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不管谁带孩子,这4种行为一定要制止并改正,不然会害了孩子

棠妈育儿成长 2024-04-20 12:22:40

家里不管谁带孩子,这4种行为一定要制止并改正,不光带孩子的那个人累,全家都跟着累,最关键的是会害了孩子。

第一种:追着孩子喂饭

很多人觉得,孩子那么小,不喂他他就不吃,或者我不喂他就吃得慢,吃不饱。

但实际情况是喂饭行为会严重剥夺孩子的成长体验感,孩子一两岁的时候你天天追着喂,你什么都给他做了。

等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级,你就天天在家操心,甚至全家都跟着操心。

因为孩子上幼儿园后会特别不适应,他不会自己吃饭,老师也没那么多时间和耐心像家里人事无巨细的陪伴,可能因为喂饭这一件小事,导致一系列的蝴蝶效应。

第二种:替孩子做事情

很多家长都有,尤其是爷爷奶奶辈,这孩子穿衣服拉链半天拉不上,哎呦,没有奶奶帮忙,你怎么行。上厕所裤子半天脱不下,甚至聊天都要替孩子回答。

替孩子做事情,不仅让孩子没有机会通过练习习得技能,更是间接的在告诉孩子,你不行,这么简单的事情你都做不好。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觉得自己做不好,遇到一点事情就会找大人寻求帮助,自己一点也不愿意尝试。

没有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一定要学会放手,舍得放手,让孩子去从战胜困难中体会成就感,体会成长的乐趣,体会进步的感觉,这些感觉会让孩子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自信,遇到困难时也不会畏畏缩缩。

第三种:限制孩子的行为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家长,孩子跑动一下,家长就急忙去制止,哎呀不要乱跑,等下出汗了,这有细菌,你不能乱摸,这里脏,不要坐,这里危险不要爬。

孩子耳朵里听到的都是:“不要,不要,不要。”

这样过度限制孩子行为的做法,出发点是为了保护孩子,但实际上很大程度的剥夺孩子的体验权和探索权。

我们的孩子生下来没几个月就爱吃手,看到什么东西都喜欢往嘴巴里塞,孩子就是在用他的嘴巴,手去感知和探索世界。

所以过度的阻止和保护,会让孩子无法好好的跟这个世界去建立连接。

地是硬的,床是软的,沙发是矮的,桌子是高的,玻璃是易碎的,榴莲摸了扎手。这些东西你就必须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了,我们除了阻止之外,也可以给孩子尽可能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她去探索。

比如说孩子就特别愿意爬这个沙发,你担心他摔下来,那我们就把茶几挪走,在沙发的旁边放一些枕头地垫。

第四种:无条件的去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就是我们常说的溺爱,这其实对孩子成长是最不利的。

摔跤了怪地板,出问题了都是别人的错……

当孩子上幼儿园后,在游乐场跟别的孩子玩的时候,你要知道没有人会像你一样去宠着你的孩子,也没有人会无条件的去满足你的孩子。

我们这个社会是有规则的,你也不能一辈子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长大进入社会吧。

所以你会发现很多孩子一出门就特别爱哭,变得非常的脆弱,因为他发现这外面的世界不围着自己转了,落差感会特别大,大到让你的孩子承受不起。

爱孩子是无条件的,但是对于孩子的行为是有要求的,其实养孩子是件特别别扭的事情,对孩子溺爱了不行,管太多不行,对孩子不管不顾也不行,找到我们每个家庭的平衡点才是最关键的。

0 阅读:0

棠妈育儿成长

简介:中级育婴师,家庭教育指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