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后,台胞代父寻亲终如愿

海峡导报社 2024-04-19 09:04:21

昨天下午,台胞韦怀思与广西上思县的亲人接上了那一通让父亲魂牵梦绕一生的电话,重续两岸“亲”缘。清明节期间,海峡导报推出《根我回家》栏目,持续协助台胞寻找失散的亲人。近日,台胞韦怀思联系导报,希望能找到在上思县的亲人,以完成父亲韦廷辅的遗愿。导报将寻亲短视频后,引发了网友的积极转发并提供线索,最终在上思县有关部门、上思县融媒体中心、叫安镇及村委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最终成功找到了台胞韦怀思在大陆的亲属。他们分别是韦廷辅的两个侄子韦佩龙、韦佩儒,包括他已故发小韦廷佐的二儿子韦雁秋和大儿媳林振青。林振青拿出珍藏多年的老照片,这是多年前韦廷辅寄给韦廷佐的。她向记者表示,这三张照片是公公在去世前交给她保存的,还交代一定要保存好,总有一天廷辅的后人会回来的。韦怀思表示,她会尽快到广西上思县与亲人见面。心系故土:父亲未了情韦怀思听母亲讲过,父亲曾参军抗日。后来,在国共内战紧张局势下,他独自乘船前往台湾,而不是在1949年随国民党部队撤退。因此,他没有获得“荣民”身份,没有退休金,在台湾生活得很清苦。“父亲到台湾后娶了我母亲,当时我年纪尚小,父亲很少跟我说老家的事。”韦怀思回忆,“在我三五岁时,父母离婚了,我随母亲生活。只记得父亲有告诫我,如果以后有人要我改名字,绝对不能改,因为你的名字代表着广西上思县!”“父亲去世后,我们从他独居的房子整理出来了很多信件,他此生再也没有踏上故土,我知道他很遗憾。”韦怀思告诉导报记者,1980年代的信件要经由香港转寄才能到大陆,一封信往来需要半年时间,因此父亲对这些来自故土的照片和信件十分珍惜,虽因时光磨蚀已泛黄褪色,却毫无损毁之迹。韦廷辅心中那份深沉的牵挂,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即使相隔遥远,依旧闪烁着温暖的光芒,坚定指引着归途方向。故乡情深:取名寄“思”念在成功找到韦怀思在大陆的亲属后,上思县融媒体中心前往当地村镇了解情况。据悉,在两岸可以互通书信后,韦廷辅曾给住在大陆的发小韦廷佐寄来一封信,并附上了三张照片:韦廷辅和大女儿韦怀宁的个人照,以及他爱人与二女儿韦怀思的合影照。其中大女儿照片背面还写着“长女韦怀宁幼稚园毕业照”字样。不过,韦怀思透露,父亲和母亲只生了她一个,她的姐姐、哥哥是母亲和前夫的孩子,母亲嫁给父亲时,姐姐已经五岁了。姐姐的名字叫“怡琛”而非“怀宁”。但韦怀思也表示,韦廷佐后人提供的那张照片确实是她的姐姐。据村民讲述,韦廷辅出生于上思县,长大后便去南宁发展,后来才辗转到了台湾。韦廷辅将两个女儿取名为“怀宁”“怀思”,应是怀念南宁与上思故土之意。至于为何姐姐的名字有两个版本?韦怀思推测,父亲或许出于尊重并未更改大女儿的名字,只在私下给大陆的信件中称呼她为“怀宁”,借姐妹二人“怀宁”“怀思”之名,表达自己对故土的怀念。梦回桑梓:女儿归心切韦怀思回忆,父亲1987年6月16日去世,当时父母亲离婚多年,相关人员通过学校最终联系上了她们。“我那时才11岁,早上正要去上课,却突然得知父亲已离世三天的消息。”韦怀思感叹道,1987年10月,台湾当局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本来即将有机会探亲,父亲却未能赶上,他一定很遗憾,虽然父亲很少说老家的事情,但他心里一直挂念着。”4月18日下午,在海峡导报与上思县融媒体中心的协助下,韦怀思与大陆的亲人接上了那一通让父亲魂牵梦绕一生的电话。韦怀思开心表示,“我非常想见这些在广西的亲人,想跟他们聊聊我的父亲,也听听父亲的童年和家乡的故事。父亲离家后再也没有见过亲人,最后客死他乡。我也希望让大陆亲人看看我父亲唯一留下来的亲生女儿。”韦怀思表示,她将尽快安排时间回到父亲的故乡,完成父亲的遗愿。导报驻台记者 叶新航/文 受访者供图

0 阅读:49

海峡导报社

简介:海峡导报官方资讯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