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非遗:汪氏手工笙制作技艺,让古老乐器奏出好声音

龙腾津沽 2024-05-08 23:24:57

笙,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西青区的区级非遗项目汪氏手工笙制作技艺,在传承与发展中不断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汪氏手工笙制作技艺,工艺精湛、音色清晰透亮、外观高雅端正,深受音乐专家们的好评。该技艺第三代传承人汪忠乐从小耳濡目染,40年来始终痴迷于这项技艺。

汪忠乐介绍说:“我的爷爷汪金蝉,12岁就跟随他的师父尚振廷学习。尚振廷和他的父亲尚克宽,都是制笙高手。我爷爷1926年学成出师后回到天津。那时候主要给民间花会表演的乐手做笙修笙,渐渐有了名气。”1954年,汪金蝉被天津市轻工业公司聘请为天津市中华乐器厂(后更名为凯旋乐器厂)制笙车间总技师。退休之后,为了把手艺传下去,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带领儿子汪世名,孙子汪忠乐、汪忠奎成立祖孙三代人的制笙作坊。

过去的笙,音域不广,一般只用于合奏或伴奏,很少用于独奏。现在的笙已成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独奏乐器,既能演奏雄健有力的曲调,也能奏出优美抒情的旋律。这都归功于汪氏手工笙制作技艺传承人的不断创新。“我们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对笙进行不断的升级改造。比如,研制出保温笙斗。还有,在笙盘铸造上,进行翻沙试验,调整原料比例,使制作的笙盘软硬适中,更加耐用,不易变形,且声音脆、透、亮。此外,我们还研究制作扩音笙,满足室外演奏时对音量的需求。在材质上,用红木替代传统的柏木制作笙角,使笙不易跑气,音质更好。同时,根据表演者不同的需求,我还研制出加键笙,以及24苗、25苗、26苗等精品高档笙,弥补了音域窄的缺陷。”说起现阶段最大的心愿,汪忠乐表示,希望有更多耐得住心性的年轻爱好者来学习这项非遗技艺。

(据5月8日今晚报 记者 刘桂芳)

0 阅读:9

龙腾津沽

简介:复合型资深媒体人,重视原创和内容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