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三种养老方式,看起来有福气,实际上毫无意义

布衣粗食 2024-02-24 15:46:43

在网上,看到两个观点,着实让人五味杂陈。

第一,有近两亿老人在“混吃等死”,他们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第二,废物式养老,正在盛行,把家里老人圈养起来,物质丰富了,精神世界却崩塌了。

人老了,真的就一无是处了吗?

从平均寿命来看,从退休到逝去,还有十几二十年要活。回头去比较我们的人生,从出生到大学毕业,也就是二十年的样子。

好好享受生活,没有错,但是“如何享受”,是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若想活得更有意义,那就要认识以下几种“废物式”养老方式,别被“伪福气”困扰了余生。

01

儿女处处为父母考虑,让父母逐步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邻居张老太,四十岁就失去了老伴,然后拉扯女儿长大,送女儿上大学。

张老太退休后,被女儿接到了自己的家,认真伺候着。

厨房里,女儿在忙碌,张老太要帮忙,女儿说:“你都一把年纪了,老老实实地坐着,就行了。”

家务活不让做;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都得听女儿的安排;附近有一块空地,也不让张老太种菜,怕摔着;看电视的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不看......

不知不觉,张老太意识到:“我老了,真的没有用了......”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一旦贴上了某种标签,就具有引导性的作用,坏的标签,会让人变得更坏。

儿女“无微不至”地照顾,看起来是孝顺,其实是束缚了老人的自由,给老人贴上了“很老很老”的标签。

似乎,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爸爸妈妈,你们老了。

从年轻人的角度看,会梦想着有朝一日,过上悠闲的退休生活,什么事情都不要动手,要么靠儿女,要么请保姆。

按照年轻人的主观判断,老人什么都不干,还有吃的喝的,就是“人生达到了顶峰”。

而老人呢?被儿女照顾过分了,从此不再是独立的个体,成为了家庭、社会的累赘。连生活自理之类的能力,都退化了。

《BMC·老年医学》杂志上,加拿大柏世德医院对七十一岁左右的老人进行了研究。

常常做家务的老年人,可以增加脑部灰色物质,让老人头脑更灵活,心脑血管更健康。

俗话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自己有手有脚,能够运动的情况下,还被子女照顾,这不是福气,而是变成废物、弄丢自己的开始。

02

儿女长期陪伴父母,一点一点掏空父母的积蓄。

我们常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相对那些长期在外地工作的儿女,能陪伴在父母身边的儿女,显得更有福气。

也有人说:“把儿女培出国了,就白养了;儿女没有什么出息,在家乡混,还能顾着父母。”

在看一些言论的时候,还要记住“过犹不及”。

陪伴太久,就相当于是人与人的距离太近,延伸出来的,是大量的矛盾,还有经济方面的困惑。

我的二叔,有两个儿子。

大儿子去了东莞打工,小儿子在家乡开小店。

二叔被理所当然地安排到小店里帮忙,小儿子不给工钱,还嫌弃二叔做得不够好。

当小店扩大规模的时候,小儿子向二叔要了十多万。

再往后,小儿子亏本了,二叔又拿出十几万,填补亏空。

现在,小儿子靠打零工过日子,每天都回家,但是家里的生活费,落在了二叔身上。

大儿子逢年过节,给二叔一千元的样子。

到底是去东莞的大儿子孝顺,还是小儿子孝顺呢?一看就知道。

俗话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好女子不让须眉。”

放手才是爱。当儿女长大了,父母要舍得放手;但是父母退休了,儿女要舍得“离家”。

一家人,都想办法赚钱,小家庭都富起来了,才是老年人最要看到的场景。

03

老人只懂得吃喝玩乐,失去了社会价值,还给社会添乱。

春秋时的某一天,子游问,什么是“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能吃饱喝足,是低层次的孝顺,能尊敬,精神上能富有,才是高层次的孝顺。

道理很明显,但是大部分的年轻人,无法给父母精神上的推力。

《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里显示,很多老人,精神上没有寄托,就每天上网。有十多万老人,每天上网时间超过十小时,网瘾对人的伤害,可见一斑。

要废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要废掉一个老人,也是。

人老了,要提振精神,就要让自己更有价值:发挥余热,去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好好读书,认识社会新事物;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败坏道德;找到自己的乐趣,别跟着别人瞎混。

若老人只知道吃吃喝喝,觉得自己“不差钱”,精神的世界,就空虚了。

最可怕的是,很多老人,认知层次,还停留在退休的那一天。

04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一个人最大的需求,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人老了,也是人,要活成什么样子,得有自己的安排,别什么都服从子女,什么都盲从别人。

做到两点,远离废物式养老。

其一,不让孝顺困住了家庭。父母和儿女需要过不同的生活,各自忙碌。

其二,找到实现余生价值的方式,并坚持下去。比方说,退休老师,可以去山区支教一两年;帮忙创建文明城市。

另外,作为子女,记住孔子的一句话:“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对于父母变坏、变废的行为,子女要多番劝导和指出。

不管年纪多大,每一天都是新的。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0 阅读:79
评论列表
  • 2024-02-26 07:35

    明清时期的百回本小说(西游记)的作者署名全都是佚名或是无名氏,意思是不知名的作者写的,明代万历二十年,南京金陵世德堂刊印本百回本小说(西游记),上面作序言的陈元之也说百回本小说(西游记)是不知名的作者写的,希望国内各个出版社今后出版的百回本小说(西游记)不要再署名吴承恩是作者,因为吴承恩几乎没有可能是百回本小说(西游记)的作者,近年来中华书局等出版社出版的百回本小说(西游记)都署名佚名或是无名氏,1995年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百回本小说(西游记)的作者署名就是无名氏,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 2024-02-26 07:35

    (我的心也像大海),(天上飘来一朵云)。

  • 2024-02-26 07:35

    而明末清初收藏家、文学家黄虞稷千倾堂书目把吴承恩(西游记)归于地理类,黄虞稷认为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一部旅游游记地理书籍,不是故事小说,清朝咸丰年间重修的淮安府志,竟然没有吴承恩写过(西游记)的记载,明代天启淮安府志中说吴承恩推崇儒学,反对佛教,百回本(西游记)有很多佛教内容,吴承恩反对佛教,那么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几乎没有可能是吴承恩,希望各个出版社出版的百回本(西游记)能从严谨的学术角度,尊重史实,不要再把吴承恩署在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上面,因为吴承恩几乎没有可能是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近年中华书局出版社,1995年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百回本(西游记),作者都署名佚名或无名氏。

  • 2024-02-26 07:35

    百回本小说(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近年来中华书局出版社,1995年山西古籍出版社,它们出版的(西游记)作者都署名佚名或无名氏,就是不知名作者写的,流传至今最早的(西游记),是明代南京世德堂刊印的(西游记),作者署名是华阳洞天主人校,还有署名陈元之作的序言,在序言中陈元之说百回本(西游记)是不知名作者写的,在明清时期各个版本的(西游记)都没有署名是吴承恩写的,作者署名全是无名氏,意思是不知名的作者写的,直到近代鲁迅和胡适,一致认为(西游记)是吴承恩所写,他们的凭据只是明代天启淮安府志,希望国内各个出版社今后出版的(西游记)不要再署名吴承恩是作者,而应该尊重史实,署名应该是佚名或是无名氏才对。

  • 2024-02-26 07:35

    中国的汉字总数,多达几万个,汉朝的学者许慎,编修的汉代字典(说文解字),里面收录的汉字有一万多个,(新华字典)里收录的汉字有一万多个,清朝的字典(康熙字典),里面收录的汉字达到四万七千多个,一般不常见的汉字,都能在(康熙字典)里面查到,(中华字海)字典,里面收录的汉字有八万多个,(汉字海)字典,里面收录的汉字有十万多个。

  • 2024-02-26 07:36

    云淡风轻,往事如风。

  • 2024-02-26 07:35

    大多数人在小学的语文课程,学习、掌握的汉字,只有两、三千个,只是占汉字总数很小的一部分,好在都是生活当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汉字,因此,并不太妨碍大多数人,在生活当中的阅读和观看,中国的学校,初中和高中年级的语文教科书,为什么没有生字表,为什么不继续教,初中和高中年级的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汉字,这样下去,除了在小学的语文课程里,学习的两、三千个常用汉字之外,其它大多数的汉字,恐怕会渐渐失传,因为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够熟练的,掌握和书写出几万个汉字了。

布衣粗食

简介: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