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2年烈度不减,北约多国日渐无奈,俄乌战争会打到什么时候?

协虎战争史 2024-03-07 23:09:55

2023年下半年,中东烽烟滚滚,巴以冲突吸引全球视线。缅甸北部也不太平,彭家声儿子彭德仁带着果敢同盟军反攻老街,缅北多支武装起兵响应,缅甸政府军第99师死伤惨重。

当巴以和缅甸的新闻占据新闻版面时,人们似乎忘记了一场打了快两年的战争——俄乌战争。

是的,俄乌战争还在打,而且烈度不减。

在2023年,乌军虽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攻,但目前为止收效不佳。俄罗斯的军工系统全速运转,加上海外采购的无人机,乌军在东部上千公里的战线上处处碰壁。

长期的阵地战,已经把乌东肥沃的农田变成荒地,乌克兰不仅自己不能满足军事消耗,现在连吃饭都成问题,基本的民用物资都要国际支援。

俄乌战争爆发初期,俄罗斯的目的是让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继续在东西方之间保持中立。

乌克兰也很硬气,仗着北约在后面撑腰,泽连斯基要求俄罗斯必须吐出乌东和克里米亚,并赔偿乌克兰的战争损失。

现在来看,两国的目的都是很难达到的。

俄罗斯的国力吃不下几千万人口的乌克兰,吃下了也绝对消化不了。而乌克兰让俄罗斯吐出嘴里的肉也不太可能,何况现在北约都不想再支援乌克兰,连美国都减少了援助。

在这样的背景下,俄乌战争似乎看不到尽头,只剩下双方的战士在冰天雪地里打滚,西方传闻俄乌军方正在秘密接触,可能跳过政府推进谈判。

那么,俄乌战争两年来究竟造成了多大的消耗?这场战争给俄乌带来什么?俄乌双方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停战呢?

【一】百万大军鏖战两年,俄乌战争伤亡惨重

俄乌战争在2022年初春爆发,那时乌克兰的积雪还没融化,俄军的进攻被泥泞的黑土和乌军的顽强抵抗迟滞了。

当时,乌克兰正规军的表现超越了世界各国的预料,在俄军三面进攻的巨大压力下,他们保卫了首都,顶住顿巴斯和南部沿海的进攻。

开战时,乌军陆海空三军仅有25万人,后方虽号称有80万预备役,但动员极其困难。而俄罗斯光派入乌克兰境内作战的部队就有20万,俄军用了三分力气,乌克兰就得倾国而出。

在这样的实力对比下,全世界一开始都以为俄罗斯会“速胜”,因为自打冷战以来,五常国家亲自下场的战争往往是一边倒的。

但整个2022年,俄军在春天和秋天两次进攻,只有南线取得了胜利——在顿巴斯-克里米亚两个方向的夹击中,占领部分扎波罗热州和几乎全部的赫尔松州。

而在北线战场,俄军被乌军完全驱逐出境;在东线战场,主要战线依然在顿巴斯边缘。

因为战争不利,国际网络上现在充斥着对俄军的质疑,实际上在2022年初,连西方都认为战线会很快推进到第聂伯河,谁都没料到俄军会被打退。

当然,俄罗斯方面有自己的解释。

普京曾表示,俄军的第一拳摧枯拉朽,大军兵临基辅城下,而莫斯科却在攻城前夜接到了基辅政府的停战请求。

因为谈判,俄军给了泽连斯基喘息时间,双方甚至签订和平协议,但基辅政府却出尔反尔,利用停战期调兵、要资源,重新开战。

在2023年6月17日,普京向非洲访俄代表团公布了协议内容,上面有基辅政府的盖章。但该文件真实与否,只能等战后验证。

实际上,2022年初俄军进攻不畅,客观上还是军事因素为主——俄军的军改打造的“BTG”级战斗群体量太小,步兵不足,后勤能力薄弱,难以胜任长期的、大纵深的进攻作战。

当乌军拿着北约军火处处阻击,营级战斗群稍有伤亡就会陷入瘫痪,只能等待救援接应。

从开战到2023年末,乌克兰则在北约支持下发起动员,十几次动员把80万大军送上战场。俄军也在2022年秋天、2023年春夏几次动员,增兵20万,总共派遣40多万人上战场。

这期间,俄乌双方在乌东漫长的战线争夺城镇和农村,但双方都面临重武器不足、空军无力、士兵素质较低的问题。

对此,俄军不得不用乌东民兵、瓦格纳雇佣兵打头阵,乌军则直接摆上督战队,让新兵蛋子填火线。

在乌东的堡垒和堑壕之间,无人机、迫击炮、地雷、装甲车是主要武器。

而在巴赫姆特、红利曼、马林卡等地,俄乌的攻防战已经是加强版的堑壕战——深挖战壕,步兵小队渗透进攻,侦查和破袭任务交给无人机或火炮。

因为前线地图上只能看到小股步兵蠕动,伴随着偶尔响起的火炮声,西方人形象地将其称为“蚂蚁战”。

虽说是“蚂蚁战”,但目前来看,双方的损失也是极为惊人的。

鏖战近两年,俄乌共出动120万大军,伤亡超过50万人。其中俄军伤亡6万多人,近2万人阵亡;而乌军伤亡48万,16万人埋骨沙场。

【二】俄乌“放血槽”:美国的阳谋

自从冷战结束开始,还没有哪两个国家打得如此血肉模糊,俄乌战争的烈度已经不是海湾、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战争能比的。

俄罗斯的国力虽然排在五常末尾,还遭受长期的制裁和限制,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打一场欧洲全面战争还是没问题的。乌克兰则全靠北约在后方输血支持,否则早就倒下了。

所以,俄罗斯面对的其实不是乌克兰,而是北约,甚至后来打仗的对手也不是乌克兰人,而主要是北约雇佣兵。

俄乌战争,已经慢慢变成了暗地里的“欧洲大战”。

在前线,乌克兰的部队战斗意志普遍不足,所以波兰雇佣军、欧美志愿军的总数已经达到数万人。这些部队顶替战斗力孱弱的乌军打硬仗,否则乌军撑不了这么久。

不过,俄军的情况也不太乐观,合同兵人数本就有限,后来几次动员把西部能调动的预备役都送到了乌克兰。

无奈之下,俄军最后只能在西伯利亚和高加索大量征兵,走上了沙俄、苏联时代“民族雇佣军”的老路子。

有人很纳闷,俄乌之间打得都这么狼狈,双方为什么不能和谈?战争为何无法结束呢?

其实,在俄乌开战之初,俄罗斯总统普京就说:

“这场战争不光是俄乌之间的,更是俄罗斯和想灭亡俄罗斯的势力之间的决斗,是存亡之战。”

从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到后来乌东危机爆发,再到全面战争,俄罗斯和西方争夺乌克兰的矛盾无可挽回。

俄罗斯需要的是中立的乌克兰,而泽连斯基政府和背后的团体却靠着北约生存,现政府不下台,新的中立法案不可能实现。

北约支持乌克兰的目的也不是打败俄罗斯,全世界都知道这是痴人说梦。

实际上,美国的最终目标不在乌克兰,不在俄罗斯,而在欧洲。

21世纪前十几年,俄罗斯有一个回归欧洲的过程,因为俄罗斯手上的底牌太好了——石油、天然气、农产品、木材、矿石,这些东西都是欧洲工业发展需要的材料。

哪怕欧洲从非洲进口,都没有从俄罗斯输送的划算。

俄罗斯和西欧国家的合作,加速了西欧传统工业集团的独立自主,长期下去必然促使欧洲和美国脱钩。而在美国经济日益衰弱的今天,失去欧洲这个“臂膀”对美国是重大打击。

所以,每当欧洲有联合的意图,美国必然插手,如上世纪末的南联盟战争,以及本世纪的俄乌冲突。

乌克兰这个“放血槽”,则是美国专门为欧洲定制的,第一是烧钱,第二是培养仇恨。

开战以来,美国强迫欧洲各国掏钱、送武器,这看似是北约内部的规定和义务,实际上是美国强迫小弟们“交份子钱”。

一年多的军事消耗,已经让欧洲各国的军队掏空了储备,各国财政也背上压力,这就是美国的“阳谋”。

【三】美国释放“两德论”,俄乌或开启密谈

2023年下半年,乌克兰号称要发起反攻,20多万士兵从中部、南部集结,他们之中的骨干从北约军训而来,使用西方的武器。

乌军浩浩荡荡杀来,但在半年以后,俄军宣布乌军伤亡12万5千多人,近两万件欧洲各式武器被摧毁。

与此同时,北约和基辅也承认反攻失败了,但原因解释不一。反攻没拿到成果,但消耗的资源是货真价实的。

截至2023年底的反攻,乌克兰已经十几次动员,基本把国内能调动的人力全部送到战场。

当然,这些人力不包括乌克兰西部的青壮年。在临近波兰的地区,当地歌舞升平,街上看不到征兵队。

从乌克兰的割裂,就能看到这个国家的隐患——东、中、西部割裂为三部分,基辅政府号令乌语和俄语地区,用东部青壮的血来保护西部的太平,最后必然导致民怨和分裂。

如今,乌克兰虽然失去顿巴斯和克里米亚,但整体依然完整。可如果继续打下去,俄罗斯打到第聂伯河,基辅政府崩溃,乌克兰必将被邻国瓜分。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未来成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2023年末,泽连斯基承认大反攻失败,这时欧洲和美国继续下注的声音也变小了。

北约国家开始集体“失声”,倒不是这些国家真没钱,而是乌克兰的可动员力量到了极限,要继续打下去,就得从欧洲借人调人。

于是乎,西方开始释放一些停战,或者在乌克兰看来非常“泄气”的话。

在12月,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会长哈斯就抛出震惊世界的“两德论”,他说:

“现在乌克兰的情况已经不是2022年前的样子,建议乌克兰应该走发展的道路,用事实证明自己的制度优于俄罗斯。”

在哈斯眼中,如果西乌克兰的经济水平远胜于东乌克兰和克里米亚,那就像30年前西德合并东德一样,乌克兰未来必然统一。

这话让世界震惊,也让泽连斯基脸上无光,这等同于美国宣布放弃乌克兰。

实际上美国也确实有这个打算,因为大家都没钱了——欧洲人当了一年冤大头,国内右翼已经非常不满,德、法的反对派实力大增。继续这样下去,欧洲必然加速和美国脱离。

俄乌战争到现在已经打了2年多,但泽连斯基每逢讲话都是老生常谈,还是要支援。无论欧洲还是乌军,都已经失去了信心。

更有甚者,美国的著名记者,被誉为“新闻恐怖分子”的西摩.赫什向外界宣布,俄罗斯军方已经在和乌克兰军方私下接触。

格拉西莫夫参谋长和乌克兰国防部长扎卢内日在秘密谈判,可能达成协议。

在这次和谈中,乌克兰军方可能是率先伸出手的一方,因为80万大军打了两年,伤亡过半,后方训练的部队在实战中能看出来素质不足。

再打下去,乌克兰军队会彻底崩溃,国家会荡然无存。

至于泽连斯基,他越来越失去手下的支持——以前他能带来允诺的武器和资金,现在西方不买账,导致他的地位不断下降。

与之相对的,扎卢内日才是实权派,足以出面来谈和平。

俄罗斯方面,军方和政府也都憋着一口气,因为2024年是重要的“大选年”,普京要争取自己的第5个任期,这对于他自己,对于俄罗斯都很重要。

战争带来的巨大压力,也让俄罗斯人近两年开始质疑政府,起码在东部的大城市,俄罗斯人对普京的支持率在下降。

如果在2024年大选前能谈成停战,普京的连任将轻而易举,他的支持率也将重新走高,甚至突破记录。

所以,俄乌战争可能在2024年有大的变局,但美国会不会让俄乌得偿所愿,还要画个问号。

文/商学野

编辑 | 虢洛西

参考资料:

1.《作为帝国间冲突的俄乌战争》,张昕

2.《苏/俄式武器的"内战"——2022俄乌战争战法述评》,黄山伐

1 阅读:62

协虎战争史

简介:用通俗的语言,科普战史故事、武器装备,传播军史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