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真真”,是“真的,真是”还是其他意思?

君笺雅侃红楼 2024-05-12 10:25:39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红楼梦》的语言最是精妙,读来不但口齿留香,除了诗词文章外,并无诘屈聱牙之感。

但作为三百多年前的小说,明清古人的说话方式与如今到底不同,有些话难免费些思量,也很有意思。比如今天讲的“真真”一词。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记得初中时学过一篇《乌进孝交租》,标题实在记不得,权且如此命名。

让人记忆犹新的不是整篇文中丰富的田租货物,或者当初对“乌进孝”是被贾府压迫的老农的定位,而是贾珍的那句抱怨:

(第五十三回)“这够做什么的!如今你们一共只剩了八九个庄子,今年倒有两处报了旱涝,你们又打擂台,真真是又教别过年了。”

印象深刻的原因,也不是贾珍话中的不满足,或者震惊豪门地主的贪婪,而是“真真”这两个字。

当时这篇文章记得清楚是政治老师代课,应该是选读。

“真真”这两个字,更是将他给难住了。

记得当时大家在课堂上还有过一番讨论,这个“真真”到底什么意思。

现代语境中,很少会用到“真真”,大家都认为是不是多印了一个字,应该是“真是又教别过年了”。

甚至这句“真是又教别过年了”,也有争议,都说是不是“又”也多余?

那时候十几岁的孩子开发脑洞各抒己见,最终还是老师一锤定音,教科书不会错,大家都当课外知识,有机会可以自己学习。这事也就作罢了。

我会铭记不忘,源于我当时看过《红楼梦》,知道原文就是这样。

而我有个羞于出口的观点,“真真”是不是和我们村里老人们常讲的“真真儿”是一个意思。

之所以不确认,是我当时认为“真真儿”应该是“针针儿”这两个字,就错过了探讨的机会。

我们村里老人都不是本地人,来自辽西的庄河和山东家,

“真真儿”这个词汇,常被他们形容“清楚、真实”。

比如,形容看见某些别人不确定的东西,用“真真儿的”。

再比如,回复某些别人质疑的话,用“真真儿”作为肯定。

我会认作“针针儿”,源于小孩子经常被父母打屁股,聚在一起形容时常用“真真儿疼”,指“特别疼,真疼”的意思,认为是“针扎一样疼”,现在想来很是喷饭。

言归真传,《红楼梦》里这个“真真”,是个语气叠词,用来加重确定的意思。

贾珍说“真真是又教别过年了”,重点是说乌进孝今年送来的钱粮太少,以前常来打擂台,今年又来打擂台,送的这点收入都没法让他好好过年了。

“真真是”就是“真的是”,加个“真”为真真,是为加重语气。

“真真”不光出现在贾珍口中,还被命名了一个国家。

薛宝琴当日讲述她与父母兄长去了西海沿子,在一个叫“真真国”的地方,遇见了一位西洋美人作诗。

“真真国”的“真真”与贾珍的“真真”意思差不多,都是强调“真实”的意思。

彼时薛宝琴才送给林黛玉一盆水仙,贾探春一盆腊梅,在潇湘馆给众人讲起了这个“真真国”。

这条线索非常重要,皆因西洋美人诗中意思为“汉家女儿思念故土”之情。

腊梅送给贾探春,引出探春杏花签是远嫁海外异国为王妃。

水仙送给林黛玉,引出芙蓉花签的昭君出塞故事,也是远嫁异国为王妃。

贾探春送林黛玉的潇湘妃子外号,是娥皇女英二女同嫁故事……

将上下线索结合,可知“真真国”不但是林黛玉和贾探春远二女远嫁的归宿,更是林黛玉和贾探春未来的埋骨之处。

石呆子失扇子,预示贾宝玉与林黛玉“失散”。

“湘妃(潇湘妃子)、棕竹(踪迹)、麋鹿(蕉下客)、玉竹(玉卒)”,都表明林黛玉的“葬花冢”就在二女同嫁去的真真国。

而“真真”还有说法,第三十六回,贾宝玉说:“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了”,是对薛宝钗等人劝他读书科举不满,认为女儿倒成了“国贼禄鬼”。

类似情节还有很多,“真真”在《红楼梦》中常见,源于“假作真时真亦假”,一方面是口头俗语,一方面也对应了“假”,作者在故意设譬。

尤其“真真国”,“真真”为“假”,也是“真”。

其国是真,极可能就是如今的斯里兰卡,当初名为锡兰。郑和下西洋还留在那一块碑文。故锡兰王子的后代(来姓人家)还在如今的泉州。

二女同嫁埋骨他乡,肯定是“假”。

或许,这才是“真真国”的含义。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