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四野第44军及各师师长、政委都有谁?后来结局如何?

孤云看过去 2024-04-26 21:18:45

四野第44军的前身是东野的第7纵队改称。

而东野第7纵的前身则是成立于1947年4月的一支属于辽吉军区的地方保安部队——辽吉纵队,司令员是邓华,政委由辽北省委书记陶铸兼任,副政委由吴富善担任,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分别是高体乾和袁升平。1947年8月,作为地方部队的辽吉纵队正式升级为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从此成为了东野的主力部队。

昨天老丁叔写了篇《》的文章,对第7纵的这一次成名战进行了叙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开上面链接阅读。那么,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第7纵队的后续文章:1948年,四野第44军及各师师长、政委都有谁?后来结局如何?

一、军部

首任军长为邓华将军,1949年4月第十兵团司令部组建后,邓华军长升任为兵团司令员,军长由方强担任。

邓华司令员后来被授予上将,抗美援朝时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政委,在彭老总回国期间他还担任了代理司令员,1980年7月3日去世,享年70岁。

续任军长方强是湖南平江人,1911年生,14岁参加革命,17岁加入红军,曾任红3军团第5军第1师第2团政委,中革军委警卫团政委,粤赣军区第22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西路军第9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等职,参加了长征和西路军征战。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先后任八路军第129师第385旅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央军委秘书长、留守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警备司令部副政委等职。

挺进东北后,方强先后任合江军区司令员、政委,东满独立师师长,10纵30师师长,10纵副司令员,47军副军长兼141师师长,44军军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方强先后任广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中南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海军第三副司令员,海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海军副政委,一机部副部长,国防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六机部部长,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海军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2012年2月8日去世,享年101岁。

政委:吴富善

吴富善是江西吉安人,1912年生,1930年参加红军,曾任红一军团第7师19团政委,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先后任八路军129师第3支队政委,771团政委,新编第4旅政委,八路军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齐齐哈尔卫戍司令员,嫩江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西满军区独立第3师师长兼政委,东野第7纵队政委,四野44军政委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中南军区空军政委,广州军区空军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空军副司令员兼空军学院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2003年12月31日去世,享年92岁。

副军长有两位,分别是李化民和郑邦捷。

李化民是甘肃临洮人,1915年生,早年投军冯玉祥部,1931年底随部参加宁都起义并加入红军,曾任红一军团宣传大队副大队长,第十五军团回民师代政委,参加了长征。抗战开始后,他先后任115师344旅688团营长兼教导员,129师新编第1旅2团参谋长、副团长,冀中军区第32团团长,辽吉军区保安第1旅副旅长,东野第7纵队21师师长,四野44军副军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广州市防空司令员,44军军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2年8月24日去世,享年87岁。

副军长郑邦捷是浙江三门人,1907年生,浙江省立第六师范毕业,后投军入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3师,1949年1月国民党第13军石觉南逃后,出任代军长,在与众师长商议后决定起义,其部改编为解放军独立第47师,郑邦捷担任第44军副军长兼第47师师长。然而,不久因病回杭州。新中国成立后,任民革杭州市委员会第一届委员、第二届常务委员,浙江省政协第二届委员、杭州市政协第一届委员等职,1961年去世,享年54岁。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谭甫仁

谭甫仁是广东仁化人,1910年生,16岁参加江北农军,后入贺老总的第20军并参加南昌起义,由于转移过程中与部队失联,被江西的国民党部队收去当后,1928年随部进剿井冈山时补俘并加入红军。曾任红1军团第1师和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先后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7团政治处主任,第344旅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晋冀豫军区独立游击支队政委,新编3旅政委、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吉辽(东满)军区舒兰分区政委、第23旅政委,第7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44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44军政委,广西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武汉军区副政委,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工程兵政委,昆明军区政委兼云南革委会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0年12月17日,谭甫仁将军被暗藏于内部的反革命分子王自正杀害,时年60岁。

参谋长有两任,首任为高体乾。

高体乾是辽宁建平人,1911年生,早年加入东北抗日义勇军,曾先后任义勇军第一军团第12支队队长,山西高平游击大队队长,山西青抗决死队第3纵队9团参谋长、九团团长、七团团长、纵队参谋长,太行军区第三、五分区参谋长,太岳军区三分区参谋长,太岳支队队长,辽吉军区第五军分区参谋长,蒙汉联军司令部司令员,辽吉军区四分区司令员,西满军区辽吉纵队参谋长,东野第7纵队参谋长,第44军参谋长,第48军参谋长,赣西南军区参谋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第21兵团参谋长,第55军参谋长,中南军区副参谋长兼训练处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役研究部副部长,战争理论研究部副部长、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8年5月16日去世,享年87岁。

高体乾调任48军参谋长后,44军参谋长由黄忠诚担任。

黄忠诚是湖南麻阳人,1913年生,1935年参加红军,曾任红1师3团3连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先后任115师344旅教导营连长,冀鲁豫支队教导营营长,2旅6团参谋长。皖南事变后,调新四军,先后任淮海分区2支队参谋长,淮海分区参谋处长,新四军3师10旅参谋长,第7纵队19师参谋长,19师副师长,44军参谋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44军副军长,海军西营基地司令员,南海舰队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2年12月11日去世,享年88岁。

后勤部部长由龙开富担任。

龙开富是湖南茶陵人,1908年生,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曾任红1军团炮兵营政委、红1军团司令部4科科长、军委直属政治处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先后任中央军委警卫营营长,军委商业管理处处长,辽西军区后勤部部长、东野第7纵队后勤部部长、四野第44军后勤部部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后勤部第二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7年2月3日去世,享年69岁。

二、44军下辖四个师,分别是第130师、131师、132师和157师。1、130师,由7纵19师改称

师长有两任,首任为徐绍华。

徐绍华是湖北黄安人,1910年生,1930年参加红军,曾任四方面军31军连长、营长,参加了长征。红军西路军失利后,他参加援西军对被俘的西路军战士进行救援,结果自己被国民党军抓到了西安,直到国共合作抗日开始后才回到延安。他先后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通信股股长兼通信连连长,771团团长,延边分区副司令员,东满军区独立第1师副师长,东野7纵队19师师长,四野44军130师、132师师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解放军高级步兵学校队列部部长,华北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山西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8年6月29日去世,享年68岁。

在徐绍华调132师任师长后,第二任师长是邓东哲。

邓东哲是湖南茶陵人,1916年生,1931年参加红军,曾任红六团长17师50团连长、营长,参加了长征。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先后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营教导员,特务团政治处主任,晋绥军区32团政委,16团政委,辽西军区保安第1旅政委、辽西军区四分区政委、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19师政委、44军130师政委、师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邓东哲先后任空军第三军政委,福州军区空军副政委,国家计委副主任,工程兵副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5年8月22日去世,享年79岁。

政委,130师的政委也有两任,首任政委就是后来担任师长的邓东哲,继任政委是姚国民。

姚国民是江西吉水人,1913年生,1930年参加红军,曾任红军总部警卫团排长,参加了长征。抗战开始后,他先后任晋察冀军区二分区营教导员,二分区5大队政治处主任,八路军第3纵队第17团、第23团政委,冀中军区南进支队33团政委,龙江军区龙南分区副政委,第7纵队第20师政治部副主任,第19师政治部主任,44军第130师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装甲兵副政委、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4年11月21日去世,享年91岁。

2、第131师,由7纵20师改称

师长,有两任,首任是刘述刚

刘述刚又名刘世模,他是安徽金寨人,1910年生,1926年参加革命,曾任红4军副军长,参加了长征。因枪伤严重回家乡养伤的刘述刚加入了新四军,成为独立团团长、旅长、师长。挺进东北后,他先后任辽吉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44军131师师长。1948年,他在第二次四平战役中负伤,离开了指挥岗位。虽然经过了精心治疗,终因伤势过重,于1952年6月去世,年仅42岁。

师长刘述刚负伤离队养伤后,131师师长职务由政委刘永源接替。

刘永源是河北文安人,1913年生,1932年参加红军,曾任红一军团第1师2团营长,红29军255团政委,参加了长征。抗战开始后,他先后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2团营长,骑兵团政委,警备3团副团长,警备4团团长,冀东军区第12旅旅长,松江军区三分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独立四师正好,骑兵纵队政治部主任,第7纵队20师师长,44军131师政委、师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第四高级步兵学校训练部部长,第一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8年10月1日去世,享年86岁。

政委也有两任,首任政委刘永源担任师长后,罗友荣接任政委职务。

罗友荣是江西宁都人,1914年生,1933年参加红军,曾任第1军团2师2团连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战开始后,他先后任第115师343旅685团政治处敌工股股长,苏鲁豫支队第4大队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2师7旅21团政委,辽吉军区三分区副司令员,第3旅、独立第2旅政委,第7纵队20师政委,44军131师政委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广州市、武汉市公安总队政委,武汉军区公安军政委,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湖北总队第二政委。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2年晋升为少将,1989年2月26日去世,享年75岁。

3、第132师,由7纵21师改称

师长先后有两任,首任为李化龙,李化龙担任副军长后,132师的师长由原130师师长徐绍华担任。这两任师长的生平事迹前面都已经有过介绍。

政委为朱民亲。

朱民亲是湖北天门人,1908年生,1927年参加革命,曾在地方上任县委书记。1932年加入红军,曾任红六师政治部秘书,参加了长征。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先后任八路军120师1支队政治部主任,黄河司令部副政委,师特务团政委、团长,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三分区政委,第7纵队21师政委,44军132师政委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广州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广东省边防局长、边防军司令员、政委,公安部队10师政委等职,湖北省化学工业厅副厅长,华中工学院副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4年11月25日去世,享年56岁。

4、第157师,1949年6月调归江西军区。

师长由曾敬烦担任,政委由于英川担任。

关于157师师长与政委的生平事迹参见老丁叔的《》一文,有兴趣的读者不妨移步阅读。

参考文献:《第四野战军》(中共党史出版社)

1 阅读:284

孤云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