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晚绑架美国妄图继续朝鲜战争,最终为何被志愿军扇了一耳光?

雅旋谈社会 2023-07-20 13:14:0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1953年夏天,朝鲜战争的停战谈判已经进行到了最后阶段,已经被志愿军打的心服口服的末任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此时心如死灰地坐在他的指挥部中,等待着归国的日子

然而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他从梦境中揪了出来,电话那头传过来一个严厉的声音“你们联合国军,究竟能不能控制南朝鲜军队?”

克拉克被突如其来的怒吼吓了一跳,在情报人员与翻译人员的帮助下,他才得知就在刚刚,李承晚政府为了阻挠停战,私自将2.7万名战俘扣押为人质

他赶忙命令手下回复电话那头的彭德怀,“如果南朝鲜破坏停战,单方面做出任何决定,那么联合国军将作壁上观”

而这句话,最终成为朝鲜战争中最后一场战役的开端

联合国军末任司令克拉克

美国的妥协

自朝鲜战争停战谈判于1951年7月开启以来,美国人在谈判桌之外,几乎做出了一切努力

然而1951年的夏秋季攻势、以及1952年上甘岭战役的最终结果,告诉美国人一个残酷的事实

即使付出难以接受的代价,美国人也不可能把志愿军推回鸭绿江边,甚至不可能攻下志愿军驻守的任何一个山头

一贯不讲道理的美国人,也不得不开始拿出“诚意”,同志愿军坐在谈判桌前讨论停战事宜

1953年2月22日,刚刚接手联合国军,就在上甘岭碰了钉子的最后一任联合国军司令马克·克拉克,亲自致信彭德怀,希望同中国商讨交换战俘事宜

而在刚刚过去的1952年,战俘问题实际上是阻碍停战协议签订的最后一个问题

克拉克的表态,意味着美国在停战谈判上的政策出现了巨大转向,当美国人服软之后

此时极希望尽快结束战争、恢复经济发展的新中国,也同两年前一样,积极响应了美国人的和平诉求

上甘岭战役中的志愿军

然而此时,一个沉默许久的“小丑”突然跳了出来,而他的存在,成为了横亘在和平面前的最后一堵墙

这个小丑,便是韩国总统李承晚

李承晚阻挠停战

当克拉克准备同志愿军达成全面妥协的消息传到汉城时,大韩民国总统李承晚怒不可遏

在他看来,美国人同志愿军的单独谈判是对他的背叛,象征着美国人的软弱

在1953年的朝鲜战场上,李承晚代表的南朝鲜政府,虽然是中美韩朝四方中最弱的一方,然而实际上却是最不希望战争停下来的一方

这种奇怪的现实,最早要追溯到李承晚单方面挑衅北方,最终引爆朝鲜战争上

对于李承晚政府而言,南北矛盾是南朝鲜政府的泄压阀,只有让南北方的矛盾始终维持在一个不高不低的烈度上,才能让合法性极低的他坐稳韩国总统的位置

韩国建国

然而可惜的是,同在战争初期曾单独击败过美军的北朝鲜不同,在自1949年开始的半岛争端中

南朝鲜军队不仅在战场上毫无建树,同时还在战争中期以“讨伐共匪”的名义犯下了大量战争罪行

仅仅在1950年发生的保导联盟事件中,南韩军队在溃退前,据保守估计就屠杀了十万以上的平民

因此,如果李承晚简单接受了美国人的意见,同北方达成了“耻辱性”的停战,那么这支作战无力却又热衷屠杀的军队,一定会遭到南朝鲜人民的全面清算

基于以上理由,李承晚自1951年年中,就不断阻挠中美之间的和平谈判,还暗中指使手下,发动了多次支持战争的群众运动

然而1951年的美军虽然愿意为了盟友流血,可是美国人同时也希望着这些损失能换来战场局势的逆转

等到了1953年,美国已经对击败志愿军不抱任何希望,而意识到这一点的李承晚开始转变策略

南朝鲜军队

他深知自己的南朝鲜军队不仅不可能打赢北朝鲜,更不是志愿军的对手,然而这同样意味着一旦南朝鲜放弃美国独走,那么整个朝鲜半岛便会立即落入红色阵营手中

1953年4月24日,李承晚转告新上任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如果美国执意同中朝达成妥协,那么南韩军队将考虑退出联合国军,并继续这场战争

李承晚这铁了心要找死的态度令美国人苦恼不堪,艾森豪威尔在李承晚的威胁下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过去两年的战争已经证明了美国人无法突破志愿军的防线,在朝鲜半岛继续死磕只会白白浪费美国的国力

而如果同志愿军达成停战协议,那么李承晚的独走将会直接令中朝不战而胜

艾森豪威尔此时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他独自一人思考了很久,除了派人暗杀李承晚之外,也实在想不到什么好办法

总统时期的艾森豪威尔

不过幸运的是,此时毛主席再一次成功揣测到美国人的心思,也再一次帮助美国人做出了选择

志愿军的三次反攻

我们把视角转回到志愿军的一方,当彭德怀收到克拉克有关“战俘问题”的消息时,他背后的毛主席就敏锐地意识到

志愿军一年多以来的顽强防守终于开花结果,美国人已经彻底丧失了打下去的信心

然而克拉克在递出橄榄枝之后,美国政府却没有做出进一步行动,那么原因一定是“联合国军”内部出现了意见分歧

毛主席略作思考,就明白问题出在李承晚身上,于是志愿军在通向战争结束之路上的最后一项任务,就是如何说服李承晚这个引爆半岛问题的“罪魁祸首”,

很显然,仅凭谈判无法让李承晚接受任何偏向于中朝一方的停战方案,那么答案呼之欲出

志愿军将会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月发起反击,重点打击联合国军中的南韩部队,通过对李承晚政府进行物理毁灭,以彻底挫败南韩政府的任何野心

发表演说的李承晚

就在李承晚致电艾森豪威尔并声称要“战斗到底”之后不久,1953年5月13日,志愿军便开始了颇具针对性的反攻

相比于1951年美军的夏季攻势与秋季攻势,志愿军的反攻迅速且成功,到1953年6月中旬,两次反攻之后志愿军正面突破联合国军防御纵深达12公里

志愿军在战场上的胜利在逼迫着艾森豪威尔快速做出选择,6月15日,美国人快马加鞭地答应了志愿军的全部条件

艾森豪威尔还在事前亲自敦促李承晚早日接受现实,放弃北上统一这个“梦想”

可是连续的失败反而令李承晚更加疯狂,为了破坏中美和谈,他单方面宣布“释放”由南朝鲜军队看守的两万余名北朝鲜战俘

然后又以他们作为朝鲜人自愿参加南朝鲜军队为由,强行将这批战俘转变为南朝鲜控制下的人质

这一决定严重违反了《日内瓦公约》中对战俘的保护,李承晚的独断专行令艾森豪威尔大为光火

美国在此时开始认真考虑是否要改变对南朝鲜的方针,白宫火速给出了几项计划

抢运物资的志愿军战士

其内容包括在南朝鲜进行政变,推翻李承晚并扶持一个亲美政府;以及“联合国军”驻朝常态化,将南朝鲜变为一块美国军事托管地

此时看上去,彻底惹恼了美国人的李承晚即将玩火自焚

然而单方面破坏停战协定不止惹恼了美国主子,志愿军也不得不在两次胜利之后,继续通过军事,反对南朝鲜的不配合

6月21日,毛主席在给彭德怀的指示中做出明确表示“给南朝鲜军队以打击,极为必要”

很快,朝鲜战争中最后一次战役,也是三年以来志愿军发动的唯一一次阵地进攻作战——金城战役打响

志愿军集中了24万兵力,并第一次在正面战场上拥有了一定时间的炮火优势,而战役的最终结果是全面击溃防线正面的四个韩军主力师

志愿军第607团的一个侦察班,还在此次战役中贡献了奇袭韩国首都师第一团“白虎团”团部的经典战例

被志愿军缴获的白虎团团旗

短短十几天时间中,志愿军在阵地战中大获全胜,不仅将战线继续向前推进了十公里以上,还直接抹平了金城附近的战线突出部

而此时已经对李承晚失望透顶的美国,则选择率领联合国军中的其他国家军队作壁上观,眼睁睁地看着五万南朝鲜军队被志愿军就地消灭

李承晚的“狗绳”

在金城战役进行的同时,李承晚意识到:再这么打下去,不仅自己赖以生存的南韩军队会灰飞烟灭,美国人也随时有可能推翻他的政府

他这一次颇识实务地找到艾森豪威尔,暗示南朝鲜将遵守联合国军的指挥,接受同北朝鲜的停战

而前提,则是美国必须保证南朝鲜在战后的安全

终于等到李承晚服软的艾森豪威尔答应了这个条件,同时,他立即向彭德怀报告,美军已经说服了李承晚,希望双方立刻停战

1953年7月27日是金城战役打响的第十五天,这一天下午

代表美国的克拉克上将、代表朝鲜的金日成以及代表中国的彭德怀分别在《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板门店协定)上签字

而为了保全自己的“脸面”,李承晚政府并没有派出代表签订该项协定,仅仅是在私底下向美国保证会遵守协定内容

战后支援朝鲜建设的志愿军

十一天之后,美韩双方在汉城草签了象征军事同盟的《美韩共同防御条约》,这份条约不仅是美国给韩国的安全保证,同时也是美国拴在李承晚脖子上,防止他突然咬向北方的狗绳

然而朝鲜战争虽然在这个夏天结束了,可是当半岛分裂随着停战彻底变为现实时,各大国之间的博弈,其实才刚刚开始...

参考文献:

http://www.ndcnc.gov.cn/:美韩共同防御条约

体系与依附:李承晚外交独立思想研究 朱芹

韩国在朝鲜战争停战谈判中的立场演变研究 刘建林

“尾巴摇狗”的实现——以李承晚政权的对美博弈为例 董青

金城战役——抗美援朝战争最后一战 李鹏;刘丽群

0 阅读:58

雅旋谈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