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昌盛的李世民为何将汉文帝当作偶像?

俇攘 2024-04-12 23:07:31

李世民,唐朝的第二位皇帝,被尊称为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统治者之一。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和深远的眼光,为唐朝的繁荣和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李世民的统治生涯中,他常常以历史上的杰出君主为榜样,其中,汉文帝刘恒便是他极为推崇的一位。那么,为何李世民会将汉文帝当作自己的偶像呢?

李世民作为华夏历史上军事才能最为出众的皇帝之一,其一生戎马,战绩彪炳,享誉海内外,甚至被后世尊为千古一帝。我们细看李世民的前半生,其人生的最高光,几乎都在军旅生涯中,首先其从太原起兵,带领军队杀入关中,夺取了关中龙兴之地,在之后夺取中原的大战中,李世民先是在浅水原之战灭了西秦薛仁杲,解决了李唐的最大威胁和直接竞争对手。

李世民

然后,李世民率领唐军进取河东,与刘武周进行一场大决战,千里奔袭击败了宋金刚的主力部队,迫使刘武周退出了并州,奔逃草原。再之后率领唐军进军中原,先是围攻洛阳王世充,然后大面对窦建德的救援大军,在虎牢关之战巧用骑兵,大破对李唐威胁最大的窦建德势力,再回师一举攻破了王世充,取得了洛阳的控制权。再往后,李世民没有亲自参与李唐王朝统一江南的战争,但是期间,也亲自带兵解决了河北刘黑闼作乱的军事行动。

在后来与太子李建成的夺嫡之战中,李世民在处处受限制的情况下,也是靠着军事行动,带兵成功发动玄武门之变才最终登上了唐王朝的九五至尊位。在李世民即位之后的二十多年里,李唐王朝在军事上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其北上灭了东突厥,向西灭了薛延陀,大破西突厥,虎踞青海,掠地千里。晚年更是亲自统领大军征讨高句丽,数次亲征,基本消灭了高句丽的绝大部分主力,为之后唐高宗时期灭高句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贞观之治

所以,在我们的日常印象中,李世民是一位擅长军事,军功卓著的帝王。以李世民的军事才能,放眼整部中国史,能与其相提并论的帝王其实并不多,笼统算下来,也就拓跋焘、李存勖、刘裕、朱元璋、努尔哈赤等有限几位。所以在历史上,我们总是把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这几位在军事上取得非凡成就的帝王并列。正因为此,在刻板印象中,李世民是一位满腔血涌、武功昌盛的一代雄主。

不过真实历史上,李世民不仅仅是一位雄主,还是一位明君,上马能指挥千军万马,下马能勤政爱民,政绩卓著。李世民在文治方面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其重视人才选聘,劝课农桑,加强文化教育,轻徭薄赋,唐朝在岁末乱世之后迅速恢复了生机,很快就崛起了,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成为了大唐盛世的重要奠基。作为一个军事统帅,能在登上皇位之后,转型如此成功的很少,放眼古今中外,似乎也就刘秀、李世民和朱元璋三人而已。

大唐盛世

那么李世民为何在登基之后便勒马从文政?二十余年基本不倾国之力发动战争,而是珍惜民力,让百姓休养生机,而自己也是积极纳谏,推行了很多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帮助大唐迅速完成崛起!这是一位多有胸怀,多有人生格局和人生目标的君王,其一定是有超乎寻常的追求,才有如此的作为。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李世民作为一代雄主,其军事生涯充满了无数的闪光点,但是其人生最为推崇的先辈,却是一生几乎没有打过仗的汉文帝。这当中有什么特殊的缘由呢?

首先,李世民夺得皇位并不正大光明,需要以文治招揽天下百姓之心,不想再给天下人留下双手沾满鲜血,杀伐决断的形象。众所周知,李世民是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踩着兄长和胞弟的鲜血,闯进皇城,才坐上了金銮殿上的宝座。如果即位之后,李世民继续发动战争,大量消耗民力,肯定会被冠以暴君的名声。毕竟其表叔,隋炀帝杨广的先例摆在那里,所以李世民肯定不会选择走这条路。

唐太宗治国

而如果不走这一条路,那就要开创文治,打造一个盛世。而唐王朝之前,文治成就高的帝王并不多,特别是三代之后,真正被尊为贤君的其实也就汉文帝。所以李世民要走文治路线,必然要尊汉文帝为榜样。

然后,李世民想要的名声,不仅仅是后世,还有当下。毕竟玄武门之变,以及随后对太子党和齐王党的清洗,将李世民的名声拉低了很多。因为在中国古代,嫡长子继承制从商周开始就已经深入人心,但凡有越雷池者,皆为篡逆。李世民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后名声,不得不做很多事来掩盖这一段不光彩的真实往事,想要真正赚取好名声,并不只是篡改历史那么简单。

而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开创一个盛世,买通那些传承历史的老百姓和书写历史的文人们。要知道,文人自古以来就不喜欢武夫,隋炀帝如此辉煌的成就,但是因为穷兵黩武,在历史上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李世民自然不愿意重蹈覆辙,所以必须先立一个旗帜,那就是开创文治盛世。

汉文帝治国

再然后,李世民深知帝国强大,需要农业生产创造社会价值,然后不断积蓄财富,才能崛起。要知道,李世民即位之初,就面临着东突厥兵临城下的威胁,由此奇耻大辱,李世民自然是需要复仇,而怎样才能复仇呢?

西汉就是先例,汉高祖刘邦也曾遭遇了白登山之辱,但是也正是在汉文帝的带领下,西汉开始厉兵秣马,卯足了劲发展经济,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也正是汉文帝开创了文景之治,帮助西汉崛起,最终击败了来自北方的威胁。

再其次,汉文帝并非真的是一位无能之辈,或许其军事才华确实有限,但是在治国方面,确实是一把好手,正因为此,其才被后世尊为贤君。

汉文帝

汉文帝刘恒作为西汉的第五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有益于国家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政策。他注重农业,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使得西汉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显著的恢复和发展。这与李世民治国理政的理念不谋而合。李世民同样重视农业,提倡节俭,并通过改革赋役制度等措施,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因此,汉文帝的治国策略对李世民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同时,汉文帝爱民如子是在历史上是格外出名的,传在他死前还曾下田劳作,担忧每一位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所以汉文帝在历史上风评格外好,一无绯闻二无黑料,每年都要下地干活,穿的也是草鞋布衣,其克行节俭,是古今无数帝王的榜样。所以,汉文帝是三代以来第一贤君,其名声之好在历史上可谓是首屈一指。明万历首辅大臣朱国桢更是直言不讳:“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再者,汉文帝在用人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智慧和气度。他善于选拔贤能,不拘一格,使得许多有才能的人才得以在朝廷中施展才华。例如,他重用了贾谊、晁错等人,这些人后来都为西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李世民同样重视人才,他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了大量有才能的士人进入官场,为唐朝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用人方面,汉文帝的胸怀和眼光对李世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汉文帝还以其谦逊谨慎、宽厚待人的品质而著称。他在位期间,注重与民同乐,与百姓同甘共苦,赢得了广泛的民心。这种亲民、爱民的作风,也是李世民所推崇的。李世民在位期间,经常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关心民众的生活,他的这些举措赢得了百姓的深深爱戴。

汉文帝无为而治

再者,汉文帝在政治上推行了“无为而治”的策略,即尽量减少政府的干预,让社会自然发展。这种策略在当时的背景下,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李世民也深受这种政治理念的影响,他注重减轻赋税,简化法制,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同时,他也非常注重与周边国家的和平共处,尽量避免战争,为唐朝创造了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最后,汉文帝的个人品质也是李世民所敬仰的。汉文帝生活简朴,不尚奢华,他以身作则,为臣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李世民同样注重节俭,他反对奢侈浪费,提倡节俭治国,这种精神在唐朝的宫廷和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

综上所述,李世民将汉文帝当作自己的偶像,是因为他们在治国理政的理念、用人智慧、亲民作风、政治策略以及个人品质等方面都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汉文帝的成功经验和崇高品质对李世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唐朝的繁荣和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和借鉴汉文帝的治国经验,李世民不仅成功地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唐朝。

0 阅读:119
评论列表

俇攘

简介:研史,读书,写诗,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