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众失败的软件部门,看出中国品牌的优势

柚子君说文 2023-10-31 19:26:29

文/土木

众所周知,大众集团过去几年网罗了众多高管和车机方面的科学家,在资金方面投入了近34亿欧元组建了软件部门CARIAD。雄心勃勃的要搞出大众自己的“鸿蒙智能座舱”,并搭载到旗下大众、奥迪和保时捷等品牌的车型上。

但在欧洲这么多年,花了这么多钱,到今天要用的时候,CARIAD却给不出一个满意的答卷。在经历今年上半年高层大换血之后,大众汽车集团的软件部门再遇波折。

据德国《经理人》杂志近日报道,作为战略重组计划的一部分,大众集团将在CARIAD

软件部门裁员2000人,该计划还将导致其期待已久的新软件架构进一步推迟。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怎么解决这个软件开发的问题,他们肯定已经有一个比较详细的计划了,所以这些高管被裁掉之后不会对公司造成太大的影响。新的跟软件开发有关的团队,估计会很快就组建了,他们也会想办法应对这个问题的,说不定直接跟其他公司合作,搞这个软件开发,比如和地平线的合资公司。成本可能更高,但只要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个好的办法。

现在不仅是大众,还有其他老牌车企一直都没搞清楚自己最大的威胁到底是什么。

从Tesla从一个创新品牌变成主流品牌,然后一大批新势力汽车品牌纷纷崛起的时候,大众一直把与他们之间的竞争定义为燃油车 vs 新能源汽车之争,以为自己只要把发动机换成电池,然后依靠自己百年造车经验带来的“机械素养”和“品牌价值”仍然能够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现实还真不是这样,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汽车制造已经形成了一条庞大的产业链,不管是老牌车企、豪华车企还是新势力车企,采购的零部件可能都来自同一个供应商,大家质量都差不多,说自己在“机械素养”方面高人一等已经没有多少人相信了。

老牌燃油车最大的威胁不是新能源汽车,而是智能汽车,智能汽车时代,汽车已经不单纯是一个交通工具,还是一个智能科技加持的,可以进化的娱乐空间、休息空间、露营工具、储能站等。汽车软件也从车机软件进化到汽车OS,然后再进化到智能座舱了,从我个人体验,开过一段时间智能汽车的再开回传统燃油车,各种不适应真的不单单是因为电驱和燃油驱动的区别,而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验。

中国作为大众汽车最重要的市场,在大众的销售额中占用重要的地位,今年一季度,大众在中国的销量下滑非常严重,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市场现在已经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而大众尽管很早也意识到了转型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但是实际情况表现并不如人意,主要也是在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拥有更强大的产业链实力,中国国产自主品牌的优势很大,而大众的相关技术研发跟不上市场的需求。

所以,大众需要更加大力度投资中国,把更多的研发部门设在中国,才有可能在这场新能源汽车的大变局中不掉队,而不仅仅是车机部门。

写在最后:

说实话,软件投入巨大,短期内又看不到效果,对现状没疗效的措施,车企再想坚持是不现实的。行业进入收缩期,在寒冬下都要算账过日子,这说起来都不好过。但是汽车行业确实是永久性在改变,已经没办法回到之前的状态了。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