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宫廷三大案

云飞四海 2023-12-10 14:33:15

早在西周时期,为了避免王位继承过程中不必要的冲突与争斗,人们选择了嫡长子继承的方法。这就是说,不论周王有几个儿子,也不论这些儿子中谁的才能最高,能够继承王位的只有一位,就是周王的正妻(嫡妻,即王后)所生的最长子。如果正妻无子,也就是没有嫡子,就立最长子。这种称作“立嫡不以长,立长不以德”的继承方式,被后代各个王朝所沿用。

然而,嫡长子、长子们自然获得的继承地位,并不能抑制觊觎者的野心,也从未阻挡住他们行动的脚步。从历史事实看,虽然这种方式成为历代皇权继承毋庸置疑的制度,但是各朝各代废嫡立幼、兄弟相残、叔夺侄位的事件仍然层出不穷。这一继承方式造成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它使嫡长子、长子一出生,实际上就处在了一个岌岌可危的位置上。只要后宫和朝廷之上有个风吹草动,比如太子本人有点过错,或是皇帝突然驾崩、某大臣心怀不满,都有可能导致发生残酷血腥的废立斗争。这样的废立斗争,是一场场政治重头戏,在中国古代的历朝历代重演不衰……

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己酉日,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竟然有一个不知姓名的男子,闯入太子所居的慈庆宫,手持枣木大棍,见人就打,一直打到前殿的檐下才被擒住。

经过审问,这人名叫张差,是个疯子,被人诱了来宫中行凶的。而朝中大臣们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一定要再审。刑部最后审讯出来的结果,让人大吃一惊:这人是由宫中郑贵妃的两个太监庞保、刘成领进宫的,也是由他们提供的作案凶器。这真是“一石惊起千层浪”,谁不知道郑贵妃是皇上的宠妃、福王的母亲?谁不知道郑贵妃一直想让皇上废长立幼?

这件事让神宗皇帝头疼不已。而最让神宗心烦的,并不在于审讯的结果是不是事实。如果这是真的,那倒不如干净利落地把太子灭了好——现在可更热闹了,给大臣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把柄,来攻击他对太子的态度,攻击他最宠幸的郑贵妃。

一直以来,大臣们就在立储问题上与他作对。神宗的皇后没有子嗣,只有妃子们所生的朱常洛、朱常洵两个儿子。常洛年纪居长,但他的母亲出身却低,早年不过是太后宫里的一个宫女;常洵虽然比常洛要小得多,但他的母亲却是皇帝宠幸的贵妃郑氏。

说白了,长子常洛的出生其实是神宗皇帝的一次“错误”所致。皇帝年轻时,到太后宫里游玩,见到了一位颇有姿色的宫女,一不小心,就把常洛给造了出来。孩子出生后,神宗皇帝并不重视,如果不是脾气倔强的太后进行干涉,翻出《起居注》来证明王宫女肚子里的孩子肯定是他的,神宗早就忘掉了这次云雨。四年后(万历十四年,1586年),郑妃也生下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常洵,神宗高兴非常,立刻封郑妃为郑贵妃。然而就在这一年的二月,大臣们就开始上疏要求皇上册立五岁的常洛为东宫太子了。这实在扫兴。按神宗自己的想法,“子以母贵”,宫女生的常洛凭什么跟贵妃生的常洵相比呢?可大臣们“非嫡立长”的执论,又让他无法反驳。他想,也许时间一长,大臣们会改变主意?想到这一层,神宗皇帝下了一诏:“元子(即长子)尚弱小,册封仪式等两三年后再举行吧。”

可是他实在低估了大臣们的力量。从万历十四年起,要求立储的奏章就接连不断,没完没了。那些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立常洛为太子的大臣,哪怕被贬官、夺俸、廷杖、削籍,也不改初衷。他实在没有想到,朝廷上一班吃皇粮的官员们,为什么就是不肯体会他的苦衷呢?更可气的是,这些大臣明明全都是拥立常洛的,却还要分什么浙党、东林党,相互指斥,借题发挥,互相攻击,闹得神宗皇帝不得安宁。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皇帝手诏:册封常洛、常洵为王;至于立储的事,等皇后娘娘生了龙子再说吧!这一下,朝臣大哗,群起反对。皇上不得已,只得于二月宣布停封。接下去,为着朱常洛的出阁听讲、成年冠礼、成婚等等,神宗总是找着借口,能拖就拖,和群臣唱起了对台戏。

这一拖,就拖到了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八月,大臣沈一贯用“子复生子,孙复生孙,早享天伦”说动了神宗的心,神宗也就松了口,答应过些日子就为皇长子行大礼。不久,神宗又想改口,却被沈一贯封还圣谕,力言不可。终于,和群臣打了十五年拉锯战的神宗皇帝,在这一年的冬季册立朱常洛为太子,同时册封常洵为福王,与太子同行冠礼。

不过,虽然让朝臣赢了这个回合,神宗仍有些不死心。他迟迟不让福王赴封地就藩,这又引起了朝臣的纷纷议论。好容易硬拖到了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福王离开京城就藩了,朝议才稍稍平息。后来的史书把这二十多年立太子的争执,叫作“国本之争”。

这才时隔一年,就发生了“梃击案”。如果事情不能及时了断,必然会牵连出宠妃,也必然会威胁福王的前途。这怎么不让万历皇帝心力交瘁呢?没有办法,他只能让太子出面来了结此事。这时,神宗已经二十多年不理朝政了。

这一天,他带着太子和三个皇孙来到慈宁宫,会见百官。神宗对官员们说:“前不久发生了张差闯人东宫伤人案,外间传说颇多。你们谁无父子,倒要离间我们父子两个吗?这个案子的处理,只将犯人张差、庞保和刘成立刻凌迟处死,不许波及无辜一人。”他又逼着太子当着群臣的面表个态。太子就说:“像这样疯癫的人,杀了就罢,不必株连。”又说:“我们父子何等亲爱,外廷却有那么多流言。你们作无君之臣,也是要让我作不孝之子啊。”神宗闻听此言,心中大舒了一口气,连忙追问跪在下面的群臣:太子说的话,你们听见了吗?你们听见了吗?

群臣都是保太子的;太子既然发了话,大家也就只好遵命行事,杀了张差等三人,不再追查下去。轰动一时的“梃击案”,就这么草草收场了。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神宗皇帝“龙驭上宾”了。在万历朝活得窝窝囊囊的朱常洛,终于有了出头的日子,即位当了皇帝,是为光宗。当年平息“梃击案”后,连之前处处与他为难的郑贵妃,都一改往日的“傲慢与偏见”,送来珍珠奇玉和美女八人,好生巴结他。其中有一个李选侍,尤得常洛的心意。压抑得太久的朱常洛,也就毫不掩饰地大大放纵起来。不到四十的人,身体已经一天不如一天。所以即位才没几天,光宗就指示臣下,该为自己准备后事了!

这个时候,内医崔文升给光宗下了一剂泻药,光宗一夜起来“方便”三四十次,严重虚脱,第二天就没法上朝了。过了些日子,光宗吃下一粒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的红色丹药,顿感浑身暖润舒畅,想吃想喝了,原来的症状大大减轻。光宗大喜过望,连称“忠臣”,于是又吃下李可灼进献的第二粒丹药。这一次情形,却完全不对。没有几个时辰,坐上皇位没多少时日的光宗就呜呼哀哉了。

“红丸案”引起朝臣极大的对立和恐慌。大家猜疑此事又与郑贵妃有关;可是“轻荐狂医”的浙党,在万历朝也是保太子的,如今怎么会与郑贵妃搅到一起?这些疑问,加上东林党和浙党的相互攻讦,使得案情真相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一案未平,又起一案。光宗的宠姬李选侍,想靠着自己抚养皇长子朱由校的“资本”,捞取更高的地位,于是便叫太监们把持着棍棒守在宫门,不让朝臣接近。结果东林党的杨涟、左光斗挺身而出,在乾清宫外喝退太监,哭灵完毕,挟持着皇长子离开乾清宫至文华殿。不久,又带人逼迫李选侍移居仁寿殿——因为乾清宫是皇帝和皇后所居的正宫,其他妃嫔本不可居此;更何况李选侍既非嫡母,又非生母,哪有资格在此居住?

挺击案、红丸案、移宫案,被世人称为明末宫廷三大案。案情在当时似乎都有了定论,它们日后却成了朝中各路党争的把柄。党派斗争借着这些话题,愈演愈烈,甚至连国家存亡都顾不得了。后人有言道:明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那位在立储问题上同朝臣们消极对抗的神宗皇帝,生前大概没有想到会惹出这么多麻烦来吧?

0 阅读:260

云飞四海

简介:写好的文章,推荐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