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一根擀面杖起家,挂面大王陈克明,如何打造年销43亿的面条王国

李砍柴 2024-02-03 19:00:04

2023年10月8日,“挂面大王”陈克明宣布辞去公司所有职务。

消息一出,面业第一股“克明食品”股价跌至8.99元,创历史新低。

陈克明从一个辍学的小木匠,凭着一包包挂面,逆袭成面条界大佬。

他的人生必定是充满传奇色彩,引人入胜的。

那么,已71岁的陈克明为何突然宣布离开,是因为岁月催人老,感觉力不从心,还是别有隐情呢?

01

陈克明于1952年出生在湖南南县一贫穷人家,上完小学,他就踏上了漫漫的学艺之路。

他先是师从一位木匠,学习木工手艺。

17岁时,陈克明顺利进入教育局基建队,成为一名木工。

陈克明为人踏实,人聪明手艺也好,因此在基建队收入颇丰。

谁知意外总是猝不及防地到来。

1983年,陈克明在操作木工机械时,两根手指不幸被刨床锯断。

除了身体上的疼痛,让陈克明更绝望的是,他再也无法做木工活。

“一个大男人,怎么能闲在家,一家人都指着我过活呢!”

他没有时间自悲自怜,还没等养好伤,就开始寻找新的谋生之路。

摆地摊、收破烂、做鱼贩、卖豆芽……啥能挣钱,他做啥。

这一天,他在粮店门口摆摊,发现很多人来买面条。

而且都指名要价格更高的外地面条,当地低价面条却无人问津。

陈克明眼前一亮,老天给他关上一扇门,又打开了一扇窗:

“我要能做出好的面条,不就是当地独一家吗?”

但是,隔行如隔山,没钱没技术的陈克明想要改行,真是难上加难。

他再次踏上四处学艺之路。

陈克明学木工时,认真爱琢磨的性格就让他手艺出众,这次也不例外。

他找到面条行家,从零开始学习。

等他学成归来,买了根擀面杖,开始每天沉浸在做面条之中。

俗话说:“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一旦动手做了,才知道做面条其实有很多讲究。

刚入门的陈克明做出的第一锅面条,以面糊宣告失败。

但,一向较真的陈克明并没就此罢手,他托人从长沙买回做挂面的专业书籍。

只上过小学的陈克明,打开书傻眼了,书里有很多专业术语,他完全看不懂。

他只能边看书,边拿着字典,硬是一个字一个字抠出了做面条的基本原理。

他之前为了节省成本买的低价面粉,根本达不到让面条形的标准,所以做出的面条是糊的。

因此,想要做出有弹性有嚼劲的面条,首先必须用高档面粉。

于是,陈克明“斥巨资”重新买来有劲道的高档面粉。

陈克明通过一次次尝试后,终于知道用什么样的面粉,能让面条成形不糊;

面粉与水合适配比及对揉面时间的把控来 保证面条的口感。

除了这些,到了煮面这一环节,也是相当讲究的。

火的大小、放多少水,煮多少时间这些把控好,就能保证面条出锅恰到好处,不软不糊有嚼劲。

终于,陈克明做出了口感不错的面条。

他晚上做好面条,白天推着一个小板车,开始走街串巷地叫卖他的面条。

刚开始,陈克明抹不开面子,怎么都喊不出口,每天推出一车的面条,晚上几乎又全推回去。

“你脸皮这么薄,还怎么做生意?”

妻子的一句话,再次激起了陈克明的斗志。

他先到比较偏僻人少的地方去叫卖,尽量大声吆喝着.

慢慢地,陈克明吆喝声越来越洪亮。

随着他的吆喝声,他的面条买卖越来越好。

没多久,陈克明用擀面杖做面条的效率,已完全赶不上白天的销量。

陈克明再次“斥巨资”购买了一台小型压面机。

陈克明的面条口感好,到他这买面条的人也越来越多。

有了固定的客源,陈克明的流动摊位换成了固定的摊位。

但是,即使有压面机,由纯手工制作的面条不好保存,只能现买现吃,而且口感也不稳定。

陈克明再次琢磨起面条加工设备。

02

陈克明来到市场,想找一个合适的面条加工机。

但他逛遍市场,发现现有的面条机都不能达到他的需求。

于是,他决定自己动手,开始自制面条设备。

他凭借着自己多年木工的经验,经过多次尝试和改进,硬是把一台普通的摇面机改成面条加工机。

随后,陈克明用各种旧设备改造了一台烘干机。

万事俱备,陈克明租了一间门面。

陈克明面条作坊在鞭炮声中正式开业,陈克明在这个小作坊里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1988年,陈克明建了两间厂房,将家里亲戚一起招来,开起家庭作坊式生产。

然而,没几天,经常有顾客拿着挂面,来陈克明这投诉,他一看才知道根本不是自家生产的。

原来,那个年代,人们根本没有品牌意识,看着差不多包装的挂面,也搞不清是哪家生产的。

陈克明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

他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商标,并请人设计出简单的包装,正式拉开了陈克明“挂面大王”的序幕。

随着生产量的递增,陈克明小作坊有条不紊地在当地发展。

但是,陈克明知道,本地面条的需求量是有限的,想要做大做强必须拓展外围市场。

但当他出去考察后,发现如果自己的产品走出去,完全不是那些流水线大厂的对手。

他即使把挂面价格压到最低,也无法挤进这个赛道。

陈克明意识到,想要做大做强,必须进行彻底改革。

但生产企业改革,必须升级生产设备还有进大量的面粉等原材料,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然而,之前小打小闹挣的钱只是杯水车薪。

接下来的几年,陈克明到处找资金和资源,引进先进的流水线生产设备和技术。

直到1997年,“克明面业”横空出世。

工业化生产没有改变陈克明的初心,他一如既往地将心思都花在如何做好面条这一件事上。

陈克明知道千百年来,人们对美食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就算是一碗简单的面条,每个人都希望是自己喜欢的味道。

因此,陈克明再次扎进面条工艺的研究。

他尝试了各种不同的原料和配方,但做出来的面条口感要么太硬,要么太软;颜色要么太深,要么太浅,结果都不理想。

一次偶然机会,陈克明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蔬菜。

这种蔬菜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颜色鲜艳,非常适合用于面条的染色。

经过多次试验,他完美地将这种蔬菜融入面条中,不仅提高了面条的营养价值,还使得面条的颜色更加诱人。

这款蔬菜面的问世,立刻引起了消费者的热烈反响,成为市场上的新宠。

然而,陈克明并未止步于此。

他又开始尝试做一款蔬菜鸡蛋面。

基于蔬菜面的基础上,这款蔬菜鸡蛋面既有蔬菜的清香,又有浓浓的蛋香味,营养也更全面。

之后,陈克明研究出杂粮面、全麦面等多款特色面条。

每一款都深受消费者喜爱。

这些特色面条不仅口感独特、营养丰富,而且还有着各种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满足人们对色香味俱全的不同要求。

几十年如一日,陈克明除了不断创新面条的口味,在品质上更是严格把控。

03

克明面业的第一个烤房建好后,陈克明为了研究温度、湿度及时间如何把控,才能烤出口感最优的面条。

他每天进入烤房多次,每次拿着笔记本记录各种数据。

这一待就是半个多小时,里面的温度至少60多度。

他在里面被烤得大汗淋漓,自己也浑然不知。

有一次他刚从烤房出来,一下晕了过去,差点丢了性命。

自此,他有了“面痴”的称号。

他的痴迷除了对面条口味,在品质及食品安全上也是相当关注。

当同行纷纷添加增白剂来改变挂面的卖相时,陈克明不光杜绝使用这些科技与狠活。

甚至专门花钱设计无荧光剂的包装,确保食品安全。

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陈克明又发现面条制作过程中,容易断裂。

这不仅影响了面条的口感,还消费者的食用体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克明又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探索之旅。

陈克明深知,面条断裂需要从原料、配方、工艺等多个方面入手。

他遍访各地的小麦产区,终于找到那种做面条更加筋道,不易断裂的小麦。

之后调整水和面粉的比例,并发现一种植物胶可以减少断裂的可能性。

传统的面条制作工艺中,压制和切面环节往往会导致面条出现裂痕。

于是,他开始尝试改进这些环节的工艺参数。

他调整了压制的时间和压力,以及切面的速度和刀片的角度。

在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后,他终于找到了最佳的工艺参数组合,解决了压制和切面环节造成的裂痕。

为了将克明面业做强做大,陈克明不光潜心研发与质量把控。

他还常常与同行交流,调研最新技术及市场趋势,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生产和研发方向。

历经三十多年,陈克明不光在面条产品获得了多项大奖,有40多个专利技术。

在面条制作设备上也付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然而,对于他来说,最大的荣誉莫过于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每当他听到消费者称赞他的面条口感好、品质高时,他的内心都充满了满足和自豪。

随着生产的扩大,陈克明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

他通过广告宣传、参加展览会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他在全国建立了三十多个完善的销售网络,

并在乌鲁木齐、长沙、武汉等地建立起生产基地,

将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进一步拓展了市场份额。

2012年,克明面业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在深交所上市的面条企业。

“克明面业”华丽转身成为“克明食品”。

当年他的销售额就达到了21.7万吨,此后的6年,克明食品的销售额及利润的增长超过20%。

到2022年,克明食品营业额达50.2亿,同比增长16%,陈克明成为当之无愧的“面条大王”。

“陈克明”不单单是个人名,他已是深入人心的中国品牌。

04

除了成功打造自己的品牌,陈克明还将自己的经验与成果分享给同行,为其他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在这种交流中,整个行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都得到了提升。

为了保证行业的整体水准,维护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等问题,他率先参与国家对面条行业标准的制定,使行业有了更加严格和科学的标准。

功成名就的他,现已71岁了,因年纪原因辞去了公司所有职务,但仍被聘为终生名誉董事长。

陈克明从一个断了手指的小木匠,靠着他的执着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将一个小推车一步步推成现在面条界扛把子。

他的面条之路,是一条不断追求卓越、创新和品质的道路。

正是这种对完美的执着追求,让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主成长为享誉全国的面条大王。

陈克明的手中,面条不再是一种简单的食品,而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他的故事再次诠释了,人要有梦想,靠着努力与坚持,也能够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End-

作者:尘落埃静

编辑:一乙木

3 阅读:202
评论列表
  • 2024-02-11 23:36

    买不起系列

  • 2024-02-22 23:47

    垃圾面粉,麸皮,滑石粉,添加剂,加鸡蛋粉提高蛋白含量,国产挂面都这套路,吃完了肠胃不舒服。

  • 2024-03-02 20:42

    难吃死了我从来不买

李砍柴

简介:一边写作养家,一边浪迹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