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帕金森病日】的特别报道:别“帕”,让她可以轻松自由走路!

营养肠道微生态邓宇虹 2024-04-11 11:04:39

帕金森

2024年4月11日是第28个“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帕金森患病人数约占全球半数左右,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帕金森病患病率约为1.7%。随着人口老龄化,中国的帕金森病发病在逐年增高,给患者及照料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已成为中老年人的“第三大杀手”。近年来,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及不良生活方式的综合因素,使得帕金森病有年轻化趋势。帕金森病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以及姿势平衡异常。除上述运动症状之外,帕金森病还存在认知障碍、嗅觉障碍、情绪障碍、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

01

案例分享

2020年底,我院临床营养科联合神经内科联合招募帕金森病患者开展肠道微生态制剂(脆弱拟杆菌BF839+地龙蛋白)治疗帕金森病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临床实验。当时60岁的叶女士(化名)已经在与帕金森病搏斗了2年,她经了解这项研究后果断选择入组。

正值第28个世界帕金森日来临之际,我给大家分享她的治疗历程,期望能为更多的病友树起希望的灯塔。

叶女士的帕金森症状始于几年前,随着病情进展,2年前终于被确诊为帕金森病,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她既气馁又恐慌。

她的病情进展比较快,步态非常缓慢且不稳、肌肉僵硬,几乎不能正常行走,甚至连公交车就在眼前都无法快走几步去乘坐。

作为高知识分子,她咨询过许多医生、查阅了很多资料。她担心长期使用帕金森特效药几年后会逐步失去药效,于是她选择暂时不服用常规的帕金森药物,只是口服雷沙吉兰。日常生活中,她的帕金森症状变得越来越明显,她的运动变得越来越缓慢,肌肉也变得越来越僵硬。每天早晨起床都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基本的行走变得异常艰难,使劲地抬腿最高都没超过20厘米。此外,手部静止性震颤、完全无嗅觉,对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为了维持日常活动,她每天强迫自己运动6-7个小时,完全对抗病魔。尽管付出这么多努力,她的病情依然在走下坡路,她非常害怕有一天彻底卧床不能生活自理。

叶女士入组后,依从性非常高,对肠道微生态制剂的使用反馈很积极。2021年6月10日,叶女士给我发过来一个刨瓜皮的视频报喜,视频有1分多钟,她向我展示了她用左手刨瓜的操作,非常兴奋地给我分享她的喜悦!

随着治疗的持续进行,干预1.5~2个月的时候,叶女士明显看到了效果,直呼:“好高兴、好快乐!”,从叶女士的反馈看来,她的运动已经明显改善:大运动--肌强直明显改善,肢体僵硬明显改善,步态轻盈,可以高抬腿,可以小跑,可以穿拖鞋走路。精细运动方面,可以自己切菜削苹果。体重有增长2斤,嗅觉也开始恢复了。7月1号,叶女士去运动的时候第4次闻到了气味,她终于相信自己失去6年的嗅觉回来了!她按耐不住自己的小兴奋,每一次闻到的味道都会跟我分享,哪怕是闻到臭味都觉得好开心!我作为她的主治医生,即使隔着屏幕感受到患者康复的喜悦,也会嘴角不自觉上扬!

使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干预3个月后,叶女士的状态越来越好,腿部已经感觉很轻松了,嗅觉 也越来越灵敏。她来门诊复诊时,通过跳跃、小跑、倒走等向我们展示了她的治疗成果,跟当初第一次来门诊时门槛都跨不进去的状态判若两人。而且,我们观察到在整个干预过程中没有副作用,而且疗效可以维持一整天,不会像帕金森药物一样有明显的”开关期“(药效一过又开始变得僵硬)。

,时长00:41世界帕金森日在最美人间四月天,春之暮、夏之初,繁花似锦,踏青赏花正当时。然而很多帕金森患者无法踏青、更无心赏花。我们希望通过有效的肠道微生态疗法,帕金森病不再是生活中的枷锁,能让帕友们重拾生活的希望和勇气。

02

专业分析

多巴胺替代疗法是帕金森病(PD)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然而,长期服用左旋多巴会诱导异动症(LID)的发生。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周期,促进患者的合理用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国内外的新兴疗法也在不断探索中。[1]

在PD运动症状出现的前十几年,PD的前驱症状——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就已出现。而PD的主要病理形式——错误折叠α-突触核蛋白(α-syn)聚集形成的路易小体(LB)可以在患者未经诊断PD时,出现在患者的胃肠道、迷走神经、交感神经、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等部位。有研究团队由此提出“肠-脑轴”治疗的新靶点。[2]

据综述报道,益生菌产品能有效提升PD患者排便次数且不良反应少[3]。动物实验表明,益生菌可改善PD小鼠的行为学[4];此外,益生菌补充有助于改善PD患者运动、代谢参数,并提高肠道菌群保护作用[5]。粪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干预能有效改善PD患者的便秘症状及睡眠质量,可能有增强左旋多巴对运动症状的疗效[6]。

研究发现,帕金森患者的肠道菌群与健康人群有显著差异;患者肠道中能代谢纤维素、产生短链脂肪酸的菌减少,而能产生毒素促炎症的菌增加;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特定肠道细菌显著相关[7]。案例中叶女士经益生菌制剂干预3个月后获得惊喜改善,不仅可以轻松甩手自由走路快乐跳跃,还恢复了嗅觉,可能是得益于益生菌制剂对肠道菌群的平衡,以及免疫系统的稳定、神经炎症的控制。益生菌制剂中的脆弱拟杆菌PSA是首个被发现可以纠正Th1/Th2失衡的单纯共生菌抗原,可以调节免疫[8];在维持肠道生态系统结构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代谢唾液酸酶NanH稳定定植,可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和恢复肠道菌群稳态,修复肠道黏膜[9-10];在神经系统中,通过调节CD39控制神经炎症[11]。

此外,PD患者中广泛存在脑血流灌注障碍,脑血流灌注(CBP)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密切相关性,黑质致密部的改变及血管损伤等因素均导致脑局部组织CBP障碍[12],增加脑血流灌注可能会增加益生菌的功效。地龙蛋白是中药地龙的主要活性成分,地龙是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常用药”之一。研究发现:鲜地龙水匀浆液提取物可增加脑血流量、减少脑血管阻力、降低血小板粘附和延缓动物体内血栓形成时间等作用[13]。

一直以来的主流观点认为帕金森症是不治之症,现有的医疗手段无法完全治愈,只能通过美多芭、左旋多巴等药物干预减轻症状,延缓疾病进程,不禁让患者和家庭都觉得这是一种像癌症一样恐惧和绝望的疾病。从叶女士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了肠道微生态制剂对治疗帕金森症积极的一面。帕金森症并不是不治之症,肠道菌群在帕金森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拥有健康的肠道菌群,帕金森症可能可以实现预防、控制和治疗。

0 阅读:0

营养肠道微生态邓宇虹

简介:利用营养肠道微生态让人们重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