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危机,印度派了十几艘军舰,和中国竞争,苏杰生想出了歪招

郑继永教授 2024-02-01 17:28:07

西方钟爱印度是一个有趣且复杂的现象,但这种钟爱却不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而对于印度来说,也一直有自己的大国梦,现在印度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想出了一个“歪门邪道”。

喜欢和尊敬是两码事,西方喜欢印度是真,但尊不尊敬就得打上问号了。一方面是印度和中国不同,因为印度的发展对于西方来说看不出有什么威胁,甚至有时候印度还会帮助西方国家处理积攒下来的武器库存。印度70%的武器从俄罗斯进口,12%从美国进口,7%从以色列进口。而在贸易逆差方面,印度常年对中美都保持着较高的贸易逆差,在国际上,印度常常是“人傻钱多”的形象。

(印度总理莫迪)

但实际上也不能小看印度,印度一直有自己大国崛起的“印度梦”,而且得益于目前世界局势不稳定,印度一边买俄罗斯廉价的石油,然后二次加工再高价卖给欧洲,做一个“二道贩子”赚了个盆满钵满。另一边印度吃着产业链转移的红利,利用高福利的政策吸引外资,然后伺机打压。叫做印度挣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但奈何印度人口红利大,产业暂时并不具备升级的空间,没法对美西方产生威胁,于是很多外企即使面临“腿打断”的风险,也想进入印度市场。但印度可能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老实人”,印度其实非常狡猾,善于利用机会,为自己谋求利益,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投机主义者。尤其是印度面对中国,将这个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英国油轮载有印度购买的俄罗斯石脑油被胡塞武装打击起火)

最近,印度外长苏杰生称,印度不应害怕与中国竞争,要持欢迎的态度。苏杰生称,现在不少印度人士认为印度外交失败了,包括孟加拉国、马尔代夫和巴基斯坦等国家,都积极和中国打开合作的局面,而南亚的地缘政治格局正在被重塑。

随着马尔代夫新任总统穆伊兹上台,马尔代夫已再次要求印度在3月15日之前从其领土上撤军,而且在孟加拉国海外侨民以及国内反对派人士的推动下,孟加拉国内“反印”呼声越来越高。这与去年马尔代夫出现的抵制印度的类似运动如出一辙。

面对这样的情况,印度认为这是中国影响力日益增强的表现,所以印度应当与中国积极竞争。

其实对于印度这样的想法,从印方的战略就能很好解释。印度奉行的思路是印度崛起,这虽然无可厚非,但是方式方法和思路,却很不对劲。印度希望将自己定位为下一个亚洲制造中心、乃至全球芯片强国,但印度进展缓慢的半导体激励措施、困难的营商环境等现状让这一设想的实现困难重重。

(马尔代夫总统穆伊兹)

当然这也不能怪印度,毕竟不能赶鸭子上架,虽说印度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GDP保持了不错的增速,但其实还是略有水分的。印度GDP的构成,服务业占到了56%,工业和农业一起占到了44%,这种发展模式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是较为畸形的。

通常来说,出现这样的情况,各个国家都是想方设法寻求外部的合作,或是自身进行产业转型来改变这样的现状,然而印度却想到,只要在地区的影响力方面,与中国竞争,这样印度便能够继续在南亚做“小霸王”。

于是也能够理解,为什么在红海危机的当下,印度派了重兵来到了红海周边。近期印度官员表示,印度已在红海以东部署了至少十几艘军舰。

印方对此的解释是为了针对海盗的袭击。而印度尚未加入美国领导的红海特遣部队,也没有任何军舰的加入。但是如今印度却似乎想“另起炉灶”,要当红海周边的“警察”。

(印度工厂)

苏杰生对此表示,印度日益增长的能力、利益和声誉值得印度在困难局势中提供帮助。而在红海地区,包括中国、美国和法国在该地区也有海军存在,但印度官员表示,印度的存在是最大的。而且印度过去两个月中调查了250多艘船只和小船,登上了40多艘,而且印度还有侦察机在附近。

换而言之,印度在红海危机的当下,积极充当起一个看似守护地区和平的“正义”的角色,而胡塞武装和海盗活动是脱节的,当美西方忙着应对胡塞武装时,印度海军正在抓紧一切可用的机会,越来越多地展示出印方不仅能够保护自己利益的能力,而且还能够让地区参与者相信它愿意并能够承担地区责任。

而且印度摆出了一种姿态,那就是丝毫不对中国妥协,印度称如果中印两国边境保持和平,印度可能放松对中企投资的严格审查。当然这种说法就坐实了印方对中国在印企业采取的歧视性措施和选择性执法。

(印度海军军舰)

但实际上,印度这样的做法完全是歪招,中国与各方的合作是基于互利共赢,而并不是通过中国的影响力来实现的,当然中国影响力的日益增加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但合作的基础是平等互惠,这是与印度的战略有本质上的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的做法还有可能被视为是地区的威胁,很多国家也可能会因此对印度敬而远之。因此,无论印度使用哪种小心思,和中方在地缘影响力方面进行竞争,这都是不太可行的。

4 阅读:3280

郑继永教授

简介:复旦大学教授,朝鲜半岛研究者,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