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传之“女子无才便是德”

橘瓣儿 2024-04-10 18:36:32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的起源追溯可至明代陈继儒(眉公),在陈氏收录的《安得长者言》中有言,“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是为愈也。陈眉公云:‘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

陈继儒说的是,女子会读书识字,并且能够明白一些人生的大道理,这当然是可称得上为贤德之士的,但是这样的人却不多,还有一些人喜欢看一些话本小说,久而久之挑起了邪心,不懂文章却舞文弄墨,得到的东西大都不堪入目,这样的话倒不如不识字,老老实实的还更好些。

所以眉公之言,只是强调了知之与不知之间的区别,莫要不懂而为,反而出了一些丑态。再往后我们所知道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就是出自张岱的《公祭祁夫人文》之中的了:“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为未确。”

若我们先不探究“此语殊为未确”的具体含义,便是前两句对仗,“丈夫”“女子”为互文,那“有德便是才”指的是有良好的德行就已经堪比优秀的才能,再结合眉公所言的知之与不知的论述关系,后句的意思便是,自势无才的谦卑就可作为一种良好的美德了。

而“此语殊为未确”一语,现今的理解多为两种,一种便是“这句话说的不正确”,另一种则是“这句话说的再正确不过了”,然而无论是哪一种都与现今的理解大相径庭。

所以,“女子无才便是德”延申的现今的女子没有才华论,其实只是自久传下来的谬论罢了,实在不可多信。

0 阅读:9

橘瓣儿

简介:扒一扒隐居幕后的古人古事,评一评震惊中外的冷暖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