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苏联大使尤金提出建立共同核潜艇舰队,毛主席为什么不同意?

兴衰五千年 2024-02-22 09:39:38

前言

作为潜艇中的一种类型,核潜艇是以核反应堆为动力来源,设计的潜艇,具有战略打击的巨大能力,是保证一个国家海洋安全的重要武器载体。因此,许多国家都想要掌握这一技术。

中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以及长达1.8万公里的海岸线,核潜艇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听到苏联提出的“建立共同核潜艇舰队”的建议,毛主席却非常生气……

毛主席:什么叫共同核潜艇舰队?

1957年8月,苏联研制的核潜艇完成了主要设备的安装,并于当月下水。对于这项技术,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1958年6月,新中国第一座实验原子反应堆投入试验。此时,由苏联“转让制造”的常规动力潜艇,也已经建成,具备了研制核潜艇的条件。

不久后,主管国防科技的聂荣臻元帅便将一份《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 ,呈递到毛主席的面前,请他批复。

在这份报告里,有这样的内容:“中国的原子反应堆已开始运转,在国防利用方面,也应早作安排。根据现有的力量,考虑国防的需要,本着自力更生的方针,拟首先自行设计和试制能够发射导弹的原子潜艇。”

这年7月,苏联的第一代攻击核潜艇开始服役。这件事情在客观上加快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步伐。

在看完聂荣臻元帅递交上来的报告后,毛主席看得十分仔细,并在看完后,在上面郑重批示:“同意。”

不久后,新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迅速开展起来。随后,中央军委批准成立了由海军副司令员罗舜初任组长,张连奎任副组长,刘杰、王诤任组员的四人小组,负责筹划和组织领导核潜艇的研制工作。

由于中苏两国签署过《关于苏联援助中国建设原子能工业的协定》,按照这个协定,苏联有帮助中国提供研制核潜艇的义务。

然而,就在新中国递交了中国希望苏联提供核潜艇的相关技术指导后,苏联却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

7月21日,就中国希望苏联提供核潜艇的相关技术指导的答复问题,刘少奇和苏联驻华大使进行了谈话。

在谈话的时候,尤金第一次提出了搞中苏“共同核潜艇舰队”的意见。对此,刘少奇不能决定。很快,刘少奇便将和尤金的会谈情况,向毛主席做了汇报。

当天下午,毛主席在中南海游泳池会见尤金。期间,尤金将搞中苏“共同核潜艇舰队”的意见,再次提了出来。

为了说服毛主席,尤金将苏联方面的意见说了出来,表示苏联的黑海会被敌人封锁,其他海域的条件也不好。考虑到中国的海岸线很长,条件很好,很适合中苏建立“共同核潜艇舰队”。

听了尤金的话,毛主席一下子就明白了苏联方面的真实意图,顿时大怒,大声说:“首先要明确方针,是中国办,苏联帮助,还是只能合办,不合办苏联就不给帮助?”

见毛主席生了气,尤金不敢造次,但也不敢擅作主张,便有的没的说了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却是在“共同核潜艇舰队”上没有松口。

尤金的说法让毛主席非常恼火,当即质问道:“你们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么个搞法?”

对于毛主席提出的问题,尤金虽然心里知道,但也害怕毛主席会当场翻脸,便一直摇头,没有答复。

见尤金这样,毛主席说:“你讲不清楚,请转告赫鲁晓夫同志,让他自己来讲。”

毛主席这样说,是他知道赫鲁晓夫的品性:在1953年9月3日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后,赫鲁晓夫便开始大力排除异己,肃清政敌,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更是作出了一项震惊世界的决定,即把斯大林的遗体移出列宁墓。

对此,毛主席感到非常失望,甚至有些厌恶。在毛主席看来,赫鲁晓夫的行为已经超过了底限。

然而,不管如何,此时的赫鲁晓夫已然时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依然需要保持和苏联的友好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解决好这件事情,还需要和赫鲁晓夫本人谈。这是因为除了赫鲁晓夫和毛主席在谈判地位上的对等外,赫鲁晓夫有最后的解释权和决定权。

7月22日,毛主席召见了尤金,进行会谈。参加这次会谈的,还有周恩来总理、彭德怀元帅。

交谈中,毛主席说:“对于那个问题,我又想了一下,可能我有误会,也可能我是正确的,经过辩论可以解决。”

紧接着,毛主席又说:“关于海军提出的核潜艇的请求可以撤销,这个问题我脑子里没有什么印象,问了他们以后才知道,海军司令部里的苏联顾问说苏联已经有了核潜艇,只要打个电话过去,就可以给。”

接着,毛主席点了一支烟,继续说:“海军核潜艇是一门尖端科学,有秘密,中国人是毛手毛脚的,给了我们,可能发生问题。”

在解释这个问题的时候,毛主席说了一段发人深思的话。他说:“中国还有资本家,但国家是由共产党领导的。你们就是不相信中国人,只相信俄国人。俄国人是上等人,中国人是下等人,毛手毛脚的,所以才产生了合营的问题。要合营,一切都合营,陆海空军、工业、农业、文化、教育都合营,可不可以?或者把100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都交给你们,我们只搞游击队。你们只搞了一点原子能,就要控制,就要租借权。此外,还有什么理由?”

后来,毛主席再次提出了中国的立场:“现在我们决定不搞核潜艇了,撤回我们的请求。要不然就把全部海岸线交给你们……你们的军队可以到我们这儿来,我们的军队也可以到你们那儿去。如果在我们这儿打,你们的军队也应该听我们的指挥。如果在你们那儿打,我们的军队比你们少的话,也应该听你们指挥。”

接着,毛主席说:“你们把我说成是名族注意,那我就可以说你们把俄国的民族主义扩大到了中国的海岸。”

说完这些后,毛主席用手指了指在座的周恩来总理和彭德怀等人,说:“如果犯错误,是我一个人。”

听了毛主席的话,周恩来总理表态说:“这是我们政治局的一致意见。”

最后,毛主席语气坚定地说:“你们就帮助我们建造核潜艇嘛!你们可以做顾问。为什么要提出所有权各半的问题?这是一个政治问题。我们打算搞二三百艘这种潜艇。要讲政治条件,连半个手指头都不行。你可以告诉赫鲁晓夫同志,如果讲条件,我们双方都不必谈。如果他同意,他就来,不同意,就不要来,没有什么好谈的,有半个小指头的条件也不成!”

感觉到毛主席的态度坚决,尤金心里非常担心,因为赫鲁晓夫交给他的这件事情,基本上算是告吹了。

然而,这个问题尤金并不敢私自截留。很快,尤金便将毛主席的谈话内容告诉了赫鲁晓夫。

此时,中国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7月28日,在《关于海军建设的决议》中,中央军委要求:海军以发展潜艇为重点,相应地发展必要的水面舰艇。无论是潜艇、水面舰艇,都应该特别注意采用新的技术成果,如导弹、原子动力。

7月31日,赫鲁晓夫来到中国。期间,毛主席和赫鲁晓夫就中苏之间关于核潜艇的问题,进行了火药味十足的磋商。

在会谈一开始,毛主席便开门见山地说:“尤金大使向我们提出的要求是什么意思,你们是出于什么个考虑?”

听了毛主席的问话,赫鲁晓夫首先进行了一个铺垫,随后便以台海局势紧张为借口,提出了在中国“建立联合舰队与长波电台的建议”,妄图以此来控制新中国。

赫鲁晓夫以为能糊弄过去,没想到毛主席一下子就想到了问题的本质。他多次质问赫鲁晓夫什么叫联合舰队,并将这个问题的本质直接点破。

见毛主席态度坚决,赫鲁晓夫只好顾左右而言他,支支吾吾地做了自顾自的解释。双方最终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谈拢。

事实上,这个问题怎么会谈得拢呢。毕竟,在毛主席的心里,新中国受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已经100多年了,经过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建立的新中国,怎么能够就此沦为他人的附庸呢!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希望得到苏联的技术指导,也就变得不再可能。

1959年9月,赫鲁晓夫来到中国,背弃了西方所谓的“契约精神”,出言拒绝了为中国提供核潜艇技术指导的事情,并轻蔑地说:“核潜艇的技术复杂,你们搞不了,花钱太多,你们不要搞。”

对于赫鲁晓夫如此回答,毛主席毅然选择了自力更生,坚定地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年底,为了支持中国自己的核潜艇事业,中央军委同意了陈赓的建议,按"尖端集中,常规分散"的原则,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增设了原子工程系,以此来培养自己的人才。

1960年,国防科委成立了以海军政委苏振华为组长的核潜艇研制工程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核潜艇的研制工作。

1965年,第一批核工程专业的20多名学员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充实到了核潜艇研制工作组中。这些人都先后都成为了中国核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设计骨干力量。

1971年8月,新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开始航行试验。1972年3月,在观看了核潜艇研制纪录片后,叶剑英元帅高兴地说:“核潜艇搞出来了,人民感谢你们!”

不久后,毛主席批准核潜艇进行扩大航行试验。

1974年1月,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进行了检验性航行试验。

在“八一”建军节期间,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象征着新中国在核潜艇方面的事业,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随后,新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开始为新中国的国防贡献力量,再也不用让他人提出搞什么“共同核潜艇舰队”了。

0 阅读:46

兴衰五千年

简介:莫问历史多少岁月,一切尽在五千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