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准备50万嫁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各自准备20万,就差结婚对象

苏南流 2024-03-15 12:42:54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70后父母在“不婚不育”这块接受程度有多少呢?

站在子女角度来看,好的一点信息是,有一些70后父母开始逐渐接受“不婚不育”这个观点,不过更为普遍的是,不接受。

当然了,不婚不育,从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来说,一定算不上什么好事,可是普通人哪里顾忌那么多,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都还焦头烂额。

来自一个朋友的倾诉

朋友是93年的,马上要满30周岁,她现在最忌讳的就是谈年龄相关的一切问题。

相亲两年,父母动用人脉关系找各种年龄相符的男士,之后母亲走遍相亲市场,接触的异性肯定有上百了。

不过这里的“接触”大多只停留在聊天阶段,之后就不了了之,除了熟人介绍的,有见面聊过,网络途径、相亲角找到的资源,基本没有见面就结束了。

“父母给准备了50万嫁妆,就等结婚给我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各自都准备了20万。什么时候那个男的才能出现呢?”

“就不能不结婚吗?不结婚拿到这些钱,好好享受生活不好吗?”

“不行,老妈说了,必须结婚,结婚拿钱,不结婚没用!”

以前拒绝相亲,现在保持极大的热情相亲,特别想找到那个合适的人,然后直接结婚,目的是拿到长辈的这些钱。

虽然结婚心切,但是非常理智,也不能为了拿钱,把自己给搭进去。

“我条件挺低,怎么就没有靠谱的呢”

为了解决小姐妹的婚姻问题,大家也是竭尽全力。

“说说条件吧”

“条件很低,正常男的就行。”

“正常是怎么个正常法?”

“五官端正、不丑、年龄差在3岁~不,5岁以内都接受,身高175以上,父母有退休金,有房无贷款,婚后孩子姓氏商量着来,不能和父母住在一起,我妈帮我带孩子——对了,我妈嫁妆摆在这,男方彩礼不能少,积极向上,独立自主,不是妈宝,本地人……”

听完大家都沉默了。

“我条件高吗?总不能下嫁吧?我这已经很保守了好吗,我父母退休金很高的!我名下有房子啊,我没有贷款啊,我身高170以上,我长得又不错……”

是的,结合她的自身条件,她说的这些都已经保守了,相对比她父母给的条件,她跟结婚对象提的条件,真的不算高,可是大家身边就是找不到这样条件匹配的人啊。

现实是这样的……

我们都生活在南京,每天接触各种人,当我们离开网络,面向现实的时候,总结出这样一些道理:

靠自己打拼,在南京买房买车的外地人,独立自主、能力强,潜力股,什么事情都能自己操持,基本没有“妈宝”一说。但是这个群体呢,往往父母没有退休金,或者是退休金很低。儿子结婚,父母拿不出那么丰厚的彩礼,有几万就不错了,更别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了。

而家里有家底的,南京本地适合结婚的男性,要么就是父母强势、个人摆烂没有什么规划,要么就是条件更高,对女方的家庭背景、身高长相要求更高。

这样一来,总是没有合适的匹配者。

用这样的匹配方式找结婚对象,真的好难,可能只有谢尔顿实现了这个目标。

婚姻该不该被物化?

什么叫物化呢?结婚之前把双方的条件都一一列举出来,追求适配度,适配度主要还是从物质当面着手,如果再加上精神方面,比如说三观、学历,那就更难了。

门当户对当然是减少婚后家庭矛盾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当我们格外关注条条框框的时候,第一步就是难上加难。

当我们把彩礼、嫁妆、父母工作、父母退休金、房子、车子、等等这一系列就作为预先条件来找匹配对象的时候,是很难适配成功的,因为总是存在差异化,而过于显得物质化,又把“处处看”的空间给压缩了,双方都从现实角度出发,感受不到对方的好意,就没有聊下去的必要了。

婚姻被物化,是一种理智的态度,也是一种负责的态度,但是过于严苛,是很难找到适配对象的,也就没有下一步的可能了。

“差不多”是个好词,一切都是从“差不多”开始的。

90后父母表态:随心所欲过好这一生

生育率下降,跟现在年轻人的婚恋观、生活现状等等有直接的关系。

如果问60后父母:不结婚行不行?

他们会焦虑地说:胡说,怎么可以不结婚!

这在他们那里,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不结婚会让人笑话,不结婚会没有香火,不结婚会孤独终老,不结婚老年会非常惨。所以必须结婚生子,这才是正常的。

在60后父母眼中:钱没有安全感,婚姻才有安全感,所以即便是婚姻一地鸡毛,也要坚持下去,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

90后的年轻父母不这么认为,看看90后身上这些标签:断亲的一代人;自我的一代人;观念超前的一代人……

“断亲”就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标签,90后眼中亲戚不重要,轻而易举就能断,所以香火什么的都是不存在,没有这个观念的约束,90后就是以自己为中心,过好当下,享受这几十年生活,在这个观念里,不婚不育也不过就是为了让自己更舒服。现在看来,老祖宗还是有智慧的,先人创造的一套儒学文化,是枷锁也是鼓励人类繁衍生息的秘诀啊。

0 阅读:381

苏南流

简介:定期分享教育动态,专注学习、关注就业,提升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