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洪而开”四个字泄露天机: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时候,就已经注定晁盖必死?

半壶老酒半支烟 2024-05-17 11:54:00

在宋朝史料和笔记中,梁山只有三十六天罡,其中有晁盖也有宋江:“天书付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使呼保义宋江为帅,广行忠义,殄灭奸邪。”

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晁盖死后,鲁智深、张横、呼延绰(即呼延灼)才加入,南宋龚开所作《宋江三十六人赞》中,“铁天王”晁盖位在倒数第三,还在双尾蝎解宝之后,仅在金枪手徐宁和扑天雕李应之前:“毗沙天人,澄紫金躯。顽铁铸汝,亦出洪炉。”

史料和笔记中的晁盖都是在三十六天罡聚齐之前就已辞世,施耐庵写《水浒传》的时候,也遵循了这一事实,于是就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谜题:晁盖作为梁山第二任寨主,在宋朝笔记中比双枪将、一撞直董平还勇猛,为什么不明不白就死了?

《大宋宣和遗事》中的晁盖确实比董平还能打,押差董平带着三十个衙役抓捕了晁盖的父亲晁太公,结果“行至中途,遇着一个大汉,身材迭料,遍体雕青,手内使柄泼镔铁大刀,自称‘铁天王’,把晁太公抢去。”

董平因为丢失人犯而被县令暴打,一气之下也投奔了梁山,在三十六天罡中也占据了一把交椅。

宋朝史料和笔记中,晁盖死后,宋江坐了头把交椅,吴用坐了第二把交椅,玉麒麟卢俊义(也写作李进义)排名第三,在小说中,梁山真正的二把手也是吴用而不是卢俊义,就连宋江做事,也要看吴用的脸色——宋江想招安,被吴用指使阮小七和李逵搅局,在大庭广众之下,吴用对宋江说话也很不客气:“哥哥你休执迷,招安须自有日。如何怪得众弟兄们发怒,朝廷忒不将人为念。如今闲话都打叠起,兄长且传将令,马军拴束马匹,步军安排军器,水军整顿船只。早晚必有大军前来征讨,一两阵杀得他人亡马倒,片甲不回,梦着也怕,那时却再商量。”

众好汉都支持吴用的意见,宋江气得直翻白眼却无可奈何,也许从那一刻起,宋江就应该意识到,真正的梁山之主是智多星吴用,而不是他黑宋江:吴用阴险毒辣,公孙胜法力无边,林冲武艺高强,这三人都曾是晁盖嫡系,他们联手弄死宋江,就像碾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花荣和李逵可能连出手的机会和胆量都没有。

吴用和林冲、公孙胜都是晁盖的“好兄弟”,也是梁山“元老派”,这三人并没有深究晁盖中箭的原因,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特别是林冲和吴用,在晁盖刚死、史文恭尚未就擒的情况下,就违背晁盖遗言,力推宋江上位:“林冲与公孙胜、吴用并众头领商议,立宋公明为梁山泊主,诸人拱听号令。次日清晨,香花灯烛,林冲为首,与众等请出保义宋公明……”

晁盖尸骨未寒,“众兄弟”就把他当成了空气,这些看似难以理解的事情,我们回过头去看宋仁宗时期的“洪太尉误走妖魔”,或许就能理解了: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时候就注定晁盖必死:遇洪而开四个字已经泄露了天机。

洪太尉误走妖魔是宋仁宗时期,那时包拯是“开封府主包待制”,这说法很符合史实:包拯并没有当过龙图阁大学士,也没当过开封知府,他是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当年对包拯的称呼多为“包待制”而不称其为“包知府”或“包府尹”——北宋前期开封府尹位在尚书下、侍郎上,从一品或二品,一般由储君担任,其他人只能“权”,也就是以代理的身份负责实际工作。

“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洪信”官衔很长,他跟真正的三公级太尉不是一回事,所以才干了跑腿传旨的差事,也就是这个洪信好奇害死猫,打开了“伏魔之殿” ,放倒了石碣挖起了石龟,这才放出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一百零八个魔星。

金圣叹认为即使洪信不打开万丈地穴上面的青石板,那些妖魔也早就跑出来了:洪信在上山途中遇到的一虎一蛇,就是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他们也是水浒传最早出现的山贼,也是明朝开国双帅中的中山王徐达和开平王常遇春——虎为山中王,蛇在很多地方都叫“长虫”。

洪太尉误走妖魔,放出的一百零八颗魔星,当然就是后来的天魁星及时雨宋江、天罡星玉麒麟 卢俊义、天机星智多星吴用等人,其中并没有托塔天王晁盖——在施耐庵的水浒原著中,晁盖并没有“星号”,也就是不在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列。

晁盖作为梁山关键人物,却不在被镇压的魔星之列,那么他当时在哪里呢?我们从他的名字和洪太尉的举动中就能窥见天机:“众人先把石碑放倒,一齐并力掘那石龟,半日方才掘得起。又掘下去,约有三四尺深,见一片大青石板,可方丈围……众人把石板一齐扛起,看时,石板底下,却是一个万丈深浅地穴。只见穴内刮喇喇一声响亮,那响非同小可。响亮过处,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滚将起来,掀塌了半个殿角。那道黑气,直冲上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

睿智的读者诸君,此时可能已经发现了晁盖的真身,就是那块大石板:有这块石板压着,那一百零八颗魔星,根本就不会四处流散作恶!

与宋江的有野心没贼胆不同,晁盖只想守住梁山那一亩三分地,专门劫富济贫,并不主动找朝廷的麻烦,也很瞧不起用梁山名义偷鸡吃的盗贼:“俺梁山泊好汉,自从火并王伦之后,便以忠义为主,全施仁德于民。”

晁盖一心求稳,只要能把众兄弟拢在身边,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成套穿衣服论秤分金银就好,绝不会去嘲笑黄巢杀李唐皇族没有斩尽杀绝,也不想“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

洪信带水,宋江带水,及时雨送到江里,那就是大洪水,在大洪水之下,晁盖自然“遇洪水而离开”,“遇洪而开”其实是双重偈语:一重是洪太尉误走妖魔,一重是宋江冲走晁盖。

如果不是天机早已泄露,晁盖中箭身亡后,能掐会算的入云龙公孙胜怎肯善罢甘休?

我们细看水浒原著,就会发现公孙胜参与智取生辰纲别有用心:他并不在那点钱财,如果他想取生辰纲,根本就不用大费周章,他撺掇晁盖动手,就是想给那一百零八颗魔星找一个归宿。

公孙胜一开始选定的真命之主是晁盖,但是宋江上了梁山之后,他就发现自己当初的选择是错误的,“遇洪而开”四个字到了罗真人那里,肯定会有另一番解释,公孙胜眼看天命不可违,只能满怀惆怅地离开梁山——如果晁盖真是死于宋江暗算,公孙胜的离开就完全可以理解了:天机已泄,不可逆转,想让一百单八将潜伏爪牙静观时变或抗击金兵拯救百姓已经不可能,所以揭穿宋江、替晁盖报仇,已经毫无意义。

公孙胜走了,晁盖之死就成了不解之谜,我们说晁盖就是镇压宋江等人的青石盖板,也未必完全准确:天机难测,有时候一篇偈语能解读出好几种含义,比如智真长老、罗真人给鲁智深、公孙胜的预言性偈语,就不是一般人能悟透的。

于是我们最后的问题就出来了:洪太尉误走妖魔,解开盖板那一刻,是不是就暗示晁盖已经完成了使命该消失了?晁盖不在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列,这位铁天王晁盖,又上应哪位星宿?

0 阅读:32

半壶老酒半支烟

简介: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