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诸葛称为凉州上士的姜维,为什么在魏蜀吴晋评价都如此之低

群众魏蜀吴史 2024-04-07 17:56:46

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跟着我,一起聊三国

三国魏元帝咸熙元年(264年),已降魏的季汉前大将军姜维,鼓动进据成都的钟会作乱,不想魏兵不从进而哗变,将姜维、钟会一并攻杀。至此,季汉覆亡。

电视剧《三国演义》姜维剧照

一、凉州上士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城(今甘肃甘谷)人。天水郡属凉州刺史部辖下,郡治就在冀城。在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时,天水郡改为汉阳郡,曹魏时复名天水,所以汉末三国时的史书,有天水郡、汉阳郡并存的现象。

姜维出身天水四姓之一的姜姓。按鱼豢所著《魏略》,汉末时分,天水郡有姜、阎、任、赵四大姓。四大姓不但把持郡县,连朝廷所任官员都礼让三分。出身寒族、被列为儒林七宗之一的薛夏,就因不向四大姓低头,被他们跨郡追杀,亏得曹操的保护才幸免于难(参见)。

但姜维还在幼年时,他的父亲姜冏即已去世,他只能跟着母亲一起生活。姜冏是如何亡的呢?他原来是天水郡功曹,后来天水发生羌戎之乱,姜冏为保护郡守,死于战乱。姜维虽然丧父,但好郑氏学,就是经学大家郑玄的学说。

姜维原来在郡里任上计掾,就是负责郡国情况上报的官吏,后来被州里辟为从事。因为父亲的这段壮烈历史,郡里打算表奏姜维为将领。但姜维因为出身大姓,不愿作地位不高的丘八爷,于是郡里又表拜他为中郎,并参赞本郡军事。

后主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兵出祁山(在今甘肃礼县),首度北伐。此战,诸葛亮以声东击西之计,先扬声兵出斜谷,以吸引魏将曹真兵力,他自己则率主力西进祁山,各县一时响应。

当时姜维与郡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正跟着天水太守马遵出巡各县。马遵听闻季汉 大军骤然到来,而诸县都响应汉军,就疑邻盗斧,怀疑姜维等人都怀有异心。于是他丢下姜维等人,连夜逃到了上邽(今甘肃天水)。

伯约也曾少年

姜维等人发现太守不见了,急忙追寻,追到上邽城下,马遵却下令紧闭城门,不放他们进去。一行人无奈,又回到冀城,可是冀城同样闭门不让进。姜维等只好到诸葛亮阵前投降。《魏略》中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载,不过多了个雍州刺史郭淮,说马遵本想跟郭淮去上邽,姜维劝阻,马遵说,你们这些货,都是不可信的叛贼,姜维没办法,只好和郡吏上官子脩一起降汉。

这时,先锋马谡却违背诸葛亮节度,大败于前来救援的魏将张郃,致汉军咽喉街亭(在今甘肃天水)失守(参见)。

诸葛亮遂带领西县(今甘肃陇南)一千余户人家及姜维退回汉中,因此姜维与母亲离散。

姜维到达蜀地,后来收到他母亲的一封信,信中说“当归”。当归是一味中 药,姜维就也用中 药“远志”回信说:“但有远志,不在当归。”——去年火遍全 网的“小当归”,其典故出处,就在于此。

而诸葛亮在处理好马谡之事后,以姜维为仓曹掾,就是主管粮草的属吏,并封他为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

姜维一个小小的天水参军,诸葛亮为什么对他封侯拜将呢?这是因为,他在与姜维一番接触后,发现这是个军事好苗子。后来,诸葛亮给留府长史张裔、丞相参军蒋琬去信时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周详,考察他的才略,李邵、马良等皆不及他。此人,乃凉州上士也。”

诸葛亮还说:“以伯维之才性,当先交其虎步兵五六千人,此人甚敏于军事,而且既有胆略勇义,又深得兵法义理,更心存汉室、才气过人,待其尽得兵要,当入宫觐见圣上,以图大用。”

可以说,此时,诸葛亮已有尽托军事的意思。

这一事迹,后来演变为经典戏曲《收姜维》。

诸葛亮首度北伐收姜维

附带说一句,诸葛亮与张裔、蒋琬信中提到的马良,大家都比较熟悉。这个李邵,字永南,是广汉郪县(今四川三台)人,他与其兄李朝(字伟南),及一个早亡的弟弟,三人同有才望,并称“李氏三龙”。李邵在刘备定益州时为州书佐部从事,后为丞相西曹掾、益州治中从事。李朝在刘为益州牧时为别驾从事,刘备称汉中王,文书即由李朝所写,刘备东征,李朝随行,卒于永安(今重庆奉节)。李邵还有位哥哥叫李邈,字汉南,却是个作死的主儿,他本来相继任益州从事、犍为太守、丞相参军,曾因嘲笑刘备得州不正要被处死,亏得诸葛亮求情才免难。但诸葛亮去世时,他又上书诋毁诸葛亮,因此被刘禅处死(参见)。

二、偏军西入

建兴八年(230年),姜维迁护军、征西将军。

建兴十二年(234年),姜维随诸葛亮再次北伐。此次北伐,司马懿坚兵不出,诸葛亮多次挑战,魏将不能忍,魏帝曹叡以卫尉辛毗为军师,持节前往节制诸军。姜维听到这一消息,即对诸葛亮说:“辛毗持节到来,明显魏军不会再出战了。”后来,辛毗和司马懿在阵前大演双簧,终将诸葛亮拖死在五丈原(参见)。

诸葛亮去世前,遗命长史杨仪、司马费祎和姜维一起节度退军事宜,令前军师、征西大将军魏延断后,姜维次之。但魏延不愿听杨仪调谴,率军先撤。司马懿追击,姜维令杨仪反旗鸣鼓,佯装攻击,司马懿退走,这就是后世知名的“死诸葛走生仲达”故事(参见)。

姜维返回成都,被任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领各军,并进封平襄侯。

后主延熙元年(238年),姜维随大将军蒋琬进驻汉中。延熙二年(239年),蒋琬加大司马,开府,以姜维为大司马司马(参见)。此后,姜维多次率偏师西入羌中,袭扰魏国。在此期间,他还到汶山郡(治绵虒道,即今四川茂县),看望被流放在此的廖立(参见)。

延熙三年(240年),姜维率军出陇西,魏将郭淮迎战,进军至羌中(今青海、四川西北、甘肃西南部),姜维退还(参见)。

郭淮、姜维数度交手

次年,蒋琬提出,可沿汉水、沔水东下,取魏兴、上庸二郡。朝议多不赞同,刘禅遂以尚书令费祎和姜维一道,到汉中劝阻蒋琬。延熙六年(243年),蒋琬上疏刘禅,以姜维生在凉州,应以他为凉州刺史,自己率军在后为接应。于是朝廷以姜维为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而蒋琬退驻涪城(今四川绵阳)。

延熙九年(246年),蒋琬去世。延熙十年(247年),姜维升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季汉正式进入费祎主政时代。

同年,汶山平康夷乱,姜维率众讨平。后姜维又率众出击陇西、南安、金城一带,与魏将郭淮、夏侯霸等战于洮西(今甘肃临洮)。胡王白虎文、治无戴等率部族降汉,姜维将其安置至蜀境。

延熙十二年(249年),姜维被授假节。同年,姜维再出西平(治西都,即今青海西宁),依麹山筑二城,令牙门将句安、李韶(又作李歆)等驻守,同时聚羌胡等进逼诸郡。魏将郭淮、陈泰、徐质、邓艾等来战,姜维退回,句安、李韶降魏。

后姜维又以广武都督、阴平(治阴平,即今甘肃文县)太守廖化在白水结营,与邓艾对峙,姜维则率军进攻洮城(今甘肃临潭),但不胜。

此后数年,姜维多次兵出陇西,想要结羌胡为用,但费祎认为,我们才不及丞相(诸葛亮),不如保国安民,因此一直压制姜维的动兵念头。每次姜维想进军,费祎就给他兵不过万,所以姜维只能小打小闹。

但这一局势很快出现转机。

三、兴兵北伐

延熙十六年(253年)大年初一,费祎在驻地汉寿(今四川广元)召开岁首大会,酒醉后被魏国降将郭脩刺杀(参见)。

费祎时代,姜维屡受制

此前一年,吴将诸葛恪在东兴(今安徽含山)大败魏军。这时,诸葛恪想乘胜再次攻魏,于是派人到季汉寻求一起出兵。少了费祎制约的姜维正要一展抱负,于是欣然答应。

延熙十六年(253年)夏,姜维率众数万,出石营(今甘肃西和),经董亭(今甘肃武山),围 攻南安(今甘肃陇西)。

郭淮、陈泰率关中军前往救援。魏军行至洛门(在今甘肃武山),已粮尽的姜维听闻,率军退回。

延熙十七年(254年),朝廷加姜维督中外军事。同年,魏狄道(今甘肃临洮)长李简来密信请求归降,姜维率荡寇将军张嶷,凭李简所送物资,再出陇西。大军到达狄道,李简出迎,魏将徐质前来营救,张嶷临阵战死,而魏军也损失惨重(参见)。姜维乘机进围襄武(今甘肃陇西),斩杀徐质,魏军败走。

姜维乘胜追击,先后攻下河关(今甘肃临夏)、狄道(今甘肃临洮)、临洮(今甘肃岷县)三县,而后将三县居民迁回蜀地。

延熙十 八年(255年),姜维回到成都,商议再次出兵北伐。征西大将军张翼却当庭提出异议,张翼认为,季汉国小民疲,不宜再滥用武 力。但姜维不为所动,率领高平陵之变后投降过来、被拜为车骑将军的夏侯霸(夏侯渊之子),及升为镇南大将军的张翼,再出狄道,于洮西(今甘肃临洮)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魏军数万人战死。

王经退保狄道,姜维进兵围城。陈泰再来解围,姜维于是退驻锺题(在今甘肃临洮)。

陈泰在雍凉也是姜维劲敌

延熙十九年(256年),姜维升为大将军。他更整顿军马,出兵天水,与镇西大将军胡济约定在上邽(今甘肃天水)会师。当年秋,姜维到达上邽,胡济却失约未至,结果导致姜维被魏将邓艾破于段谷(在今甘肃天水),汉军损失甚重,姜维也因此受到大家的责备,陇西一带也骚动不安。

姜维回到成都,依诸葛亮街亭故事,请求自贬。朝廷因此降姜维为后将军,但仍行大将军事。

这个胡济,正是与崔钧、徐庶、董和齐名,被称为诸葛四诤友之一的那位(参见)。奇怪的是,胡济此次不但没有因失约被治罪,反而被升为右骠骑将军。因此,我觉得这位可能和李广一样,在大西北迷路了。当然,这只能是猜测,没有历史实证。

延熙二十年(257年),坐镇寿春(今安徽寿县)的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发动淮南三叛,已架空魏室的司马昭抽调关中兵马前往平叛(参见)。姜维就想着趁此机会,再次出兵秦川(今陕西、甘肃秦岭以北地带),于是他又率兵数万,出骆谷,径直军向沈岭(在今陕西周至)。

当时魏在此地长城屯有大量粮草,但守军却不多。听闻姜维到来,魏军都惶恐不安。魏国以司马望拒守,邓艾也从陇右出兵前往相救。姜维驻军芒水,依山扎营,司马望、邓艾沿渭水固守。姜维多次出兵挑战,司马望、邓艾又学司马懿那一套,龟缩不战,双方于是又成了对峙局面。

后主景耀元年(258年),姜维听闻诸葛诞在寿春兵败身亡,知道司马昭一旦抽出兵力前来支援,自己独力难支,于是引兵退还。

姜维回到成都,再次被刘禅拜为大将军。

但这时的季汉朝中,却已是另一番景象,姜维面临的压力空 前巨大。

四、覆国之战

延熙九年(246年),季汉四相之一的董允去世,内侍陈祗代为侍中。延熙十四年(251年),尚书令吕乂又去世,陈祗更以侍中守尚书令,开始主持朝政。而陈祗与宦官黄皓互为表里,黄皓开始干预朝政,季汉自诸葛亮时代 开始的清明政 治转向昏暗(参见)。这时的姜维,虽然位在陈祗之上,但他久在军旅,很少过问朝政,因此权力反而不如陈祗。

更为可怕的是,季汉的舆 论场开始被一帮跪舔曹魏的公知把持。中散大夫谯周等公然造作大汉当将亡于魏的言论,他更在朝堂上与陈祗就是否北伐展开激烈辩论。退朝后,谯周还写下《仇国论》,讽刺连年动众出兵北伐者(参见)。

董允亡后,黄皓开始上位

在季汉军界,对姜维的北伐也一片反对之声。前述张翼在朝堂上与姜维公然辩驳,这时升为右车骑将军的廖化,也对姜维北伐持反对态度。景耀四年(261年),诸葛亮之子、卫将军诸葛瞻开始统领朝政,他与尚书令董厥,非但不能制约黄皓,反而处处掣肘姜维,甚至动起了夺姜维兵权的念头(参见)。

这时的姜维,认为自魏延、王平以来,实行防守汉中“错守诸围”战略难以取得大的成效,于是提议改为“敛兵聚谷”方略,于是令汉中都督胡济退守汉寿(今四川广元),监军王含守乐城(今陕西城固)、护军蒋斌(蒋琬之子)守汉城(今陕西勉县),又在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等地建立防御工事。

姜维的敛兵聚谷方略到底是对还是错,我们稍后再说。因为,姜维面临的更大危机来了。

景耀五年(262年),姜维再率众出汉城、侯和(今甘肃临潭),但被邓艾所败,于是退军驻于沓中(在今甘肃舟曲)。这时黄皓趁机动了让依附自己的右将军阎宇,取代姜维的念头。

姜维向刘禅提出,治专权的黄皓之罪,刘禅却说,黄皓不过是个趋走小臣而已,大将军何必和他一样见识呢?姜维担心黄皓害自己,于是请求到沓中屯田,不敢再回到成都。

从此,姜维与成都朝廷,离得更远了。

景耀六年(263年),在沓中的姜维听闻魏将钟会治兵关中,就上表刘禅,请求派左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分别到阳安关口(在今陕西宁强)、阴平桥头(在今甘肃文县)驻守,以防患未然。

但是,黄皓对刘禅说,他问过鬼神 ,敌人不会到来,因此刘禅就按下此事,而群臣对此一无所知。

同年秋,魏大军数路并进,同时伐蜀。刘禅这时才急了,派廖化支援沓中,张翼、董厥支援阳安关口。廖化到阴平,听闻魏将诸葛绪军向建威(今甘肃西和),因此停下来观察动向。

钟会攻汉、乐二城,又派军进攻阳安关口。协助防守汉中的蒋舒开城出降,阳安关守将傅佥(傅肜之子)因此战死,钟会军于是长驱直入。

另一方面,邓艾军负责牵制姜维,姜维听闻钟会已入汉中,即引军从沓中回救。姜维到达至阴平桥头,正遇诸葛绪。姜维从孔函谷佯作向北绕道攻诸葛绪后部,诱使诸葛绪离开桥头三十里向北堵击,姜维乘机越过桥头,却听闻阳安已破,于是与廖化、张翼、董厥军合兵,退至剑阁(今四川剑阁)抵御钟会军(参见)。

魏灭蜀示意图

钟会写信招降姜维,姜维不予理会,继续据险坚守。钟会攻不下剑阁,遂打算退兵。

但这时,邓艾却从景谷道进入蜀地,并在绵竹(今四川德阳)大破诸葛瞻,进而迫近成都(今四川成都)。刘禅听从谯周之议,出城投降,邓艾顺利进入成都(参见)。

五、计除三贤

姜维等人在剑阁,刚开始听说诸葛瞻兵败,然后又听闻刘禅要固守成都,再听传言天子将东入吴境,或又说百官将南入建宁(治滇池,即今云南昆明),一时人心惶惶。姜维等人即退军至广汉(今四川射洪)、郪县(今四川三台)一带,以查明虚实。

这时,刘禅降魏的敕令到达,全体将士听闻此令,无不拔刀砍石,血贯瞳仁。但姜维却下令投戈卸甲,向钟会军中投降。

钟会见到姜维,笑道:“伯约为何来得这么迟啊?”姜维痛哭流涕道:“今日能来,已经很快了。”钟会因此对姜维更加敬重,将姜维的印信车盖全部送还,并与他出则同车、坐则同席。钟会又对长史杜预说:“以伯约比之中土名士,诸葛诞、夏侯玄难以企及啊。”

而姜维结好钟会,他有更大的图谋。

魏元帝咸熙元年(264年)正月初一,钟会构陷邓艾谋反,邓艾被监押洛阳(今河南洛阳)。钟会这时感觉功盖天地,就心萌异志。姜维适时进行挑拨,实际是想再复兴汉室。他给刘禅写信说:“愿陛下隐忍数日,臣将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钟会入蜀而心生异志

正月十五,钟会携姜维一起进入成都。钟会自称益州牧,在成都朝堂为明元郭皇后发丧,并称接郭皇后遗诏,起兵反司马昭。钟会将魏军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诸人全部集 合,要求他们一块反司马氏,并将不从者关押原季汉诸曹屋内。同时,他还决定给姜维兵五万,让他为前锋,从长安顺黄河东下攻入洛阳。

正月十八,南安太守胡烈等哗变,将姜维、钟会一并杀 死。姜维死后,被魏兵剖尸,见其胆大如斗。此后,姜维的妻儿及原季汉太子刘璿,季汉原官员张翼、蒋斌、蒋显、卫继等都被杀害。而后,邓艾父子也被卫瓘指使田续追杀。

这就是如今网络上知名的姜维一计害三贤。

我一直觉得,一计害三贤,就是二桃杀三士的升级版。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好为《梁父吟》,那么《梁父吟》是写什么的,正是写的晏婴二桃杀三士故事。晏婴以两个桃子,勾起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的争胜欲 望,终将三人除去,这是1.0版。在诸葛亮去世后,他又用同样的办法,除去魏延、杨仪,这是2.0升级版。而姜维此计,实在是3.0终 极版本。

当年与姜维一起从凉州投降季汉的梁绪后官至大鸿胪,尹赏官至执金吾,梁虔官至大长秋,他们都在季汉覆亡前离开人世,所以没看到姜维的这份壮烈。

六、何以恶评

姜维以魏国降将身份,为季汉尽心尽力,所以后世有说“汉之大将军,起于韩信,终于姜维”“刘禅降,季汉未亡;姜维死,季汉终亡”。

但如果看一下当世的评价,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魏蜀吴晋,虽也有前述诸葛亮、钟会等人对羡维的好评 ,但对其恶评更是如潮。

季汉 人物前已述及,诸葛瞻、董厥、谯周、张翼、廖化等文臣武将都认为姜维穷兵黩武。吴景帝孙休时,薛珝出使蜀地,但见“入朝不闻正言,经野民皆菜色”,这也是近年互联网自媒体揪住的姜维“黑料”之一。作为敌国的魏国就更不用说了,魏帝曹奂说:“姜维虐用其众,曾无废志。”邓艾说:“姜维,自一时雄儿也。然与某相值,故穷耳。”傅玄认为:“姜维欲速立其功,勇而无决也。”

邓艾自认比姜维水平高

有意思的是,晋人对姜维也多评价不高。常璩说:“姜维才非亮匹,志继洪轨,民嫌其劳,家国亦丧矣。”陈寿说:“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孙盛更甚,说姜维魏人奔蜀是不忠,舍母不顾是不孝,虐害旧国是不义,败不死难是不节,姜维简直就是开天辟地以来苐一恶人!

所谓物有反常必有妖,当几方势力都往死里去 黑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不妨跳出时代的局限去看问题 。然后你就会发现,季汉的谯周之流黑姜维,是为了找一个“标靶”为他们的投降主义张目。诸葛瞻之流黑姜维,是为了给他们的不作为找开脱。而吴人黑季汉,则纯是为了黑而黑,他们或回避黄皓专权造成的季汉朝政混乱,或根本不提东吴国内的乱局更甚。

魏国黑姜维是肯定的,但曹奂也说:“蜀所恃赖,唯维而已。”邓艾在吹了那番牛后,“有识者笑之”。晋人其实更好理解,陈寿不说了,他说两句诸葛亮的好话,都要“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一番,他能说出姜维什么好话?对于孙盛的言论,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罕见地站了出来,对他一顿批驳:“于时钟会大众既造剑阁,维与诸将列营守险,会不得进,已议还计,全蜀之功,几乎立矣。但邓艾诡道傍入,出于其后,诸葛瞻既败,成都自溃。维若回军救内,则会乘其背。当时之势,焉得两济?而责维不能奋节绵竹,拥卫蜀主,非其理也。会欲尽坑魏将以举大事,授维重兵,使为前驱。若令魏将皆死,兵事在维手,杀会复蜀,不为难矣。夫功成理外,然后为奇,不可以事有差牙,而抑谓不然。设使田单之计,邂逅不会,复可谓之愚暗哉。”

时下自媒体对姜维的批评,则多集中在姜维执意北伐、擅改汉中防御上。对姜维北伐,《后出师表》里其实已回答得很清楚:“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而姜维改魏延的“错守诸围”为“敛兵聚谷”,其实是季汉后期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以空间换时间的口袋战法。也许它不是蕞好的,但刘禅不听姜维预警,不派张翼、廖化占领据点,总不能是姜维的错吧?

姜维,就是季汉蕞后的孤勇者,他为了大汉流尽蕞后一滴血,却没人能理解。

知伯约者,郤正也

以舍妻弃子随刘禅至洛阳的郤正的评价作结:“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

相关文章

57 阅读:11948
评论列表
  • 何卿 105
    2024-04-09 08:43

    姜维没得选,别说什么穷兵黩武,如果蜀不出兵,死更快。这也就是所谓弱者必须逞强的道理,没办法。不这样,反而会被认为软弱可欺。

    黄少宣 回复:
    最中肯的评价!也真正说明古代文武双全的人,宁愿为国战死,国家名气节比个人什么都重要!
    杜若璟瑜 回复:
    人心,汉末有人心么,世家大族就代表人心,士族就代表人心,人心从来不是平民老百姓的,以攻代守想过人心?人心难道就要男子当战女子当运么,蜀汉人心难道不是姜维不断北伐败坏了的么,北伐的物资消耗难道消耗的不是那些所谓人心的么,你还是以为北伐的军资是荆州系出的,或者蜀汉自己造的么,难道不都靠压迫益州人心们的筹集的么,谈人心就不应该北伐
  • 2024-04-09 18:25

    现在天水有一趟伯约号,而且姜维衣冠冢香火不绝,就足够了

    vKIYOv 回复:
    邓艾也有庙呢
    种花家 回复: vKIYOv
    [笑着哭]去过么?客观点,哪家的祠多,香火多
  • 2024-04-09 10:14

    魏的九品中正制,底层人才永无出头之日,邓艾要不是司马懿提拔,这辈子都是个种田的,反观夏侯楙、曹爽这种二货能统领大军

    一武十柒 回复: 红米
    参考其他俩国的二代,魏国是最离谱的,就算二代当官,也不至于混到众军统帅,对大军发号施令;吴国只能负责自己的部曲;蜀国二代多是将领,文官,这种不会太影响战局的,魏国直接二代空降军事首脑[微笑]
    红米 回复:
    你说的那两个都是二代呀,这是没办法的事,所以魏国最后完蛋了[笑着哭]
  • 2024-04-09 14:21

    做对的事,何惜身后荣辱。总比坐而论道,用上帝眼光评判古人对错强!

  • 隐身 53
    2024-04-09 20:26

    诸葛亮的政策忠实执行者,能在当时做到这个地步已经很好了,就算当代人穿越过去也不见得能在这么危机下干掉钟会邓艾

    用户11xxx36 回复:
    诸葛亮打仗本来就不行,第一次北伐是最好的机会,魏三郡皆叛,赵云冒充主力吸引住了长安曹真的主力军力,魏只能从洛阳派军队,魏帝移前线坐镇长安,这几十天的空窗期,诸葛亮主力唯一记载,既然是因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子游太守唯一一个不降的,一阵鼓声把蜀军劝退了,你敢信?诸葛亮武装游行又不支援街亭,导致小马被急援的张郃击败,然后诸葛亮就慌张后撤,把反叛魏的三郡再次拱手相让!从此北伐魏地向汉之人就没有人再相信蜀国了!
    用户11xxx36 回复:
    [滑稽笑]原来如此,那要不你来指挥用疑兵对抗举大众当之的曹真,举大众当之的意思是用规模宏大的军队对抗,可能三国志历史记录有误,你改一改,让它显得诸葛亮英明神武一点!
  • 推推 48
    2024-04-08 23:43

    终于看到一篇好文章了

  • 2024-04-09 12:12

    不伐魏,蜀汉立国的合法性就不存在

    她说 回复:
    终于有个看三国志的了
    用户13xxx24 回复:
    看了这么多评论的,就这个说到点子了。[笑着哭]
  • 2024-04-10 08:10

    姜维为报答丞相的知遇之恩,继承丞相的遗志,九伐中原。虽明知汉魏国力之悬殊,想要克复中原几乎不可能,但还是一次又一次北伐,和郭淮、陈泰、邓艾、钟会这些劲敌交手,可以说戎马一生。即使身居大将军之高位,也没有享受到什么,身无余财。有汉一代大将军始于韩信,终于姜维。姜维虽从未见过先帝,却为先帝的事业奋斗了终生。

  • 芦苇 33
    2024-04-09 01:46

    我认为有的说的有道理的。蜀汉一隅之地,人口不盛,虽然偏安最终也会灭亡,但频繁北伐,确实耗尽了民力。黄皓之前掌政的人并不算差,应该适当休养生息几年。更关键的是,姜维的北伐,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果,如果能逐步扩大地盘和人口,逐渐向中原扩张,才能有效果,但最后都被挡下来了,退兵结束,空耗兵力钱粮。

    江湖笑 回复:
    诸葛亮,庞统,法正等一大帮谋士用命攒点本钱,被刘备在夷陵让陆逊给烧光了。
    或露一爪一鳞 回复:
    你一矿二本基地不rush,和人家五矿三本基地比发育?[得瑟]
  • 2024-04-09 21:52

    大汉最后一位大将军!

  • 2024-04-09 20:25

    以外制内。刘备,诸葛亮,姜维都是外人,蜀中本土派拿不到实权,又得不到好处,当然不想打仗。

    蒋天庭 回复:
    这个才是实话,邓艾一到成都刘禅就投降也差不多这个道理,不投降,第二天就人头挂城墙上了。
    用户11xxx80 回复:
    外不外人无所谓,主要得有奔头。和他们联姻,未来统一后共治天下。你自己推开他们,他们也懒得热脸贴冷屁股
  • 2024-04-09 18:35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 小洋 21
    2024-04-09 07:09

    姜伯约无法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

  • 2024-04-09 13:00

    很有深度,难得的好文

  • 2024-04-09 16:05

    其实北伐不能停,也停不下来,蜀攻的好处远远大于守,可以说是一箭双雕,即转移了蜀汉内部的大部分矛盾,又可以以攻代守寻找时机,至于说猥琐发育的话那就真的是找死,首先不说发育不发育得过人家,就蜀汉内部的那种情况,只要蜀汉一停下战争,内部绝对会因为内斗乱起来!看看隔壁两家就知道了!

    vKIYOv 回复:
    不停的打还不是亡国?蜀汉本土士族真要跟你刘家一条心就不会向邓艾那几千人投降
  • Jack 17
    2024-04-09 15:06

    我计不成,乃天命也!

  • 高战 17
    2024-04-09 13:06

    姜维在所有三国游戏中都是武力智力值双高[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醉侠 回复:
    大家都有眼睛的[得瑟]
    路边挖泥巴 回复:
    统武智魅四高!
  • 2024-04-09 17:56

    蜀汉北不北伐都是死,汉涨1兵,涨10兵,加上三国后期蜀吴基本无新人才出现,早晚灭亡。

    伴你行天涯、 回复:
    有人才也比不过的。一州的人才怎么和十洲比。堆都堆死他
    6个不知道1个不清楚 回复: 伴你行天涯、
    [横脸笑][横脸笑]吴国实际上人才多一些,但是被孙家给玩死了
  • 2024-04-09 17:22

    一计除三贤评价还低?

    我只在乎你 回复:
    卫罐吧
  • 2024-04-09 18:29

    老将军,可识得天水姜伯约。

    王兆雷 回复:
    汝是何人?吾只识天水麻辣烫[得瑟]
  • 双鱼 11
    2024-04-09 06:51

    他赌性太大。[狗头]

    安陀罗麻将 回复:
    被限制太多,影响发挥[并不简单]
  • 2024-04-10 17:15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就是谯周的弟子,又怎么能对姜维有好观感?而谯周为代表作为蜀郡本土的士族,却深受蜀汉政权打压,他巴不得士族大户的曹魏政权来解救他们。蜀汉灭亡后,原来非益州本土的官员全部都调往中央了,益州只留下了本土士族为官,这就是谯周他们盼望已久的

  • 备有识人之明

  • 2024-04-09 15:50

    作者[点赞]。

  • 2024-04-09 15:43

    三国局面稳定,然后蜀吴两国出征能力都不足,只能防守一点点被消耗死[得瑟]

  • 2024-05-04 23:57

    首先是边疆武将反复无常,其次还是降将,降将你还要啥地位,不被重视不应该的么,谁会看得起反复无常的边疆降将,士大夫们看不上才是正常情况

  • 管它史书怎么嘴炮,反正我喜欢这个历史人物。看上下五千年很少有遇到让我觉得意难平的,让我无法释怀的有项羽虞姬的垓下诀别,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与姜维自尽,岳飞的风波亭,还有那道出自汉奸之手的剃发令。

    莫言 回复:
    这话说的对,有这人怎么吹就是不喜欢,比如关张赵[笑着哭]
  • 2024-04-12 23:42

    姜维的那句“幽而复明”的名言,是后来人从他书信中发现的。一开始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以为他只是一个穷兵黩武的人。 姜维死,汉遂亡。

  • 2024-04-16 11:03

    跟诸葛亮相比,姜维只有在治军和战术能力上接近,其他方面差的太远,姜维几乎不问政治,碰到黄皓这种小人,如果是诸葛亮派几个保安就直接杀掉了,姜维还要躲着避祸,战略上姜维的诱敌深入也被证明了完全错误,治国上就不用说了,姜维根本干不了这事,也没法平衡各个帮派,这样水平的在魏国至少有十几个,确实不能算出众

    用户11xxx25 回复:
    姜维是降将,根基薄弱,出去北伐都有人处处掣肘,兵力不足万,跟诸葛亮不同,诸葛亮军政一把抓,是托孤老臣,刘禅的相父,,再说蜀国立国几十年,刘禅也老了,昏聩了
    gigasmash 回复: 用户11xxx25
    那是费祎在的时候,费祎被刺后军事大权基本掌握在姜维手里,但是北伐也没什么成果,反而改变了防守策略,直接导致灭国
  • 2024-05-11 12:02

    姜维执着不屈,是大英雄,是我偶像。我是1700年后姜维的小迷妹。好想穿越回去见见他、救下他。

  • 2024-04-09 19:28

    要不是吴老六还能挺几年[呲牙笑][呲牙笑]

  • 2024-04-17 12:23

    上士连个尉官都不算当然评价不高了

  • 2024-04-10 06:30

    自古至今,姜维都超出常人很远

  • 2024-04-10 10:36

    姜维实际上在魏也算十分重视了,上计吏可以说最容易提拔从吏之一,因为上计吏本质工作就是向领导展示自己,按演义的说法张松和陈登也是去上计的,后来又特意封了中郎将,以他的年纪,在魏也是非常受重视了

    够花就行 回复:
    和在蜀国得到的重视完全没办法比较,诸葛亮是把他当军事接班人培养,魏国只是地方重视,这辈子能不能到中央还不一定
  • 2024-04-10 13:05

    姜维嘛,为蜀汉臣子却投降魏(哪怕是诈降),投降魏国后又策动魏将反叛,这就得罪两方面了,至于东吴嘛,坐拥江南鱼米桑麻丰盛之地,惯于搞些礼义廉耻的言论,又常年被蜀汉这个后起之秀压制,故而逮着姜维死劲嘲讽

  • 2024-04-10 00:05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 2024-04-11 15:27

    没有绝对实力,有机会都不行。

  • 2024-04-10 08:35

    不否认诸葛亮是玩政治的一把好手,把蜀国搞成了荆襄派的蜀国,但是他的用人眼光,气度和刘备比确实差的多,从马谡到姜维,俩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一是家世,俩人都是当地望族,二是都出名早,三都有军事天赋,四,俩人实战成绩都不出彩,姜维凭借地势打防守战还行,出了汉中战绩属实不咋地。当然不否认姜维最后对蜀汉的忠心,是个忠臣,但是忠臣不代表是能臣,唐朝还有闹蝗虫时候念论语、自焚要与蝗虫同归于尽的大臣,关键这有什么用?魏蜀吴三家里可以说最难打的占尽地利的就是蜀国,魏国打蜀国运粮困难,行军困难,仰攻困难,更别说攻城破关更困难,但是姜维把魏延的防守策略全盘否定,聚兵敛谷,让钟会很多地方进军十分顺利,大大节省了时间,要知道以前魏军打不下汉中都是因为时间太久后勤撑不住,姜维可以说帮魏军解决了一个难题,汉中一丢,蜀国的命运已经注定了。

  • 2024-04-18 22:27

    三国演义里面最让我意难平的是姜维,最想让我上去照脸踹的是谯周

  • 2024-04-20 13:22

    姜维已经做到能做到的最好,蜀汉后期的姜维很无助,没必要苛求什么了

  • 2024-05-03 09:29

    天水麒麟儿评价低?

  • 2024-05-03 11:12

    1.只有姜维坚定北伐 同时代的人都觉得大势已去得过且过 都觉得姜维不识时务。2.姜维战略失误 ,居然想把人放进来汉中打歼灭战,蜀汉国力根本做不到。3.姜维密信直到一百多年后的裴松之才注解上,我们以千年后纵观历史角度评论姜维和时人评时事完全不一样。

  • 2024-05-05 11:28

    蜀汉打的旗号就是恢复汉氏,明知打不过也得打,打才有更好多的人投靠,不打死的更快,偏安一隅他们自己人心就散了,时间长了老白姓心就更不知道有强汉了,只知道有大魏

  • 2024-04-10 20:56

    比如被小日子拉拢过去的伪军

  • 2024-04-18 12:38

    后人评价高就行了

  • 2024-05-11 01:56

    汉最后的柱石

  • 2024-05-11 11:27

    你以为每个评价姜维的人都配评价姜维?

  • 2024-04-25 08:52

    难得好文!!

  • 2024-04-28 08:36

    败与大势

  • 2024-04-20 14:39

    姜维的身份是士还是部曲?[笑着哭]

  • 2024-05-04 15:29

    姜维胆大如斗真的是史书上记载吗,,我觉得陈寿胆子太小了,写史书战战兢兢的,写的语焉不详,好多都要靠后人猜

    戒酒了 回复:
    三国志裴松之注补阙世语曰:维死时见剖,胆如升大。的确是史书记载。
  • 2024-05-11 16:07

    姜伯约鞠躬尽瘁,知国事不可为而为之,唯应诸葛丞相之遗志,忠勇壮烈!

  • 2024-05-05 02:19

    季汉被孙吴捅了腰子(夺了荆州)还坚持这么久说明诸葛亮和姜维能力不差,至于孙吴我感觉整个三国戏份最少。

群众魏蜀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