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平米“咸宁公主墓”现世,挖掘时发现异常,领队:赶紧撤,结束挖掘!

律令9章 2024-05-06 15:05:34

众所周知,华夏“上下五千年”历史,各代王朝中的名人俊杰虽然不少,但大多都是雄主猛将的男性,这就不合逻辑了。

常理来讲,历代皇帝“三宫六院”,生的儿子多,“公主”也应不少,可传颂于后世,有名有姓的却是凤毛麟角,难道女性中就没名人了?

咋可能,明“咸宁公主”就挺出名,她并非因美艳出名,而是其“旺夫”名扬后世;为了这位公主,后世考古人不惜挖空一座山,来挽救她的香冢!

说的是明朝公主,自然离不开古金陵,今南京了。

1974年,全国各地都在热火朝天的大建设,江苏南京溧水县也不例外,就在团山附近,当时正在扩建一所医院。

这里多说两句,所谓“团山”并不高大,约为低山多丘陵的地形,尤其山上还有河溪流过,整体环境非常适合修建医院、疗养之类场所。

同时,如此“风水宝地”,自然也适合古墓阴宅的存在。

据当地传说,明景泰年间,团山上曾大兴土木,修建过类似宫殿的建筑,很长一段时间,这里还有驻兵把守。

如此排场,不用多想,团山附近来了大人物。

哪料,以后每每逢年过节,团山上都要进行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周遭百姓由此猜想,这里一定有一位皇亲贵胄的阴宅。

但究竟葬着谁,百姓们不敢多问,墓主人的真实身份,自然也就没人知晓了。

随着后世改朝换代,战乱摧残后的团山宫殿渐渐被人遗弃,过去势浩非凡的祭祀活动也日渐绝迹,山中古墓也成了传说故事。

600多年后,南京再起土木,哪还有人记得“团山有明朝古墓”的话题?

修建医院的过程中,人们偶然挖出一道石砌围墙,当地百姓这才想起600年前的传说,墓主人会是谁呢?

施工人员连忙将情况上报给当地文管部门,再等考古队赶到勘察,发现这座古墓规模不大,规格也不高,难道传说是假的,这里并没有大人物?

不止这些,还有更麻烦的。

简单来讲,这座古墓凿山石为坑,用砖砌成双穴墓室,甬道、前室、左、右、后室等全部为砖彻卷顶,方砖铺地,前室与左右后室均有双开石门。

乍一看,这座古墓层次分明,墓主人的身份应该挺尊贵,实则不然。

测量下来,该古墓全长14米,最宽处6.1米,总面积仅54平方米,这么小的规模,墓主人能尊贵到哪里去?

尤为瘆人的是,墓中灌满积水,水面上漂着两副棺材!

说起来,眼前一幕也不奇怪,团山本就有河,河水灌进地势较低的墓室内也算合理,由此再次证明该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一般。

而且,这座古墓为双穴,很大可能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只是两副棺材都在黑水中漂浮着,模样着实吓人。

虽然考古队见多识广,但这一幕还是阻滞了考古进程,领队专家曾大喊“赶紧撤,结束挖掘!”

原因也不复杂,古墓在积水中浸泡600年,如今已是岌岌可危,随时都有坍塌可能,考古队再不撤出,怕是真的会有危险。

后经加固、排水等技术措施,考古队费了老大气力,两副棺材终于被打捞出水,怪事紧跟着又来了!

没有魍魉妖神,是考古专家发现棺材不寻常,其中一副棺木上竟有描金凤纹,这怎么可能呢?

对历史有研究的朋友应该知道,古代皇帝才有资格用“龙纹”,皇家女性用“凤纹”,普通百姓不能乱用“龙凤”,即便婚配时的“凤冠霞帔”也只是象征。

如今,这座仅54平米的“双穴小墓”,怎么会出现“凤纹棺材”呢?

敢用“凤纹”,证明其身份不一般,墓主人究竟是谁?

考古队马上再次勘察,这才从甬道内发现两方墓志,由此得知,该墓确为夫妻合葬墓。

墓主人确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一位是明朝大将,西宁侯宋瑛、另一位是朱棣爱女,仁宗皇帝亲口加封的“大长公主”,咸宁。

先说“宋瑛”,字文辉,安徽定远人,明初开国功臣、西宁侯宋晟第六子。

此人虽是明朝勇将,战功赫赫,但比起“咸宁公主”仍稍逊一筹。

真计较起来,“咸宁公主”并非朱棣长女,原本排行在四,但她却是明成祖的掌上明珠,父女俩关系非常好。

有了这层亲密关系,“咸宁公主”无形中又尊贵了许多,史载其到了出嫁年龄,明成祖不舍得女儿远嫁,这才将她下嫁给西宁侯宋晟的第六子,宋瑛。

请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是“下嫁”,一点也不夸张!

“宋瑛”是西宁侯的第六子,非嫡长子。

理论上讲,宋瑛顶多是一位没有实权的“驸马”,却不能继承“西宁侯”的爵位;再说“咸宁公主”,她可是朱棣的掌上明珠,嫁给宋瑛这种身份,岂不就是“委屈下嫁”?

说来也怪,朱棣也属雄才大略的雄主帝皇,怎么舍得将爱女“下嫁”呢?

计较起来,朱棣皇帝也有难处,“下嫁爱女”实属利益交换。

众所周知,朱棣是夺权上位的,自然要依靠不少名臣大将的辅助,其中就包括开国勇将,“西宁侯”宋晟,也就是宋瑛的父亲。

为安抚、讨好“西宁侯”,朱棣不得已才将爱女下嫁给宋晟的第六子。

但是,宋晟的第六子“宋瑛”不能继承父亲爵位,理论上只有“驸马”虚衔,岂不委屈了女儿吗?这就显出了咸宁公主的“旺夫”!

当然,“咸宁公主”长相美艳,这是肯定的,但她并非依靠美艳“旺夫”。

简单来讲,“咸宁公主”不仅深受朱棣皇帝的喜爱,更深得宫中诸人的爱戴,下嫁西宁侯第六子后,她不哭不闹,反与夫君(宋瑛)恩爱有加。

如此一来,上至朱棣皇帝、下到其他姊弟,无不羡慕、尊敬“咸宁公主”。

爱女心切也好、推屋及乌也罢,皇帝、诸臣自然也会对“驸马”宋瑛高看一眼,上升机会不就来了?

这里还有一则“半史实”的传说。

当年,朱棣长子“朱高炽”还在当太子,由于明朝“简朴”规定,太子妃出席盛大仪式或场合时,就需要向公主们借首饰佩戴。

哪知,太子妃借遍宫中各位公主,却只有“咸宁公主”肯拿出自己的名贵首饰。

这可不是简单的“首饰”问题,其他公主不借与太子妃,明里暗里都有轻视太子“朱高炽”的意味。

只有咸宁公主肯借,一则反映两人姐弟情深,二则也说明咸宁公主“会来事”。

果然,这件小事让“朱高炽”刻骨铭心,待他成为明仁宗皇帝之后,立马加封咸宁公主为“大长公主”、加封其夫宋瑛为领军都尉,继承“西宁侯”爵位!

试想,之前的宋瑛虽贵为驸马,却是没有实权的虚衔;而且他是第六子,正常逻辑下,他没有继承“西宁侯”的希望。

不得不说,“宋瑛”能一飞冲天,贵为重臣,这都要得益于妻子“咸宁公主”的巧妙运作。

当然,“宋瑛”本身也是一位能征惯战的勇将,只是借助咸宁公主的“会来事”,上升速度和空间更加快广,得此能妻,岂非“旺夫”?

只可惜,1440年,五十六岁的“咸宁公主”先行离世;正统五年,宋瑛战瓦剌于山西,终为国捐躯。

1454年,皇帝亲下诏书,将“咸宁公主”与“宋瑛”合葬于南京溧水,也就是今天的溧水县团山附近。

需要强调一下,如果按明朝古制,“公主”是皇家贵人,身份尊崇到不能与“驸马”合葬一处。

但皇帝宁可打破古制也要将两人合葬,这充分凸显出了皇帝对“咸宁公主”的尊敬、羡慕之情。

史料记载,皇帝在南京团山上大兴土木,不仅设有“享堂”等礼祀建筑,且令后人年年大肆祭奠,这等荣耀可不是明朝随便哪位名臣就能享有的!

只可惜,随着后世战火不断,“咸宁公主墓”前建筑毁于清咸丰年,仅存柱础几方。

600多年后,就在人们几乎将“咸宁公主”完全遗忘时,她的香冢居然再现人间,考古专家看到满是积水的墓室痛心疾首。

奈何当时技术条件有限,专家只得令人将古墓回填。

直至2004年,专家调来抽水机,誓要拯救“咸宁公主墓”。

作业过程中,人们发现古墓上方就有河,抽水机一边往外抽水,墓室却在不断涌入“新水”,这什么时候是个头?

为拯救“咸宁公主墓”,考古队宁可挖空整座山,这才令河水不再涌入墓室,这该是多么大的工程?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考古队终于成功将“咸宁公主墓”中的积水抽干,并对墓室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保护。

如今,“咸宁公主墓”成了当地重要的历史文化景点,吸引来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瞻仰。

人们再到南京,不仅可以了解到明朝历史文化,也可以直观的感受咸宁公主和宋瑛之间的美好爱情。

未来,“咸宁公主墓”将继续得到保护和传承,成为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 阅读:18

律令9章

简介:惊堂木一拍,“上下五千年”张口咱就来,对错您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