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

禹州王老师赶考小状元 2024-03-26 09:22:43

一个孩子良好的沟通能力会补充和影响他的学习能力、言语发展、智能活动、情绪反应和社会行为。良好的沟通能力也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非常好的影响。

人际交往是孩子成长中很重要的一项能力,正如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儿童的“童年时代有两个世界”,一是父母和儿童相互作用的世界,一是同伴的世界。同伴群体对儿童的发展,起着与父母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作用。”

作为父母 ,如何在孩子交朋友的问题上合理引导,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今天这篇文章,也许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

强化对孩子自信心的训练

自信是孩子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自信的孩子不仅会懂得主动把握机会,让自己发光发热,在遇到失败的时候还能够冷静的分析错误,不会因为一次失误就否定自己。

请小步放手,让孩子多做事,才能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多给孩子赏识与鼓励,家长对孩子的赞扬必须是客观、实事求是的。

给孩子自主权和影响力,让孩子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让他自己去选择,锻炼孩子的组织协调能力,让他体验自己对同伴的影响力。

要给孩子爱与能量,正面地表达我们对孩子的爱。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会让孩子对人生积极,自信心增强。

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能

培养良好亲子关系,提高孩子交往动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应当成为孩子的好朋友。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孩子与外界交流的积极性。父母主动与孩子进行沟通,在沟通时要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并从朋友的身份与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感受社交的美好,提高孩子的社交动力。以身作则,提供更多社交机会。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社交过程,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对于孩子掌握与人交往技巧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家长可适当地带孩子进入自己的社交圈,让孩子找同龄小伙伴玩耍,并预留充分的时间让孩子们一起交往,这样可以得到更多的交往机会,体验到和同伴交往的乐趣。家长可以作为观察者,必要时可以亲身示范,引导孩子如何和同伴交流。善用积极暗示,慎用负面标签。掌握与人交往的方法与技巧,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在此过程中,父母要以肯定与鼓励为主,这样能提高孩子与人交往的积极性,避免向孩子传递负面、消极的信息。

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增加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的自信心和吸引力。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村上春树说:“没有专注力的人生,就仿佛大睁着眼却什么也看不见。”

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对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能力,提高自信心,锻炼毅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是孩子成才的重要基础。专注力是一种习惯,2岁开始是孩子专注力培养的关键期。家长应该早早重视起来,越早开始培养孩子专注力,对孩子成长的帮助越大。

专注力的培养离不开井然有序的外在环境。一张干净的书桌、收拾整齐的房间、安静的学习空间,不仅给人一种舒适感,也有助于产生清晰、有条理的大脑思路。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孩子才会更好地获得思绪的平静、精神的集中、专注力的提升。

把专注力训练变成一个全家参与的活动,活动主题是全家人都可以参与讨论的。通过这种方式,你就可以让这种专注力练习变成一个家庭日常活动,或者说是你们家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个专门针对孩子的训练环节。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晚餐时间,大家都围坐在餐桌前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个交流环节,大家讲述一下自己一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也可以相互提问。

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这里有三个建议父母以身作则,多为孩子创造社交机会。孩子的社交能力,家长的影响是很大的。身边有一些年轻父母,他们自己就不喜欢社交,在成年人的社交场合里,其表现也谈不上能够落落大方,孩子自然也少了很多出现在社交场合的机会,目睹了爸爸妈妈待人接物的方式,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交友困难,父母要问问自己:

我平时与人沟通是否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我是否经常主动为孩子创造社交机会?

我有没有为孩子提供了人际交往的方法、建议?如果你真的重视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那么需要你给他创造社交的机会,有意识地增加了社交活动,锻炼孩子表达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也是需要练习的,父母要给他们提供练习的机会。

绘本和游戏是培养社交能力很好的载体.在许多绘本中,尤其是社交类的绘本会预设诸多社交场景,在这些故事中,孩子很自然地领悟到一些方法。比如绘本《小霸王富兰克林》中,小乌龟富兰克林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弹球、跳房子和捉迷藏。但是富兰克林太霸道了,导致小动物都不愿意跟他玩。直到富兰克林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勇敢道歉,才找回自己的小伙伴。绘本中的很多情节,都是孩子生活的写照。在这个故事里,很多孩子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他们也会因为同样的情况和同伴争吵,明白原来霸道是不受欢迎的,伤害朋友之后应该要真诚道歉。诸如此类的故事都是引导孩子正确社交的好帮手,看到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孩子会更加愿意接受书中传达的社交规则和礼仪。有同样作用的还有游戏。家长可以和孩子玩玩角色扮演,模拟社交场景:简单问好、冲突发生、道歉和好,过程中增加一些孩子在交往中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和孩子一起讨论对策。在这种游戏里,孩子能学到如何和朋友争取相处,在学校里遇到同样的问题不至于手足无措。

教孩子社交规则和礼仪,至少不要让他成为最不欢迎的那个孩子。有一类小孩子在社交中常常不受欢迎,他们偶尔会表现出“野蛮”行为,比如抢夺、攻击性强、说脏话、以大欺小等等。孩子在交友时所表现出来的“粗暴”,我们必须在孩子出现的第一时间加以制止,守规则的孩子总是受同伴欢迎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的同理心,保护孩子天性中纯真、善良的珍贵品质,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0 阅读:38

禹州王老师赶考小状元

简介:7年一线授课经验多年一对一提分经验培训机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