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过报纸养过鸡,做过辣椒当商贩,大佬陈立夫在美国落魄的18年

奥洲谈历史 2023-03-05 01:07:06

1962年,在美国各大华人聚集的城市里,突然出现在市面上的两种商品畅销了起来,这两种商品其实也没什么特别,一个是松花皮蛋,一个是辣椒酱,如果放在中国,是再平常不过的食品,但是在美国却十分稀罕。很多居住在美国的华人,为了能够品尝到家乡的美味,不惜长途驱车前往商店购买。一时间,市面上的松花皮蛋和辣椒酱成了抢手货,一上货架就被抢购一空。

而生产这两样商品的,既不是专业的厨师,也不是专门做食品生意的商人,而是曾经在国民党内叱咤风云,手握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权的陈立夫。那陈立夫为什么放着国民党的高官不做,非要跑到美国来卖松花皮蛋和辣椒酱呢?这一切就要从蒋介石败逃大陆的时候说起了。

原来在1948年的时候,蒋介石就预感到了在大陆的失败,为了能让自己在败退大陆后有个稳定的落脚点,他就将最为信任的陈诚安排到了台湾担任省主席。陈诚到了台湾后也不负蒋介石的厚望,将台湾治理得井井有条,为蒋介石铺好了退路。

1949年,蒋介石来到台湾后,就慢慢地将台湾的局势给稳定了下来,但这个时候他却要在陈诚和陈立夫之间取舍了,因为陈诚与陈立夫两者水火不容,而陈立夫与他的哥哥陈果夫曾经掌控过国民党中央党部,陈氏兄弟对于蒋介石来说就是个巨大的障碍,因为他要为儿子蒋经国的上位铺路。

其实蒋介石为了能让儿子蒋经国上位也是处心积虑了,他来到台湾后,国民党内的众多大佬,如白崇禧、阎锡山等人就被蒋介石架空,而陈立夫作为昔日“四大家族”中的一员,也自然没能逃过蒋介石的打压。

到了1950年8月4日,陈立夫就突然接到了蒋介石的命令,限二十四小时内带着家人离开台湾。当然,蒋介石也不是直接赶走的陈立夫,他让陈立夫赴瑞士参加世界道德重组会议,让陈立夫借此机会体面地离开台湾。

在蒋介石的严令之下,8月4日清晨,陈立夫就无奈地带着夫人孙禄卿、女儿陈泽荣、小儿子陈泽宠从台北乘飞机飞往了瑞士,在瑞士的会议结束后,陈立夫便携家人乘坐英国最大的邮轮“伊丽莎白”号前往了美国。

陈立夫刚到美国的时候已经50岁了,对于陈立夫来说,他的前半生是风光无限的,作为国民党内的顶级人物,他曾经呼风唤雨,指点江山。但是到了50岁的时候,他却不得不放弃前半生所获得了一切,带着家人踏上了美国这片陌生的土地,开始了新的未知的生活。

28年前,刚从北洋大学采矿系(今天津大学)毕业的陈立夫来到美国就读匹兹堡大学,继续深造采矿学专业。28年后,陈立夫再次来到美国,本想凭着自己采矿学硕士的学位去大学任教,但陈立夫刚一毕业就到了蒋介石麾下,二十多年来从事的都是与采矿专业无关的政府工作,专业也就日渐生疏了,陈立夫在美国想靠教书来谋生,几乎就不可能了。

五十岁的陈立夫当了一辈子的官僚,在离开官场后身无半点长处,到了美国后,带着一家老小,陈立夫该靠什么在美国生存呢?

或许你会说,陈立夫曾是国民党内的顶级大佬,曾是“四大家族”之一,以陈立夫的身份,到了美国还需要赚钱养家吗?其实陈立夫在离开台湾的时候确实带了笔钱,但当他来到美国的时候已花去大半,而陈立夫在美国也不可能坐吃山空,不然一家老小就要饿肚子了。

根据陈立夫的回忆,他刚到美国的时候,听说华人社区有家名叫《华美日报》的报纸要进行转让,便想买下这份报纸,先从官场转战到传媒业。对于陈立夫来说,虽然经营报业他可能不够专业,但多年的官场生涯,文字功底还是有的。可《华美日报》的转让费要2万美元,囊中羞涩的陈立夫只得找到美国“CC”系旧部,七拼八凑,才最终买下了《华美日报》。

其实陈立夫买下《华美日报》,除了想借此营生外,还想借着这份报纸在美国宣扬“反共”观念,这也是陈立夫在向蒋介石做政治表态,希望蒋介石能在他困难的时候拉他一把,让他回台湾。但后来蒋介石在给他的回电中,对《华美日报》只字不提,却说了一件令他悲痛欲绝的事,原来他的哥哥陈果夫于1951年8月25日因肺病去世了。蒋介石在电报中告诉陈立夫,他哥哥的后事已安排妥当,叫陈立夫不必担心,并告诉陈立夫,不要回到台湾。

面对着哥哥的离去,陈立夫也是伤心欲绝,他很想回台湾去看哥哥最后一面,但当时正是台湾的政治敏感期,蒋介石禁止陈立夫回台湾奔丧,陈立夫一想到自己前半生,为了蒋介石的事业也可谓是殚精竭虑,到了老了,却被蒋介石无情抛弃,不禁悲从心来。

在与蒋介石的接触中,陈立夫知道自己是回不去台湾了,于是在美国的生存问题就成了陈立夫的当务之急。在买下《华美日报》后,陈立夫经营不善,又遇上女儿陈泽荣中学毕业,要到新泽西上大学,全家便来到了新泽西湖林城外的克坞镇,而新泽西是美国的养鸡中心,陈立夫迫于生计,决定养鸡,从传媒业又转战到了饲养业。

根据陈立夫的回忆,他在养鸡之前就先对当地的养鸡场进行了考察,当他走进当地养鸡场的时候,鸡场内到处都是鸡屎,刚进入鸡场,一股浓烈的味道就扑鼻而来。当鸡儿们看到陈立夫的时候,还以为他是饲养员,一只只都伸长了脖子等待陈立夫来喂养。

陈立夫一生见过不少大场面,但被上千只鸡翘首以盼,还是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一时陈立夫也来了兴致,从农场主手里拿到饲料体验了一把养鸡生活。可陈立夫刚一喂鸡,鸡儿们就为了食物争夺了起来,甚至有两只鸡为了食物还打了起来,吓得陈立夫赶紧扔下了饲料,落荒而逃,等陈立夫从鸡舍里逃出来的时候,他的头上已沾满了鸡毛,雪白的衬衫上全是鸡屎味,狼狈不堪。

一向斯文的陈立夫会去养鸡吗?可为了生活,陈立夫不得不养鸡。

陈立夫在考察了当地60家鸡场后,选择了一家小型鸡场,鸡场主开价47000美元,可以首付2万,剩余的分10年还清,但当时陈立夫的身上只有4000美金,2万元对于他来说就不是个小数目,这笔钱陈立夫是怎样凑上的呢?

当然是借到的,他找借钱的不是别人,正是以前同为“四大家族”的孔祥熙。作为昔日“财神”的孔祥熙出手也十分大方,一下子就给了陈立夫8000美金,令陈立夫感动不已,而剩下的8000美金,也在朋友的帮助下东拼西凑,最后也算是凑上了。

就这样,陈立夫支付了首付的2万美金,开始了他的养鸡生涯。

不过陈立夫不是养鸡出身,刚入行的陈立夫只能从新人做起。就拿选鸡来说,也不能全买公鸡,因为只有母鸡才能下蛋,这就需要在选小鸡的时候配好公母比例,可小鸡刚出生的时候就那么一点大,怎么分辨公母呢?

为此陈立夫也是在实践中学习,他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小鸡肛门的内侧,如果是公鸡,在肛门的内侧会有一个小的突起,小母鸡则没有。不过小鸡也实在是太小,肉眼很难分辨,所以陈立夫才用到了放大镜。

养鸡过程中所要用到的诀窍,都是陈立夫虚心向养鸡的农户学到的,不仅是分辨小鸡的公母,就连拿鸡蛋也是有学问的。如果在母鸡下蛋后,你直接伸手去拿鸡蛋,会被母鸡啄到,毕竟保护幼崽是动物的本能,刚开始的时候陈立夫就经常被母鸡啄了手,母鸡这么一啄,陈立夫就害怕,一害怕就会跑,陈立夫一跑,母鸡以为他好欺负,就追起了陈立夫,结果就这么一追一跑,整个鸡窝就来了个鸡飞蛋打。在经过了一次次的惨烈事件后,陈立夫才知道,要先把母鸡轰开才能去拿鸡蛋。

陈立夫在他的回忆录《成败之鉴》中曾说到,他当时经营着十间鸡舍,每间鸡舍养了500只鸡,每天大约能产出鸡蛋3500个左右,当时美国市场上鸡蛋的价格卖的不错,陈立夫半年下来就赚了5000美金。不过赚了钱的陈立夫并没有马上偿还孔祥熙等人的债务,而是改善了经营条件,购买了三部为鸡送食的机器。

陈立夫在开了养鸡场后,由于女儿读大学,很少回家,小儿子也才8岁,为了节省开支他也没有请人帮忙打理,养鸡场全靠着他和夫人身体力行。养鸡场一共有5000只鸡,每天所需的饲料都是陈立夫一人扛进的鸡舍,陈立夫扛的饲料每袋都超过90斤,这对于一个已快60岁的老人来说,也确实十分辛苦,所以赚了钱后,陈立夫立即就购买了机器,以减少体力活。

靠着勤劳的经营,陈立夫很快就偿清了债务,后来陈立夫还买了小车,日子也逐渐好了起来。不过天有不测风云,正当陈立夫以为好日子快来了的时候,一场变故却让他的养鸡场面临倒闭的危机。

原来美国东西部高速通车后,西部的鸡蛋就源源不断地运到了东部,由于西部的鸡全是散养,所以饲养成本就比东部低得多,大量西部鸡蛋涌入东部市场,一下子就打破了新泽西作为东部养鸡中心的地位,陈立夫的养鸡生意也被西部养鸡户抢走了大半,陈立夫经营的养鸡场营业额开始直线下降,每个月的收入比过去少了3000块。

面对养鸡场的经营危机,陈立夫的朋友也劝他关闭养鸡场另谋出路,可当时的陈立夫除了养鸡,也没别的出路,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经营养鸡场。为了维持养鸡场的日常运转,陈立夫又向朋友借起了钱,可令人奇怪的是,每次陈立夫都能按时还钱,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这个时候,蒋介石也念及旧情,多次接济了陈立夫。在陈立夫的回忆录里也曾经提到,蒋介石在他困难的时候知道了他的情况,虽然他没开口找蒋介石要钱,但蒋介石每年都会给他送去五六千块钱,这笔钱就成了他的一笔固定收入来源。

其实对于生意来说,不赚就是赔,既然赔钱就不应该做下去,但为什么陈立夫为什么宁愿借债,宁愿赔钱也要经营养鸡场呢?陈立夫后来回忆的时候也说过,他大半辈子一直都在伺候别人,到头来什么都没得到,地位没了,权力没了,事业也没了,所以在来到美国后,他就决定此生不再伺候任何人。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在陈立夫内心的深处,对于人际关系,对于人情冷暖他早已厌倦。

后来陈立夫曾跟人说,鸡是通人性的,我要鸡横着排队,鸡就横着排队,我要鸡竖着排队,鸡就竖着排队,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只是他在给鸡喂饲料时候的一个小窍门,只要把饲料横着撒,鸡就会横着排队吃,把饲料竖着撒,鸡就会竖着排队吃。靠着这样的诀窍,陈立夫养的5000多只鸡都特别听他的话,陈立夫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鸡将军”。

其实陈立夫更多的是想回归平静的生活,在养鸡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同时也就淡忘了被蒋介石流放的伤痛。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1963年的一天,当陈立夫带着全家前往纽约探望他昔日部下的时候,他的养鸡场所在地却突然遭遇了森林大火,大火很快就蔓延到了陈立夫的养鸡场,由于陈立夫全家外出,养鸡场无人看管,结果陈立夫的养鸡场连同他新买的汽车都在那场大火中被无情地吞没了。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陈立夫走前把房子周边的落叶给打扫了干净,火势才没有蔓延到他居住的房子,房子在大火中保存了下来。

在陈立夫的回忆录中,他用“祸不单行”来形容了这次灾难,本来按照美国的法律,只要陈立夫的养鸡场投了保,他就能从保险公司领到一笔赔偿金。陈立夫是投了保,但倒霉的是在养鸡场经营惨淡后,他就将原先16000美金的保额减少到了4000美金,而这4000美金还不够陈立夫重建一间鸡舍。

养鸡是陈立夫在美国唯一的生活来源,养鸡场没了,陈立夫该怎么办呢?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在养鸡事业戛然而止后,陈立夫就索性转战到了食品业。

而陈立夫改行卖食品,却是他夫人孙禄卿的功劳,孙禄卿特别善于做菜,前往陈立夫养鸡场看望他的朋友,都对孙禄卿做的辣椒酱赞不绝口,这就让陈立夫看到了商机,于是陈立夫就鼓动妻子做辣椒酱,自己去跑销售,当起了业务员。

刚开始的时候陈立夫只是拿着妻子做的辣椒酱去华人社区试卖,结果大受欢迎,华人还给这种辣椒酱起了个名字,叫“陈立夫辣椒酱”。接着陈立夫就借着辣椒酱的热销,又顺势推出了他的松花皮蛋、粽子等中国特产生意。

虽然陈立夫的食品在华人圈里卖得很好,但也毕竟是小本生意,除去日常的开销以及小儿子上学的学费,也剩不了多少,日子就这样勉强地维持着,可在陈立夫内心来说,他一直想回台湾,可台湾他还能回去么?

1965年,陈立夫的对头陈诚因病去世,此时的蒋经国也在蒋介石的扶持下羽翼渐丰,到1966年的时候,蒋经国就邀请陈立夫夫妇返台定居,接到信件的陈立夫兴奋不已,很快就携妻子返回了台湾。

回到台湾的时候,除了随身的衣物,陈立夫只带回了两样东西,打字机和缝纫机,打字机是他要用的,缝纫机是他妻子要用的,从中我们也能看出,陈立夫是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可他在台湾最重要的两个人,他的大哥陈果夫和父亲陈其业都在他流放美国的时候去世了。

到1969年,阔别台湾18年的陈立夫才终于返回了台湾,不过这个时候的陈立夫已对政治心灰意冷,他拒绝了蒋介石安排的考试院院长职务,此后就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医学。

晚年的陈立夫远离了世间的嘈杂,沉迷于书法,在书法中寻求安宁,修身养性。

2001年2月8日晚,历经宦海沉浮的陈立夫在台湾去世,享年101岁。

0 阅读:8

奥洲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