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和珅更贪的人是谁?他竟然还替朝廷从豪强手里抢回一千万人口!

高旭评历史 2024-04-26 03:22:40

延熹元年,发生了日食。

西汉大儒董仲舒曾提出过一套天人感应理论。它是指人能感应天,天也能对人发生作用,预知灾难的发生。汉代的人们普遍认为地震是人间失德导致的,官员勾结、结党营私、欺压百姓,皇帝昏庸或后宫涉及前朝政事都是失德的范围。地震发生之后,朝廷必须反思、肃清失德行为,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渐渐地,地震沦为汉朝廷政治舞台上各方激斗的工具。

一旦发生日食和地震等,必须有人主动站出来担责,梁冀当年打压杜乔时用的就是这招。

就在梁冀选择这“冤大头”时,有人暗中对他出手了:太史令陈授。早已对梁冀的不满的他通过小黄门徐璜向桓帝陈述日食的灾异应归咎于大将军,必须优梁冀来担责。

桓帝很高兴,除了黄琼外,朝廷还有正直之臣,汉室江山还有可救之机。

很快现实就将其打脸,陈授当晚死于狱中。

桓帝既怒且惧,怒的是梁冀的跋扈,惧的是身边耳目众多!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这次传话竟然为他争取来一位大功臣:小黄门徐璜。

你怎么能将这种对大将军不利的话传给皇上,居心何在!

按照梁冀的秉性,马上就会清算徐璜,恰巧此时后宫又发生了一件大事:皇后梁女莹去世。

梁冀必须马上安排皇后的人选,将那道密不透风的封锁网重新组建起来。别说梁冀的政治敏感度还是极高的,这也是他能独霸政坛十几年的根本原因。

新后人选是谁呢?

邓猛。

邓猛的父亲邓香是邓太后堂兄的儿子,邓太后的侄孙女。邓香死后,他的妻子宣带着邓猛改嫁给了梁纪(梁纪是大将军梁冀妻子孙寿之舅)

六大家族的盘更错节可见一斑,彼此互相联姻,即使一支失势,也不会牵连整个家族的利益。

孙寿把邓猛女引荐到掖庭后,被桓帝宠幸封为贵人。梁冀想认猛做女儿,运作她当皇后,好继续控制皇帝。

但有一个条件:邓猛女必须改为梁姓。

此事遭到了邓家的坚决反对,好不容易有翻身的机会,凭啥果子被你摘了,尤其是邓猛的姊夫、议郎邴尊反对声音最大。

面对权力的诱惑,邓家都敢于和梁冀硬碰硬了。所以皇帝只要敢对外戚下手,不愁找不到盟军,可惜士大夫太软弱,这才给了宦官机会。

但他忘了梁冀是什么人,跋扈大将军啊!

邴尊也是被权力冲昏了头脑,忘记了彼此实力上的巨大差异,梁冀马上对邓家展开清算,派刺客将邴尊杀死,紧接着又准备杀害邓猛女的母亲宣氏。

幸运的是,宣氏与中常侍袁赦是邻居,当梁冀派遣的刺客爬上袁赦家的屋顶准备进入宣家时,被袁赦发现逮住了。

本来是一颗重要旗子的邓猛这下彻底反水了,宣氏入宫向桓帝哭诉。

一直隐忍的桓帝这次决定出手了,为啥呢?

1、梁氏阵营接连遭到重创。梁太后、梁皇后纷纷走人,弟弟又和哥哥不和,梁家的实力受到极大削弱。现在后宫缺乏梁家人主导,正是群龙无首的最佳时机。

2、宣氏入宫,梁冀很快就会知道,以梁冀的性子,会否当场翻脸?

桓帝准备放手一搏,对梁冀“亮剑”。

他招呼专门伺候他的小黄门史唐衡跟随他上厕所,宫内到处都是梁冀的眼线,只有厕所这个地方最安全,皇帝当到这个份上,也是够憋屈的。

桓帝问道:左右侍卫,和梁家不投合的,还有谁?

唐衡回答说:中常侍单超、徐璜、小黄门史左悺、黄门令具瑷,都对梁家放纵骄横有所不满,只是不敢开口。

桓帝于是将单超、左悺叫进内室,对他俩表态:大将军在朝廷专权,胁迫内外,三公、九卿以下,都得按着他们的旨意行事,现在我要诛杀他们,你们二位的意思如何?

单超知道改变人生的大机会来了,心里迅速计算收益风险比。

不参与,马上就要被桓帝灭口,即便告密,有梁冀在,也轮不到宦官掌权。

参与政变,万户侯就在前方招手!

顺帝曾封有拥立之功的孙程食邑万户,王康、王国食邑九千户,黄龙食邑五千户,其余大多数食邑都是四千到四千二百户(封孙程等皆为列侯:程食邑万户,王康、王国食九千户,黄龙食五千户,彭恺、孟叔、李建食四千二百户,王成、张贤、史泛、马国、王道、李元、杨佗、陈予、赵封、李刚食四千户,魏猛食二千户,苗光食千户:是为十九侯)

没啥好犹豫的,干吧!

担心力量不足,单超还把徐璜、具瑷也叫来,桓帝和五个宦官共同盟誓,反梁联盟正式成立。

另一边梁冀也很慌,这次暗杀失手,宫内的宦官一直没有消息传来,权力面前,没有永恒的朋友,桓帝到底怎么想的,必须搞清楚。善于阴谋的梁冀嗅出了危险的气息,他决定派另一个心腹中黄门张恽去摸摸底。

桓帝等人正在谋划之时,中黄门张恽突然入宫住宿,具瑷知道机密泄露,建议桓帝逮捕张恽,立刻动手。

第一步将所有代表皇帝和朝廷的符节全部收集起来,保证从皇宫里传出来政令的合法性与唯一性,所以咱们之前为啥说啥顺帝发动的政变是实力最悬殊的呢,因为当时符节还在阎太后那里,你从尚书台发布的诏书别人可以不认的。

第二部控制尚书台,派遣尚书令尹勋持节统率丞、郎以下官吏,命全都手执兵器,守卫省阁。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派遣具瑷将皇帝身边驾车的骑士、虎贲、羽林、都候共一千多人全部集中起来,封锁宫门。

控制宫门就截断了皇宫内外的联系!

桓帝的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因为宫内经常政变,宦官们耳濡目染下早就熟悉各个流程运作,确保绝不出错!

梁冀呢?

还在府中苦苦等待张恽的消息。

跋扈多年的梁冀其实没犯什么错误,他仅仅在这次政变中犯了一点小错,就是被动等待。对他来说最安全,最合理的就是迅速带兵入宫,换掉所有有问题的宦官,再不行就直接撤换皇帝,政变着是不会给你时间慢慢观察的,之前几次政变都是一夜间就换了掌权者。

至于朝中的舆论,梁冀真的会在乎嘛?

梁冀终于等来了宫中的消息,光禄勋袁持节来到梁府,宣读旨意同时收缴了他的大将军印信,此时府衙周围都是司隶校尉张彪的人马,梁冀知道大势已去,选择了自杀。

被梁冀压抑多年的桓帝一朝翻身,立刻梁氏展开清算,梁氏成员不论男女老幼,全都押往闹市斩首。

受牵连的公卿、列校、州刺史、二千石官员,被诛杀的有数十人。太尉胡广、司徒韩縯、司空孙郎,都因阿附梁冀,没有去保卫宫廷而被指控有罪,以减死罪一等论处,免去官职,贬为平民。

梁冀的旧时属吏和宾客,被免官的有三百余人,整个朝廷,为之一空。

此外,在查抄梁冀的财产时,桓帝收获巨大,共计三十余亿钱!

和珅被查抄时,抄出的家产折合一亿多两白银,抵得上清王朝几年的财税,时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说。

如果做一个折算的话,梁冀才是真正的顶级大贪。用硬通货大米来换算,梁冀的财产估算为102亿公斤,和珅只有68亿公斤。

考虑到梁冀所在的东汉,人口只有五千余万,而和珅所处的清王朝人口是东汉王朝的几倍。梁冀的搜刮能力,要比和珅强更胜一筹,天下第一贪的头衔非梁冀莫属。

这只是梁冀的私产,还有一份大礼等待桓帝接收。

自和帝后,基本上每朝的土地和人口是稳定持平的,倒是公元157年的桓帝人口居然比十年前多出来了一千万,那时当政的是谁呢?正是梁冀。

在146-157这十几年间像“秋,七月,郡、国三十二蝗,河水溢,百姓饥穷流冗者数十万户,冀州尤甚”、“夏,蝗”、“二月,司隶、冀州饥,人相食”,这类的大规模天灾并不少。

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梁冀严格执行了度田制度,他向士大夫集团们开火了!

​只是梁冀自己也没想到,他的这个举措却为将来皇帝平定第四次羌乱提供了充足的财政基础,从某种程度来说,梁冀对桓帝具有“中兴”之功,这真是历史的幽默之处。

​不可一世的梁家就这样烟消云散了,宦官集团再立大功,五候的霸权要来了!帮桓帝夺回皇权的的太监集团开始填补中央乃至地方的重要岗位,当太监的手脚甚至伸到了士大夫的基本盘时,巨大的阶级仇恨终于被激发了出来!士大夫集团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东汉第一政治大案即将轰轰烈烈上演。

0 阅读:32

高旭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