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高血压病

医路科普 2024-01-19 19:24:47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者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早已突破3亿关口。

高血压患病人数在不断的创新高,更是有不断年轻化的趋势。

因此,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提高警惕,高血压对我们国人的危害已不容小觑。

高血压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属于原发性高血压,由遗传因素(40%)及环境因素(60%)引起。

而继发性高血压只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多继发于肾脏、内分泌系统、主动脉等所致的疾病。

高血压本身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所导致的并发症。

主要可出现以下五大靶器官的损害:血管、心脏、肾脏、颅脑、视网膜损害。

因此,有高血压的患者不管是否有症状,都应该主动积极的把血压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

高血压的治疗:

(一)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1. 饮食:低盐清淡饮食,三餐规律,禁烟少酒。

2. 运动:每日坚持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二) 高血压药物治疗:

饮食及运动疗法无法控制,或2级及以上高血压患者,需服用降血压药物以控制血压,药物分为以下六类:

1.利尿药:减少血容量以达到降压目的(呋塞米、螺内酯(安体舒通)、吲达帕胺),有高尿酸血症者慎用。

2.β受体阻断药:心率减慢,减少心输出量(普萘洛尔、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心率慢或有房室传导阻滞者慎用。

3.α受体阻断药:扩张外周血管(哌唑嗪、特拉唑嗪),首次使用可有首剂效应现象(体位性低血压、眩晕)。

4.钙通道阻滞药:即可减少心输出量又可扩张外周血管(硝苯地平、氨氯地平)。

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依那普利),有出现刺激性干咳、神经性水肿的可能。

6.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替米沙坦)。

(三) 联合用药:

有些高血压患者使用单一的降血压药物不一定能很好的控制血压,这个时候就可以联合应用2种或更多的高血压药物,合理应用不同机制的降压药物,就能收获到“1+1>2”的效果,而副作用不会因此而增加。

200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中首次提出高血压药物的“六角形配伍”,看下图:

1.用虚线相连的为可能有效,但未形成共识。

2.经过循证医学证实:实线相连的每两组药物为安全有效的。

3.利尿药除了与α受体阻滞药外,和其它四类降压药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本文仅供参考学习。

1 阅读:333

医路科普

简介:简洁明了的介绍医学科普,视频及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