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服务业互促共进协同发力深圳加快建设具有深圳特点深圳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

深圳特区报 2024-05-14 13:08:41

五月鹏城,草木葱茏,生机盎然。

华为重回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榜首,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优必选人形机器人走进智能车间“实训”;深圳知名商圈持续红火,会展业吸引全球客商纷至沓来,地铁客流屡创新高;苹果、亚马逊、西门子等世界500强,持续看好深圳、投资深圳……

无论是本土领军企业,还是外资巨头,都在深圳这座创新之城、活力之城实现创新发展;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一片火热景象。

跑起来、抢时间、争一流。深圳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持续强化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全力推动工业和服务业互促共进、协同发力,加快建设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激发新动能新活力。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工业立市,先进制造底盘稳动能足

深圳坚持把工业作为支柱和脊梁,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一刻也不能等待。继龙年新春首个工作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深圳举行第二天,深圳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议,对全年重点工作作出动员部署,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心无旁骛抓落实。

全市上下立即行动。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工业上楼”有序推进;出台产业政策措施,深圳“20+8”产业集群2.0版本上线;主动“走出去”全球参展、全球招商,谈合作、抓订单、促生产……鹏城大地一片干事创业火热图景。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支柱产业持续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

华为坚持自主创新,Mate 60 Pro热销全球,折叠屏手机连续4年霸榜市场份额头名;比亚迪一季度国内销量达62.6万辆,增长13.4%,其中3月25日第7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再度刷新全球销量里程碑;华宝新能Jackery电小二光充火星机器人,能根据太阳的运行轨迹自动调节角度和位置,持续产生和储存能源。

智能工厂,更加先进。TCL华星高世代面板生产线实现自动化,高性能面板销往国内国际市场;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工厂里,机器人工作站排成方阵,机械臂熟练地操作试剂和粉末的称量、取样,准确完成化学合成。

新型储能,一片蓝海。宁德时代在深圳成立新能源供应链公司,布局新型储能大市场;深圳瑞能电源科技加快生产排期,户外储能电池走俏美洲市场。

低空经济,领舞齐飞。丰翼科技计划投资1300万元建设26个无人机起降场,容祺智能将投资2500万元研发建设低空数智平台,飞流科技将投资2000万元建设50台无人机智能机巢基础设施。

(受访单位供图)

工业立市,制造业当家,底盘稳动能足。一季度,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提高7.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3.1%。

赢在高技术,赢得高增长。深圳一季度37个大类行业中,25个实现正增长,12个增速在两位数以上;3D打印设备、电子元件、服务机器人产品产量增长在50%以上,汽车制造和手机销售市场持续向好。

激发动能,规模增长结构优化能级提升

推动经济量的快速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既需要工业,也需要服务业,它们共同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圳努力适应高品质生活需求,积极抢抓新型工业化机遇,加快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3月18日,深圳召开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瞄准融合化、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特色化方向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更加专业化、高品质、多样化、便利化,全力构建具有深圳特点、培育具有深圳优势的优质高效现代化服务业新体系。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雷厉风行、狠抓落实,相继出台相关产业规划和政策措施。

福田区全面打造“全球服务”闪亮品牌,全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标杆城市核心区;罗湖区构建“1+N+X”服务业发展体系,瞄准重点发展的优势行业和潜力行业持续发力;

南山区升级产业政策体系,新推出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专项政策;

宝安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针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总部经济等提出具体行动计划……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季度,南山区规上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14.5%,宝安区增长13.3%,龙岗区增长15.2%,这些区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增速可观。

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海昆 摄

久久为功,持续努力。深圳面向全国全球发展服务业,在产业链延链补链和产业升级中推动服务业规模不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能级不断提升。

今年一季度,深圳GDP为8314.98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812.32亿元,占GDP比重33.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497.68亿元,占GDP比重66.1%。

深圳服务业,充满生机。

作为中国软件名城,深圳拥有雄厚的软件产业基础,营业收入居全国第二、出口持续多年第一。5G、AI、大数据、大模型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更是风头正盛,深圳技术产品附加值持续提升。

金融业带来资金“活水”。 一季度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95967.74亿元,同比增长7.4%;第35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显示,深圳在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排名保持全球第4,仅次于纽约、伦敦和旧金山;规模达51亿元的社保基金大湾区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在深注册成立,“长期资本”助力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展业吸引万商云集。一季度,深圳举行各类高端专业展会约30场,展会总面积超2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约50%。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新型消费更具烟火气。自去年跨入“万亿消费俱乐部”,深圳正解锁新型消费“流量密码”。中消协发布报告,深圳消费者满意度3年间跃升50位,成为北上广深中消费者满意度最高的一线城市。

深港“双向奔赴”持续升温。一季度,深港跨境旅客人次同比增长162.6%,带动仓储会员店消费火爆,前海和龙华山姆销售额增速均在20%以上;五一期间,香港举行多场大型文体活动,烟火表演、油尖旺购物节等吸引众多深圳市民游玩购物。

重点商圈“出圈”。一季度,全市21个重点监测商圈的客流量和营业额分别增长20.9%、22.3%。

旅游市场保持火热。一季度全市共接待游客4298.05万人次,旅游收入593.34亿元,分别增长50.2%和50.7%。

互促共进,先进制造先进服务交相辉映

服务业与制造业同处一条“微笑曲线”产业价值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

深圳瞄准融合化方向,全力推动工业和服务业互促共进,助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深度融合,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

制造业服务化,为产业注入新活力。华为数字能源整合技术、制造与服务,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全场景智能光储和智能充电网络解决方案,带动新兴产业勃兴;随着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橡胶箱业务加速扩张,中集集团生产的定制化、可循环使用的载具产品,走俏租赁运营服务市场,前景看好。

服务业制造化,同样风生水起。跨境电商企业希音构建数字供应链,整合千家服装工厂,每周可推出服装新品4万-5万款,批量制造爆款;深圳工业设计以前更多的是“服务企业”,现在更多的是向“创造企业”转型,一些头部工业设计公司迈入制造领域,共创自主品牌,越来越多的爆款新品,正催生越来越多的创新型制造企业。

“融合”既是现代产业的特质,更是产业转型升级趋势。作为国家首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深圳瞄准融合化、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特色化方向,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向赋能,加快培育和发展更多新业态、新模式,应用和创造更多新技术、新产品。

数字经济、总部经济、平台经济、绿色经济、服务经济、楼宇经济、海洋经济加速发展;

深圳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场景应用提速,城市AI+场景应用已达73个,无人机配送、空中的士、低空旅游等多场景人工智能应用,便利市民生活;

苹果公司将在深圳新设应用研究实验室,西门子、英特尔、亚马逊等国际知名外资企业和机构纷纷“加仓”深圳。

先进制造、先进服务,交相辉映。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鸿蒙欧拉之城、超充之城、数字孪生先锋城市、极速先锋城市、数字能源先锋城市、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深圳不断补链、强链、延链,攀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

诚然,尽管深圳一些产业规模体量比较大,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比如,科技创新水平仍需提高,一些技术产品附加值还偏低,依靠要素投入为主的发展模式依然存在,巨大的常住人口体量以及客流量并未有效转化为较高的消费增量。

既要看到优势,更要直视问题。这需要我们深入现场调研,培育更优土壤、提供更好服务、给予更大支持,锻长板、补短板,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最近,深圳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二季度和全年经济工作。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正鼓足干劲、真抓实干、乘势而上,努力以更加有力有效的工作举措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最好成果。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德群 沈勇)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