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人眼中的济郑“1.5小时高铁圈”:当天就能来回,准备拓展新业务|济郑牵手山河相依

新黄河 2023-12-08 10:30:48

这几天,家住济南的张凤前在手机里下载了一个软件,叫做“倒数日”,打开里面是济南到郑州高铁通车的时间,以及他计划坐高铁回老家的日子。每天早上醒来,他都会看看这个提醒,再看看高铁通车的最新消息,再把这些消息他的“周口商会老乡”群聊里。

期待济郑高铁通车的还有赵新丽和王楠,她们老家一个在郑州一个在南阳,高铁通车不仅给她们带来了回家乡的便利,还带来了新的业务机会,路上的通勤时间缩小,拉近了和家乡亲人的距离,也拉近了和业务伙伴的距离。这一次,她们早早关注了回家乡的高铁票,期待着......

高铁开通后想开办分公司,加强济郑间的沟通

今年是张凤前来济南工作的第23个年头了。他大学毕业就来到济南,并在这里安了家。他的家乡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张庄村,距离济南有440多公里。他是家里的老小,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都在老家。

虽然在济南安了家,但是张凤前一有时间就会回老家看看,为了和老乡产生更多的联系,8年前他加入了山东省河南商会,自己创业的公司成为执行会长单位,他自己也成为执行会长。

为了往返老家方便,张凤前一般会选择自驾。最近两年,为了发展公司业务,他联合在济南的周口老乡筹备成立了山东省河南商会周口分会,目前已经有会员50多人。

不仅成立商会,他还把自己的侄子、侄女带到了济南发展,他笑言自己是为济南引进了人才,“我是一个挺念旧的人,有点乡土情结。我希望我家乡变得更好,我家里老乡变得更好。”张凤前说,在山东只要遇到周口老乡他都会问问他们最近在忙什么,有需要帮忙的他都会尽力去帮。

“济郑高铁开通之后,我想在郑州开一个分公司,在郑州搭建人才交流基地,加强两地沟通。”目前,开设分公司的计划已经随着即将开通的高铁列上了日程。

通勤时间缩短一半,出差成本更加低廉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这句俗话道出交通之于经济的意义。王楠对这句话深有感触。作为资深律师,她的工作是按照时间收费的,每小时1000元—3000元不等,不过由于顾客遍布全国,她每周几乎都要出差,大部分时间在路上。

“之前去郑州谈生意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王楠说,济郑高铁通车,路上的时间缩短了一半,她觉得出差将比以前更加便利。

王楠的老家在河南安阳,虽然不太回老家,但是家里的闺蜜还时常联系,“我们已经约好有空一起坐高铁去外地玩,也会在老家聚聚。”

和王楠一起加入山东省河南商会的,还有赵新丽。她的老家在郑州,25年前和丈夫来到济南打拼,由于生意上的需要,她经常需要自驾往返于济南和郑州之间。济郑高铁开通让她期盼了很久。

“我主要是经销生产复合调料和食品配料。”赵新丽的公司开了10年,客户主要集中在北方,河南、河北、山东等地都有分销商。“我们需要给客户提供应用技术服务,应用技术人员要经常去当地给餐饮连锁企业做技术应用。这样一来运营成本和出差费用比较高,在路上耽误的时间也非常多,济郑高铁开通之后给了公司更多的机会,以后特殊的用户特殊对待,坐上高铁当天就能往返,减少了不少出差成本。”

带老家亲戚到济南工作,更方便更高效了

赵新丽的公司是她和丈夫一起创业开办的,去年大姐家的孩子赵梓筱也来到公司工作,给她帮忙。

“交通便利了,我也很想爸妈,我准备过几天就回郑州看看。”面对记者的询问,赵梓筱开心地说,她已经几个月没见爸妈了,心里很牵挂。

张凤前的公司也有不少老乡,他哥哥姐姐家的孩子都来到了济南工作,“在济南的亲戚已经20多个人了,只要有机会我也愿意帮助一下亲戚。”

目前,张凤前的公司还准备与郑州大学合作,开展研学活动。“公司准备和高校合作,成立人才培训输出机构,为济南和郑州两地输送会计人才。”

“我最爱吃的就是河南烩面和胡辣汤,每次回家乡都要吃一点。这次有了高铁,去郑州当天吃了当天就能回来。”张凤前说。

“之前回老家买不到票,有时候赶上暴雪延误,很耽误事儿。”回忆起之前赶火车的过往,赵新丽说。后来赚了钱买了车,每次回家也要四五个小时,通了高铁就方便多了,她准备有机会把家里亲戚都接来山东看看,一家人在山东吃顿团圆饭。

记者:李焜染 摄影:李焜染 摄像:冯松豪 剪辑:冯松豪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杨荷放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