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话:黄帝眼中的四类近似修仙者的强大人类

江明月好 2024-01-11 19:58:47

在各大文明的上古传说中,人族几乎都有一个极其辉煌类似理想世界的黄金时代。那个时代不但人族的物质生活无比幸福,而且人族的寿元也十分悠长。《创世纪》里的亚当是人类始祖,他活到了九百多岁。直到大洪水之后《创世纪》中的人族寿命才逐渐减到百岁之内。

上古苏美尔文明也是如此,早期苏美尔王表上的国王动辄上万年的在位时间,让人怀疑他们到底是人族还是神族。希腊文明也是一样,黄金时代的人族不需要考虑寿元的问题。中国的上古传说也是一样,《黄帝内经》中黄帝向岐伯提问道:“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

可见在黄帝所接受的信息中,上古之人起码都能生活到百年,而且动作不衰,没有衰老的迹象。而到了黄帝的时代,人族只要到了五十岁就尽显衰老之相了。所以上古之人与当代之人的行为一定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才导致了这一现象。而岐伯的答案就是他们的生活习惯不一样,上古之人生活习惯更好,当代之人生活习惯不好导致过早衰老。

我们现在通过考古知道上古之人可不像传说中那么美好,那个时代的人物质生活十分匮乏,每日都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所以上古之人不可能普遍出现“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的人,这只能是道家对上古时代的美好想像,不可能是历史的真实。当然上古到底什么样子,我们没办法亲眼目睹,只能通过过硬的证据去证实。

除了上古之人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而能够尽享天年之外,黄帝在《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了更加特殊的四类人,他们可以通过主动的修炼达到更高的生命层次。这四类人就是真人、至人、圣人和贤人。

关于“真人”,黄帝是这样说的:“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真人是生命层次最高的人,提挈天地是能够把天和地都能拿起来的力量,拥有这样力量的人差不多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了。而且真人“寿弊天地,无有终时”,他的寿命根本看不到尽头,这就是领悟大道对人的层次的提升。

关于“至人”,黄帝是这样说的:“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至人比真人低一个层次,这是中古之时一些修道者能够达到的层次。至人的修行能够效法天地阴阳的变化规律,能够效法天地四时的变化规律,能够自由在天地之间行动,能够感知天地之间的变化,而且至人的寿命也非常长,是仅次于真人的存在。

关于“圣人”,黄帝是这样说的:“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黄帝所说的圣人与仙侠小说中的圣人完全不是一回事。仙侠小说中包括封神世界中的圣人,基本都是修仙世界最顶尖的修仙者,整个世界都没有几个这样的人。

黄帝所说的圣人其实已经与修仙没有什么关系了,这里的圣人也就是保养得稍好的人,他们在生活行为上与上古之人的行为差不多。所以圣人的寿元也和上古之人差不多,差不多百岁也就差不多了。如果稍差一些恐怕连百岁也到不了。黄帝所说的圣人行事方式一看就是道家之人,而不是孔夫子那样的圣人。诸子百家各派都有自己的圣人,而黄帝所说的却单指道家的圣人。道家的圣人因为生活方式更符合修道,所以道家圣人更可能在生命层次上更高一些。

关于“贤人”,黄帝是这样说的:“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黄帝所说的贤人与普通人相比只是普通的修行者,他们的修为不是太高,所以生命层次并没有本质的提高。他们的寿元比不上圣人,只比普通人强一些。但他们也做了部分修行,所以寿元与普通人相比稍微长一点儿。

黄帝所说的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中真人、至人是有修为在身的,他们的生命层次已经彻底提升了。而圣人只是有改善,算是小成,所以寿元只是差不多到普通人的最高水平就差不多了。而贤人改善得就更少了,只是比普通人稍强一些而已,生命层次并没有提高。所以真人大成,至人中成,圣人小成,而贤人基本就是刚入门而已。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