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最小的儿子,篡位称帝,最终是什么下场?

情怀历史 2024-05-10 18:27:58

司马懿有9个儿子,其中,司马师、司马昭在他去世后相继执掌曹魏大权,为西晋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至于其他几个儿子,因为没有在三国时期大展身手,所以知名度不是太高。不过,就笔者今天要说的司马伦,作为司马懿最小的儿子,直接参与了西晋后期的“八王之乱”。那么,问题来了,篡位称帝的司马伦,最终是什么下场呢?

具体来说,司马伦(?~301年),字子彝,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司马伦是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晋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异母弟,母为柏夫人。曹魏嘉平初年(249年),司马伦被封为安乐亭侯。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封他为琅琊王。

咸宁年间(275年―279年),司马伦被改封为赵王,升为平北将军、都督邺城守事,后进安北将军。西晋初期,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皇室,所以大范围分封藩王。司马伦作为司马懿的儿子,自然也享受到这一待遇。不过,司马炎允许这些藩王执掌兵马,这显然为西晋后期的内乱埋下了祸根。

太熙元年(290年),司马炎去世后,司马衷正式即位。不能任事,由太傅杨骏辅政。后来,皇后贾南风谋害杨骏家族,掌握实际大权。元康初年(291年),司马伦被迁为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守关中。司马伦刑赏不公,引致氐族、羌族反叛,于是被征召回京。不久之后,司马伦被拜为车骑将军、太子太傅,深度结交皇后贾南风(晋惠帝皇后)及贾母郭槐,谄媚侍奉中宫,为贾后所亲信。

值得注意的是,司马伦要求任录尚书事,张华、裴頠坚决不同意。又要求当尚书令,张华、裴頠又不同意。虽然是西晋宗室,可是,司马伦的名声比较差,这导致其得不到朝廷百官的支持。

元康九年(299年),愍怀太子司马遹遭贾后陷害而被废黜太子之位。司马遹被废后,让司马伦领右军将军。紧接着,司马伦、孙秀劝贾谧等人及早杀死太子,以杜绝众人之望。皇太子遇害之后,司马伦、孙秀的谋划更厉害,野心也更加膨胀。

于是,司马伦矫诏废贾后为庶人,把她囚禁在建始殿。拘捕吴太妃、赵粲以及韩寿的妻子贾午等人,交付行刑司考究查实。不久之后,司马伦任命他的儿子赵王世子、散骑常侍司马荂为冗从仆射,司马馥为前将军、济阳王,司马虔为黄门郎、汝阴王,司马诩为散骑侍郎、霸城侯。孙秀等所封都是大郡,兼有兵权,文武官封侯的几千人,这样百官惧怕他的加害,所以都听令于司马伦。

永康元年(300年)八月,面对篡夺西晋大权的赵王司马伦,淮南王司马允举兵讨伐司马伦,结果兵败被杀。 同年十二月,益州刺史赵廞率领从中原逃到四川的流民在成都造反。眼看自己得不到天下的支持,司马伦干脆一条路走到底。

永宁元年(301年),司马伦篡位后,自立为皇帝,司马衷被奉为太上皇,皇太孙司马臧被杀。同年三月,齐王司马冏起兵反司马伦,受到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常山王司马乂等的支持。到了这个时候,八王之乱显然来到了一个巅峰阶段了。

最后,在各地藩王的联合讨伐下,司马伦屡战屡败,无奈将皇位还给晋惠帝,并带着家人到金墉城避难。但是,司马伦作恶多端,怎能逃脱审判?很快,司马伦及其党羽就被逮捕起来了。

梁当时,王司马肜表奏司马伦父子叛逆,应当诛杀。百官在朝堂会议,都如同司马肜表奏一样。派尚书袁敞持节赐司马伦死罪,让他喝金屑苦酒。司马伦自尽后,朝廷一并诛灭或斥逐他的党羽。对此,在笔者看来,司马伦篡位4个月,最终落得如此结局,实属罪有应得,也即他才能平庸,却野心勃勃,不仅自己不得善终,还加快了西晋的灭亡进程。

1 阅读:900

情怀历史

简介:往事如风,一座城、一段历史、一种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