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为何不杀死慈禧,独掌大权?光绪:这是我听过最荒诞的笑话

江舸 2024-05-07 07:52:29

清代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当时的封建帝制已经发展到了最高峰,皇帝在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同时,几乎所有可能影响皇权的因素均被有效限制。

不过在清朝晚期还是出现了慈禧长期干政的情况,在光绪帝主政之后,慈禧竟然在戊戌变法时重新掌权将光绪软禁,这也彻底改变了我国近代史的进程。

如今许多历史爱好者在讨论这段历史的时候,都觉得光绪应该在掌权后直接除掉慈禧,为自己免除后顾之忧。

然而这种言论未免把当时的朝局和慈禧想的太过简单,光绪即使真的有这种想法,也完全不是慈禧的对手。

首先光绪继位本身就存在道统上的问题,这让其在朝中并没有拥有绝对的权威。

作为醇亲王奕譞之子,光绪帝与早逝的同治帝为同辈之人,因此无法以嗣子的身份继承皇统,在慈禧的授意下,其是以咸丰帝嗣子的身份继承帝位的。

在慈禧做出这一决定的时候,当即有许多朝臣表示了反对,他们希望从溥字辈的咸丰子孙中寻找一人继承皇位,这样才能够保证同治皇帝不至于断嗣。

其中尤以受到同治恩惠的臣子态度最为激烈,吏部官员吴可读甚至以死谏的方式,要求慈禧承诺光绪后人要以同治嗣子的身份继承大统。

虽然最终在张之洞等人的帮助下,慈禧以先继统后继嗣的方法确定了后续皇帝同治嗣子的身份,平息了群臣的非议,但这也让光绪皇帝的身份变得更加尴尬,基本坐实了其过渡皇帝的身份。

这种名不正言不顺的地位令光绪在朝堂上的身份颇为尴尬,如果光绪要处死慈禧或者下令限制慈禧的地位,那么同治一朝的臣子将会怀疑其是否有为自己立嗣,断绝同治帝一脉的心思。

有吴可读的死谏在前,这些人无疑也会强烈抗议,这会对光绪的统治地位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其次在我国封建时代,皇帝需要以家长的身份管理皇室以及整个天下。

而光绪帝是慈禧的嗣子,因此在家庭伦理体系中慈禧依然是整个皇室的大家长,而且其对皇室伦理体制的维护非常重视,在整个大家族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这让光绪皇帝始终处于其阴影之下。

因此即使慈禧归政于光绪皇帝,但在皇室内部其依然要对慈禧恭敬有加,据相关记载,光绪在和慈禧一同用餐的时候,只要慈禧放下筷子光绪便不再进食了,由此可见慈禧的地位。

在家天下理念深入人心的当时,慈禧和光绪帝分别作为“国主”和“家主”管理着天下,两个身份的分离让光绪对于权力的掌控远不如此前的清朝皇帝。

而作为家主的慈禧则无法远离朝堂,因为其始终无法放弃要为祖宗基业“负责”的想法。

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在归政光绪之后,慈禧始终要审阅重要的奏折,对于任命高级官员等问题,慈禧更是始终抱有最终决定权。

这让光绪的权力一直受到慈禧的控制和监视,想要在这种情况下策划除掉慈禧显然是难于登天。

有人在讨论慈禧干政问题时,认为慈禧作为女流之辈控制朝政在古代是会被看做大逆不道的,因此只要光绪振臂一呼,官员们一定会积极响应,但事实上慈禧之所以能够长期掌权,并不是因为她的身份,而是其杰出的政治能力。

在翁同龢等晚清大臣的回忆录中,详细记载了他们和慈禧见面时的情况,这些晚清大员无论在学识还是阅历上都已经堪称翘楚,但无论他们怎么包装慈禧总能从三两句话中就弄清他们的意图,这让任何人在面对慈禧的时候都无比小心谨慎。

晚清时曾国藩和李鸿章曾经权倾朝野,但他们在面对慈禧的时候依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说明了慈禧在外臣面前的强大压迫力,在面对紧急问题时,慈禧也颇有决断力,这让她成为了晚清危局中最受臣子信赖的领导者。

而光绪帝虽然胸怀大志,但从其和慈禧的政治斗争来看,其政治手腕和果断程度均不是慈禧的对手,因此即使光绪想要斗倒慈禧,群臣在选择站边的时候也更可能站在慈禧一边。

慈禧作为一名老道的政治家,在保持威严的同时也会展露出关爱的一面,当时她经常将宫中的御笔、御画赏赐给下面的官员,地方政府送来的贡品她也会分享给朝臣,在她身边的人更是几乎每天都能得到赏赐,这让许多人死心塌地的为慈禧效忠。

在慈禧去世的时候,清廷许多大臣痛哭不已,其中虽然可能有作秀之人,但是很多都是感念慈禧生前对自己的照顾。

而光绪身边除了维新党之外,并无如此拥护之人,这也让他很难对慈禧的地位造成威胁,更遑论处死慈禧了。

除了上述原因外,光绪无法和慈禧抗衡的原因还和人们对变法的态度有关。

在戊戌变法前光绪和慈禧并没有直接冲突,其自然不会有处置慈禧的想法。

而在戊戌变法引发维新派和保守派的对抗后,民间及大部分官员对于维新派改革的态度实际上并不积极。

人们对于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普遍感到担心和迷茫,这种情况下光绪即使想要推翻头上的慈禧,也很难得到足够的支持,这也是光绪始终没有向慈禧发难的原因。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光绪皇帝在和慈禧的斗争中,无论在政治能力还是皇室地位中都处于劣势,其皇权还因为道统问题存在争议,这让光绪没有任何和慈禧对抗的筹码。

康梁等人虽然坚定地站在光绪一边,但他们并没有足够的资源和影响力,因此光绪挑战慈禧一事是没有任何胜算的,他如果真的下令杀死慈禧,那刽子手的屠刀只可能落在自己的脖子上。

——●◯参考资料◯●——

《“国主”与“家主”的异化与统一 ——再论戊戌政变后光绪帝与慈禧太后之关系》

1 阅读:203

江舸

简介:读奇闻历史,品天下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