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长期便血,超声内镜发现“罪魁祸首”竟然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2024-04-24 18:52:50

各位长痔疮的朋友

可能多多少少都有便血的困扰

便血常常被认为是消化系统疾病的表现

如痔疮、肠炎或肠道肿瘤等都可能便血

然而

还有一些你想都没想过的、少见的疾病

也可能会导致便血

近日,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联合腔镜中心用先进的超声内镜技术,为一位长期受困于周期性便血的患者提供了诊断。结果让人吃惊——

陈女士(化名)今年32岁,因长达一年的反复腹痛、呕吐和便血症状,前来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就诊。

肠镜检查发现,她的阑尾内口粘膜充血肿胀隆起,直肠距离肛门15cm处的黏膜则呈现片状充血、水肿和粗糙。活检后的病理报告提示为黏膜间质慢性炎。随后,陈女士接受了阑尾彩超检查,结果显示右下腹部存在低回声包块,暂时不能排除阑尾粘液性肿瘤的可能性。

为明确病变性质排除肿瘤,陈女士于3月11日入住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进一步检查。

马俊副主任医师行超声肠镜检查中发现陈女士阑尾处病变与阑尾肿瘤的表现不相符合,病变由外部浸润至肠腔,影响浆膜层至固有肌层,显示出“牛角征”表现。在直肠处也表现了同样的影像。“应该不是阑尾问题,而是妇科疾病,结肠多发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性大。”凭借丰富的经验,马俊推断。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予行MR检查,结果显示右下腹腔回盲部及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异常信号影,T1WI呈稍高及等信号,T2WI呈低及稍低信号,DWI呈稍高信号,考虑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DIE)可能性大。

回盲部隆起(左)

回盲部超声(右)

直肠隆起(左)

直肠超声(右)

鉴于超声内镜、影像学检查结果及病史,陈女士被诊断为多发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个结果也让陈女士惊讶。“一直都以为是胃肠道的问题,没想到竟然是子宫问题。”

3月19日,陈女士转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接受治疗。在手术室行腹腔镜下阴道壁、直肠壁、双侧骶韧带子宫内膜异位灶切除及盆腔粘连松解术。术后病理证实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

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结构分散,回盲部手术创伤大,妇科黄晓珍医师建议陈女士口服激素,门诊随诊,1月后复诊,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专科门诊建档,术后长期管理,陈女士于3月29日顺利出院。

病理诊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通俗的说,就是在不该来月经的地方来月经。也被称为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内含腺体和间质)生长在子宫腔以外部分的常见妇科疾病。

陈女士的便血居然来自于此,确实令人意想不到。超声内镜的应用在这一诊疗过程中展现了现代医疗中的重要价值,也为这位患者的病因探索开辟了新的视角。

什么是超声内镜?

马俊副主任医师介绍:超声内镜(EUS),顾名思义就是超声+内镜,是将内镜和超声相结合的消化道检查技术,将超声探头置于内镜(胃镜、肠镜)前端部或经内镜孔道导入微型超声探头,通过体腔在内镜直视下对消化道(食管、胃、结肠)管壁甚至邻近脏器(胰腺、胆管、胆囊、肝脏、纵膈等)进行超声扫描的内镜技术。

超声内镜进入胃肠道后,在内镜直接观察胃肠道黏膜病变的同时,可利用内镜下的超声行实时扫描,它不仅能起到普通内镜的检查作用,还能将黏膜下的病变、邻近器官的断层图像清晰的显示在屏幕上,俗称“内镜医生的第三只眼”。

超声内镜的适应症

1、消化道粘膜下肿物

判断消化道粘膜下肿物的起源、大小、性质及与壁外脏器、血管的关系等。

2、消化道肿瘤

判断肿瘤浸润深度、有无周围淋巴结转移及邻近器官侵犯,还有外科手术切除的可能性等。

3、胆道结石及肿瘤

超声内镜可紧贴胃壁或十二指肠壁进行扫描,可清晰的显示胆管全长及胆囊。对于发现胆管结石、胆管肿瘤或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胰腺肿瘤

超声内镜可清晰的显示全部胰腺的实质结构和胰管的细小改变,发现胰腺肿块后可进一步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A),获得病理组织,为手术及化疗提供依据。

5、纵膈病变

通过经食道的超声内镜进行纵膈扫查,观察病变回声情况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对病灶部位进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送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6、盆腔及直肠周围疾病的诊断

7、超声引导下微创治疗

胰腺假性囊肿及脓肿可以在超声内镜引导下放置引流管、支架进行内引流;对于胆道梗阻者,通过穿刺扩张的肝内外胆管,借助支架建立胆管与消化道之间的通道,从而解决梗阻等。

0 阅读:9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简介:三甲医院,健康知识、专家介绍以及就医指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