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工到创业,转换的不仅仅是身份(二)

芥菜树下 2024-05-13 17:17:48

书接上文。

从大厂出来创业,没那么容易。

虽然还是在原来的圈子,但遇到了新的困难。

日常的运营,充斥着鸡零狗碎的一地鸡毛。

首当其冲,是招人困难。开张的几单,延续老东家的余荫,自己带着一个助理,也就这么着做下来了。但要是只靠这些,怕是撑不了几个月。还得出去跑,还得招人进来。再怎么少,也得再有两个人,摊子才能支起来吧。

没想到,在招人这一步,就累个半死。朋友自己,不管是学历背景,还是职业经历,都堪称职场人的优秀样本。他开始也是以这个为参考,去找人。成熟且能独当一面的,要么在大厂,要么自己干,不可能来自己这个小地方。但总不能标准太低,太差的,他也看不上。或者专业背景,或者工作经历,至少要有点东西。但即使要求降得这么低,还是找不到合适的。倒是被各种奇葩应聘者,搞得哭笑不得。

花了一个月,总算招进来一个。因为没找到现成合适的,只好招了一个刚毕业但专业背景不错,看上去颇有潜力的一位。姑且叫他小白。小白是挺有潜力的,但问题是,怎么把潜力挖出来。

在大厂,有一整套的职业培养体系。肯定不完美,但毕竟是有目标有计划地,一步步地培养。从基本技能,到各个岗位的轮岗实习,能够相对快速地,进入职业化的状态。但在初创公司,根本就没有这种条件。在朋友的想法里,是有培养计划,但却没法落实。

他自己要跑业务,很多事情都不稳,也不敢贸然就把愣头青带出去。做一些基本的行政事务吧,小白也做不好,还不想做。三天两头掉链子,没问题也能搞出问题。原本想着招人进来,打一些辅助配合,自己好省力。现在看下来,力气没省下来,脾气倒是多了些。

一个月招进来,两个月不到就走人。三个月下来,重新回到创业二人组:他和助理两个。

另一边,原本计划的拓展开发,远未达到预期效果。

问题之一,是资金问题。在原来的公司,这一点几乎构不成任何问题。内部早就有这一块的预算。就算中间出现哪里卡住,多协调多工作,打个折也能办成。外部也不需要全部真金白银拿出来。多年积累的信用,运转中的庞大体量,就是背书。而到了他自己的新事业,这就是很大的问题。光靠刷脸,有点作用,但不多。大部分还是要直接投入。而他而言,几乎要拿出所有身家,风险有点太大了,家里也不答应。

问题之二,是业务协调。人在局内还是局外,说话的分量,完全不一样。很多时候,虽然说不上人走茶凉,但毕竟不在其位,难谋其政。别人能答应你某一个条件,通常是因为你能做到另一件事。做不到,或不确定性太大,你得到的答复,通常就是“考虑考虑”,“迟点再说”。

稍微有点规模的业务,不管是人力还是物力,都无法支持。就这样,半年不到,实在做得了无生趣。好在老东家还不错,谈下来不错,

于是,重新回去,当他的大厂打工人。

原创不易,一见你就happy。转载需本人授权。不想错过职场趣聊,关注:<芥菜树下>,闲话职场,南北东西。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