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史料」昔日中亚霸主的末日

赫歇尔 2024-01-14 11:02:43

译自参考资料

Владимирцов Б., Монгольские сказания об Амурсане, Вост. Зап., т. 1, Л.

Златкин И. Я. История Джунгарского ханства (1635—1758), М., 1964.

Кузнецов В. С. Амурсана. Новосибирск

……清帝国多次向圣彼得堡提出归还阿睦尔撒纳遗体的要求,遭到俄罗斯人的拒绝,理由是两国的“友好关系“”不应该因为“几根腐烂的骨头”而受到破坏……

噶尔丹策零死后,准噶尔汗国内战不断,汗国的实力明显削弱。

从1750年11月起,大批准噶尔人开始叛逃至大清帝国,清朝当局对每一个归降者都给予了慷慨的奖赏,提供税收和其他福利,奖励贵族和官员各种“浮夸的”头衔和爵位。

与此同时,清政府开始准备新的战争,皇帝判断如果准噶尔内部矛盾继续恶化,准噶尔汗国将不再有能力抵御清帝国的大军。

1754年8月,阿睦尔撒纳率领两万大军抵达喀尔喀蒙古,投降大清,有幸与大清博格达汗(乾隆帝)会见。

1755年春,满蒙联军进攻准噶尔。先头部队在阿睦尔撒纳的带领下进入特克斯河谷,在那里与达瓦齐的少数军队发生了接触。准噶尔人得知阿睦尔撒纳随军而来后,纷纷投向清军一边。

1755年7月19日,清帝国正式将准噶尔汗国纳入版图。不过,阿睦尔撒纳行事独立,没有“使用中国印章”,也没有穿中国服装。

1755年秋,阿睦尔撒纳希望在清朝的帮助下成为卫拉特可汗。他率领一小支卫拉特战士,与一些喀尔喀军事领导人结盟,袭击了守卫边境的大清八旗军队,将他们击败。由此,阿睦尔撒纳开始了反对大清的活动。

1756年3月,清帝国再次出兵,八旗军队的数量是卫拉特人的五倍。在塔尔巴哈台山区和伊犁河谷,卫拉特军队在阿睦尔撒纳和其支持者的带领下,向清军发起了积极的行动。

但这些军队无法抵挡数量和装备都比他们多出许多倍的清军。阿睦尔撒纳大败,逃亡俄罗斯境内。

1757年9月,阿睦尔撒纳在托博尔斯克死于天花,但俄罗斯当局拒绝将他的遗体移交给大清。

清帝国要求根据《恰克图条约》第十条的规定归还逃犯及其追随者,但俄罗斯人隐瞒了阿睦尔撒纳逃亡和死亡的事实,希望通过占有他的遗体来获得影响力。

后来大清使节得到了“阿穆尔萨纳在渡额尔齐斯河时身亡”的情报,他们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河道疏浚,但一无所获。

清帝国多次向圣彼得堡提出归还阿睦尔撒纳遗体的要求,遭到俄罗斯人的拒绝,理由是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不应该因为“几根腐烂的骨头”而受到破坏。

乾隆皇帝不断施加压力:软禁了北京的俄罗斯东正教僧侣,并威胁要完全切断中俄贸易。

乾隆皇帝坚持认为“国家只需获得阿睦尔撒纳的遗体,整个准噶尔事件就可以称为成功”,但一直未能说服俄罗斯人归还遗体。

“乾隆皇帝对此事的执着,似乎受到其祖父康熙皇帝处理宿敌噶尔丹的遗体的影响,他的首级被公开展示,骨灰被粉碎在中国首都的阅兵场上。”(Э. Дёмин Амурсана // Байкал, № 2 март-апрель 1994 года. Стр. 156—157)

最终在1757年11月1日,俄罗斯命令西伯利亚总督索伊蒙诺夫,将阿睦尔撒纳的遗体送往中俄边境,以便清政府代表检查。

1757年12月17日,阿睦尔撒纳的遗体被送往色楞金斯克,交给指挥官 V.V. 雅科比 (V.V. Yakobiy)。遗体被埋在色楞金斯基堡附近。后来,阿睦尔撒纳的遗体被喀尔喀蒙古和满族官员两次挖掘出来进行鉴定。

26 阅读:3606
评论列表
  • 2024-05-08 09:33

    大清前期可是全球妥妥数一数二的帝国

赫歇尔

简介: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国际关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