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过冬煤球被收走”后续:老人委屈喊冤,官方通报“辟谣”!

素儿星座故事 2023-12-06 13:30:53

天寒地冻的,一群政府工作人员居然没收了两个七旬老人一吨过冬取暖煤?

这事儿被闹成了网络热搜,仅一天时间迅速发酵,舆论一片哗然!

01、此前报道

12月5日上午11时左右,河北石家庄赞皇县邢郭镇。

一农民家中院子里拥挤来七八个镇政府工作人员,大家围着墙角的一堆煤炭打转。

这家只有一对七十多岁的老夫妻,前几天买了一吨煤炭准备过冬取暖,结果被人“举报”是劣质煤,遭到了镇政府的“没收”。

在网传的视频中可以看到,老太太拿着扫帚和现场人员理论,但是架不住对方人多势众,

好几个人开始拿着口袋、手持铁锹,疑似准备将煤球装好没收……

这场面看得有人让人揪心。

北方地区天寒地冻,农村地方没有暖气的就指望烧煤取暖。

这户人家就两个七十多的老人,花了1700元买了一吨半煤球,就这么被人给没收了?

没有取暖每天,老人过冬怎么办?更何况对方还是镇政府工作人员?

这行为无论如何不妥!大大的不妥!

02、前因后果

这家老人姓刘,刘老汉讲述了自己的遭遇。

自家的煤是通过张贴在村里的小广告买的,并非在镇政府指定地点。

镇政府工作人员认定,老人花了1700元买的煤是劣质煤,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政府是禁止这一块的!

同时,镇政府工作人员也表示,可以在村里花1000元/吨买到合格煤,但是刘老汉并不想。

这里就出现的一个“矛盾点”:

老人不想镇政府指定的煤球,却买了小广告上的煤球;

镇政府认为老人的煤是劣质煤,因此要上门收缴。

面对这样的矛盾,事情被曝光之后,双方的回应是不一样的。

老人认为煤球被收缴,主要原因是自己没买“官方煤球”;政府工作人员认为,老人是违反规定烧劣质煤,所以要收缴。

03、官方回应“辟谣”

先不管双方的矛盾焦点是否一致,引起舆论关注的重点其实在于政府工作人员到底有没有现场收缴老人的煤球?

按照网传的说法,工作人员是现场没收了!

这样的“粗暴做法”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面对两个七旬老人做出这样的没收行为,是否妥当?人文主义关怀到哪里去了?这样赤裸裸的行为,毫无温情可言,让人有些愤慨。

12月6日,事发仅一天之后,赞皇县邢郭镇发布了《情况通报》,

并直接“辟谣”称:现场没有收缴煤球!

这下子有些让人纳闷了,到底是收了?还是没收?怎么双方各执一词?

有媒体曾经引用了当事人刘老汉的讲述:

他们把我的煤收走了,收条啥的都没有。我问他们怎么过冬,他们说不管我这个……

一方一正言辞地说:现场没有收缴!

另一方委屈巴巴地说:收走了,收条都没有!

到底谁在说谎?谁在糊弄观众?

04、揭秘“话中有话”

为什么双方的回应不一致?

其实,笔者注意了一个小细节,可能正是这个“细节”导致了如今的“各执一词”。

刘老汉曾经说过一句:“在我的央求下,留了一点”。

这话就是关键!

镇政府现场可能真的做了收缴煤球的动作,但是没有还是留了情面,没有将一吨半煤完全收走。

收一些留一些,其实在当时来说,也算是一个折中的办法了!

事实,并不是像某些媒体描述的那般“暴力”:不管不顾两位老人的冷暖问题,冷血执法……

也正是因为这个小小的细节,赞皇县邢郭镇才有底气发布“情况通报”称,现场没有收缴。

这件事情的矛盾焦点,其实并不尖锐。

只不过现场处理的软硬拿捏,需要掌握分寸……

“秋冬季散煤清缴、型煤质量管控”工作,说长远了确实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关乎大气环境污染不是小事非常重要。

可是,老百姓的思想工作不好做,这是一项持久战,却正是基层政府应该做到的!

换位思考一下:

为什么刘大爷宁愿买1280元一吨的外来煤,也不想买政府提供的1000元一吨的“优质煤”?

明明更便宜为什么不愿意?

想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0 阅读:55

素儿星座故事

简介:每日定时更新,喜欢的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