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战役前,毛泽东提出一“大胆计划”,如被采纳,就没有长征了

翠彤评过去 2024-02-28 11:41:20

长征,是红军历史上风雨飘摇的一段旅程,期间遇到的重重风险,连我们这些后辈们读起来都觉得紧张无比。

长征,一开始不叫“长征”,起初的目的地也不是陕北。

湘江战役前,毛泽东曾提出一个“超级大胆的计划”,如果采纳,就没有后来的长征了。

1、“长征”的目的

红军在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中表现非常出色,因为指挥者是擅长游击战、运动战的毛泽东和朱德。

第四次反围剿战役时,毛主席已经没有了军权。即使如此,在周恩来、朱德两人利用成熟的游击战、运动战经验时,依然获得了胜利。

一句话,在那个时代,毛主席那一套作战方式非常适合红军使用。

第五次反围剿时,情况变了,指挥者成了博古和李德。博古当时是党的最高领导人,李德是博古最为器重的军事顾问。

要说李德没点墨水,那是不客观的,但是,这个德国人有个毛病:认死理,喜欢生搬硬套德国、苏联那一套,喜欢打阵地战。

在李德看来,用曾经有过的经验用在中国这片大地上,一切ok了。

博古不懂军事,他全面依赖李德指挥,于是,第五次反围剿的惨剧出现了,损失惨重。

第五次围剿红军,蒋介石的队伍打了大胜仗。看当时的趋势变化,如果不进行一些改变,势必,中央红军会走向毁灭的深渊。

经过商议,在1934年7月,中央先派出了红七军团,改其名为“北上抗日先遣军”,这是,为了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安排。

这个红七军团有一位后来赫赫有名的人物,那就是战神粟裕,当时担任参谋长。

除此之外,派出萧克领导的红六军团向湘西进发,争取和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汇合,建立湘西革命根据地。

派出这两个军团的目的有两重:

一是,吸引敌人的围追堵截,减小中央苏区的压力,看能否有生存空间;

二是,如果红六军团在湘西表现不错,争取到湘鄂西建立大的革命根据地。

不得不说,红七军团和红六军团的风险特别大,特别是红七军团,完全是往敌人的心脏处靠近。

但是,大局面前,没法顾忌那么多了。

1934年9月,形势日趋紧张,中央苏区的风险越来越大,于是,决定进行“战略转移”,方向是西部。

所以,在当初就是进行“战略转移”,方向是西部。(当时,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还没有成功会师。)

从1934年到1935年间,对整体行动,采用的词不是“长征”,而是“转移”、“突围”、“西征”等。其中,“西征”用的比较多。

第一次使用“长征”一词是在1935年5月,在大凉山彝民区,红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其中有这么两句词: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

第二次使用“长征”是在1935年6月12日,当时,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第一次成功会师,《红星报》刊登了一首会师歌曲《两大主力会合歌》,其中一句歌词,就是“万余里长征”。

但是,“长征”仍然没有大范围普及。

1935年11月,在陕北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毛主席进行了精彩的发言,其中说道:根据统计,走得最多的红军队伍,走了两万五千里,这确实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前所未有的长征。

从此之后,“长征”这个词广为流传,“两万五千里长征”也成为红军口口相传的热门“长词”。

2、湘江战役前,毛主席提出一个大胆的策略

中央红军是从1934年10月10日开始转移的,一场壮丽的史诗篇章拉开了序幕,长征开始了。

当时,总共有86859人参与长征。

长征的方向,先是南下,然后是往西。

南下之时,已经和陈济棠的人做了交流,陈济棠承诺:只要不是往广东地区深度进入,只是路过的话,尽量给予一定的方便。

因为双方有着一定默契,没怎么纠缠,红军顺利通过了第一道防线:桃江防线。

第二道防线是:湘粤两省交界的汝城、仁化、城口之间。

这道防线上有了湘军,还有出工不出力的粤军,但是,粤军主要是防止红军南下,至于西征,并不在意。

因此,红军也是快速通过了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是:湖南郴县、宜章之间建立的一道防线。

蒋介石火了,命令四川军阀何键和广东军阀陈济棠两人一定要挡住红军。可是,蒋介石的美好愿望又落空了,红军再次通过了第三道防线。

红军计划向西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企图太过明显了,以至于蒋介石等人都看得清清楚楚,蒋介石感觉这下稳了,因为前面有三道大河,一是潇水、二是湘江、三是漓水,这三条大河就是自然的屏障。

就此,蒋介石开始调兵遣将,安排湖南何键,广西李宗仁和白崇禧,广东陈济棠,还有中央军的薛岳、周浑元部队一起围追堵截红军。

对于敌人的动向,我军也有所耳闻了,此时,李德和博古准备“明知山有虎、更向虎山行”的策略,好像就是要比一下谁的拳头硬。

毛主席虽然没有军权,但还是可以表达意见啊,毛主席说道:

趁着各路大军都在忙于调动,特别是薛岳、周浑元部队还未靠拢,组织力量进行反击,来个“回马枪”。如此,寻歼敌一路或一部,变被动为主动。

这个计划太过大胆,博古和李德连连表示不同意。

但是,彭德怀非常支持毛主席的建议,认为之后可以进入湘南地区,迅速向北攻击,此时的湘军主力在湘西北,湘南是空虚的。

按照毛主席的说法,结合彭德怀的建议,先来个中心开花,然后,既可以往西和红二军团、红六军团汇合,还能继续在湘南折腾。

计划太大胆了,博古和李德做不了决定,最后坚持继续向西。

没办法,红军继续向西开进,在湘江战役中大受损失,红军战士锐减为三万多人。太可惜了!

如果当时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可能就没有后来的长征了。只是,博古、李德完全不敢啊!可惜了在湘江战役中伤亡的三万多战士。

47 阅读:11522

翠彤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