包扎后,埋伏的叛军突然以猛烈火力向他们射击。这个时候,处于火力劣势的美军非但没有找掩体反而全体挺身向前推进,边前进边开火。在对方火力占优而且有掩体依托的情况下,采取这样的方法无疑是自杀行为,在现实中断不能这样做。片中,美军居然能够毫发无损地逼近到能向叛军投掷手榴弹的距离内,真算是“奇迹”了。

美军没有将被狙击手击伤的队员拖到安全地带,而是在原地长时间救治

沃特斯带领难民队伍撤退时,因为屡次听从莱娜的要求而让队伍休息也是犯了大忌。本来,沃特斯的部队和难民要比追击的叛军早出发不少时间,行动不便的人员也早已被撤退的直升机运走,按理说不太可能会被叛军追上。然而,作为医生的莱娜对于“兵贵神速”这一原则并不理解,反复要求让队伍休息。沃特斯拗不过她,先是让队伍休息半小时,后来又让队伍休息了一整晚。沃特斯以为叛军夜间不会追击,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叛军并没有休息,而是连夜赶路,一下子将其与美军和难民之间的距离缩短到1小时的路程。叛军最后抄近路堵住了美军和难民逃往邻国喀麦隆的道路,从而爆发了一场让美军小分队和难民伤亡惨重的战斗。俗话说“慈不掌兵”,如果过分顾虑部队的疲劳,就会让原有的优势发生转化,造成被动;如果说莱娜作为医生不懂这些,那么沃特斯就要为此负责任。

沃特斯命令队伍休息一晚是一个大错误,给了叛军追击的时间

片中,美军在对叛军占领的小村庄进行突袭时的表现出色得多。沃特斯率领小分队和难民在撤退途中发现一股叛军正在一个小村庄内屠杀村民,因此决定消灭这股叛军。沃特斯制定的行动方案是:村外布置2名队员,分别使用装有光学瞄准镜的M4A1卡宾枪和M1A半自动步枪作为狙击用武器进行突袭;其他队员分作两队对村内叛军进行包抄攻击。在攻击之前,沃特斯的手下只观察到村内有7名叛军士兵,对其余情况缺乏了解,因此决定进行隐蔽突袭。2名士兵将暴露在屋外的叛军士兵依次射杀,然后其他队员使用MK23手枪和匕首对毫无察觉的叛军进行攻击,叛军来不及实施有效抵抗就被全部消灭。在这次行动中,美军利用村外士兵的火力和突袭队员的突击相结合顺利达成了行动目标,也就是说,将火力和突击行动紧密结合了起来。

特种部队的突袭行动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做到使对方来不及反应,而要做到这一点,要么使敌人不能发现己方行动,要么加快行动速度使敌人即使发现也来不及反应。片中,美军对小村庄的突袭就采取了前一种方式,广泛使用MK23手枪和匕首消灭叛军,使其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就被消灭,其战术表现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

叛军方面

叛军方面的战术表现缺陷更多。

他们在伏击美军时兵力占有绝对优势,却采取了完全的正面进攻方式。兵法上说“倍则攻之,十则为之”,意思是说兵力占有较大优势时就可以发动进攻,如果占有更大优势时就可以采取包围对方的方式。叛军兵力远远超过美军,因此采取围攻的方式更为合适。如果叛军分兵从两侧迂回的话,那么美军单薄的兵力就只能被迫分兵阻挡迂回的叛军,造成兵力火力进一步分散,形成难以有效防御的局面。叛军非但不采取迂回战法,却将兵力全部集中在正面发动进攻。而战斗区域却比较狭窄,叛军兵力无法全部展开,只能逐次投入战斗,这就形成了少数兵力与美军拼战斗技能的态势。而美军海豹突击队的战斗技能之高超是世界闻名的,叛军难以占到任何便宜,反倒遭到严重损失,他们只是依靠巨大的兵力优势和惨重的损失,才使美军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影片最后,叛军追击逃到边境的美军和难民时,居然排成一字横队胡乱射击,这样的战斗素质无论如何是无法与美军对抗的,只能依靠兵力优势打消耗战了。

只知道正面进攻的叛军伤亡惨重

《太阳之泪》一片贯穿于始终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表现战争中的“人性”,然而在感受这一点的同时,我们还看到另外的层面。沃特斯上尉不顾上级不得卷入当地冲突的命令而与叛军发生战斗,初看起来有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意味,然而仔细品味后就会感觉美军俨然又扮演了“世界警察”的角色,但这样的宣扬无论如何不能被霸权主义国家用来当做干涉他国内政的借口。

重要通知! 2023年合订本已上架,扫码进入链接购买: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