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安第斯山脉占领火地岛,智利为何能打败阿根廷独占麦哲伦海峡?

维达说 2024-05-16 14:14:44

说起比格尔海峡,估计很多人并不知道是在哪里,因为相比它北侧的麦哲伦海峡与南侧的德雷克海峡来说,比格尔海峡实在是寂寂无名:既非航运要道,亦非关键要隘,唯一要特别单列一期介绍一下的冲动是比格尔海峡毗邻着号称“世界尽头”的乌斯怀亚,它是离南极最近的城市,也是前往南极的重要门户。

虽不知名,但至关重要

比格尔海峡处在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岛岛群南部,北侧是火地岛主岛,南侧是纳瓦里诺岛和奥斯特岛,东西长约240公里,南北宽约5-13公里。海峡东部为智利与阿根廷的边界,西部则属于智利,乌斯怀亚正处在两国交界的海峡中间。该海峡的得名取自1834年达尔文到此考察时所乘坐的比格尔号轮船,乌斯怀亚西侧还有以达尔文命名的达尔文山脉。

在比格尔海峡的东端入口处有三座小岛,分别是皮克顿岛、努埃瓦岛和伦诺克斯岛。由于智利与阿根廷曾同是西班牙殖民地,边界划分不清,所以自1840年代起,这三座扼守着比格尔海峡自由进出的小岛成为了智利与阿根廷的领土争端核心,甚至在1978年险些开战,不过在一番较量后,这三座岛屿划归智利。

额外一提的是,智利的国土轮廓虽然像一支又瘦又长的笔,从北到南绵延4270公里,放置在中国版图的话,相当于从黑龙江省最北部一直伸到西沙群岛,但从东到西的宽度却平均只有180公里,相当于杭州到上海的距离,堪称世界上领土最狭长的国家,这主要受制于安第斯山脉的地理分割作用。

智利与阿根廷在火地岛的角逐

就是这样一个“细长”的国家,其国力在南美洲却堪称一霸,其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地区,在1879年-1883年与秘鲁和玻利维亚爆发过一场拉丁美洲在19世纪最大的战争——南美太平洋战争,因其主要以争夺阿塔卡马沙漠的硝石资源为目的,所以也被称之为“硝石战争”。最终智利战胜了秘鲁和玻利维亚的联军,夺得原本属秘鲁的塔拉帕卡省和阿里卡省以及玻利维亚的滨海省。昔日大国玻利维亚因此失去出海口,沦为内陆国。

南部则与阿根廷在火地岛岛群展开了激烈争夺,由于该地地处高纬,荒无人烟,所以西班牙殖民时期,包括巴塔哥尼亚高原在内的南美洲南端虽然名义上归西班牙殖民,但统治力十分微弱。由于麦哲伦海峡在巴拿马运河开通前是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重要天然水道,所以智利担心安第斯山脉以东的火地岛会落入阿根廷之手,进而威胁南部安全。

比格尔海峡灯塔

于是智利率先出手,迅速出兵火地岛,建立居民点,对火地岛地区进行了事实上的占领,姗姗来迟的阿根廷只能提出抗议,由于后来硝石战争爆发,智利为了后方安全,便让出部分地盘,于1881年与阿根廷简单粗暴地划定了火地岛的边界,智利得到了火地岛西部的三分之二,阿根廷得到了东部的三分之一部分,麦哲伦海峡成了智利的内海,比格尔海峡成了两国的边界。

阿根廷火地岛首府乌斯怀亚

之后阿根廷在乌斯怀亚大力开发,将其打造成“世界的尽头”,再加上当时西方列强对南极洲的争夺正盛,所以乌斯怀亚就成了各国前往南极大陆的最后补给站,这波红利往乌斯怀亚大赚一笔。紧接着智利在火地岛发现了本国唯一的一处油田,阿根廷开始不满智利在火地岛占大头的局面,两国局势开始紧张。

为了打破打破乌斯怀亚港在南极科考基地供给的垄断地位,智利在比格尔海峡南岸的纳瓦里诺岛上还兴建了威廉斯港,欲分流乌斯怀亚的红利。如此针锋相对之下,比格尔海峡东入口处的三座小岛的归属便会提了出来,考虑到两国国力并不悬殊,所以阿根廷提议交由在南美颇具话语权的英国来进行仲裁。

这一昏招儿直接让阿根廷彻底失去了掌控比格尔海峡东入口的机会。因为智利自独立之日起就与英国保持着格外良好的关系,智利在崛起之初打赢硝石战争这场立国之战,背后就有着英国的广泛支持。而阿根廷出于英国高度依赖起肉和农产品的初衷,过分信赖英国,却忽视了英阿在福克斯群岛(马尔维斯纳斯群岛)主权归属的争议。最终拉偏架的英国仲裁法院裁定三岛全都归属智利。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

失算的阿根廷恼羞成怒,拒绝承认英国的仲裁结果,打算用武力来夺取权益,于是在剑拔弩张之际,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及时出马,提出要调停两国冲突,由于智利与阿根廷都是前西班牙殖民地的缘故,都信仰天主教,所以在教皇的“面子”下,两国在1979年签署《蒙得维的亚法案》搁置使用武力。

智利与阿根廷在梵蒂冈签订《和平与友好条约》,图中白衣老者即为教皇

当时的阿根廷国内由于深陷“中等收入陷阱”,通货膨胀严重,经济一片混乱,新上台的军政府为了转移国内矛盾,于是就把民族主义情绪转向了对智利偏袒的英国,于是马岛战争开始了。但事实证明阿根廷不是中国,马儿维纳斯群岛也不是香港,被一顿揍的阿根廷在外战失利,内部又混乱的情况下,再也无力与智利争夺火地岛地区。

额外一提的是马岛战争中智利站队英国,在火地岛上部署重兵,牵制了阿根廷的大量军队,还允许英军使用火地岛地区的蓬塔阿雷纳斯空军作战中心,阿根廷的情报被源源不断的送到马岛前线,对英国人击败阿根廷军队起到重大作用。

于是1984年智阿两国在教皇的调解下签订《和平友好条约》,条约规定:位于火地岛南端比格尔海峡东端的皮克顿岛、伦诺克斯岛和努埃瓦岛三岛的主权和以东3海里的领海权皆归智利所有,但阿根廷在这一地区享有航行权和捕鱼权,并享有对麦哲伦海峡东部海域的主权。至此对火地岛群的争夺落下帷幕,形成了如今的两国边界现状。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武器广场

说话大声要有实力和亮剑的底气

在这一轮轮的扩张较量中,会发现智利的表现颇为耀眼,不管是北部对秘鲁和玻利维亚的硝石战争,还是南部在火地岛与阿根廷的“鏖战”,而支撑智利强决的除了先见之明的站队外,就是智利本身的国力。而这份国力的来源很大程度上跟智利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有关。要知道智利矿业不仅在拉美,甚至在世界上也都占有重要地位。

这其中智利的发家最初靠铜矿,智利的铜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均为世界第一,已探明蕴藏量达2亿吨以上,约占世界储藏量的1/3,素称“铜矿之国”,远远超过排名其后的秘鲁(12%)、墨西哥(7%)、美国(7%)和中国(6%),相当于智利领土的二分之一都是斑岩铜矿带,超大型矿床达10多个,如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铜矿--丘基卡马塔铜矿。

丘基卡马塔铜矿已有60年的开采历史,蕴藏量为1800多万吨,铜产量占智利总产量的44.6%。

除了铜矿,智利还是世界上唯一生产天然硝石的国家、第一大铼生产国、第一大碘生产国、第三大钼生产国、第七大银生产国和第十大金生产国。其中硝石是提炼氮、钾、钠、硫等肥料的天然原料,也是军事工业中必不可少的原料,还有12亿吨的铁矿储量、50亿吨的煤炭储量以及约占世界储量44%的锂矿,剩余铅、锌、锰、水银和石油等矿藏亦是不少。

智利是第一大锂储量国,第二大锂生产国。智利的锂资源储量为920万吨锂金属当量,占全球储量的44%。

锂资源意味着未来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的话语权。欧盟已将锂列为14种关键原材料之一。

丰富的矿产为智利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基础,相比之下阿根廷一向以农牧业为主,潘帕斯草原曾让阿根廷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冷鲜牛肉出口国,更靠此一度成为世界富裕的国家之一,但由于经济结构单一,缺乏工业基础,阿根廷在后来的国际市场受到巴西等国的挤压,国内经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至今仍未翻身。

还有一点比较有意思的是,智利近2000万的人口中,白人和印欧混血种人占89%,剩下11%的印第安人主要是马普切人,他们号称“美洲最能打的原住民”,一向尚武,曾与西班牙人鏖战三百年。公元1536年西班牙覆灭印加帝国后,继续沿着安第斯山脉南下侵略,200名西班牙士兵和约5000名印加仆从军在进入马普切部落领地后便遭遇到马普切人的袭击,虽然西班牙凭借钢铁剑戟和火绳枪取得了胜利,却是惨胜,只得放弃远征撤回到了秘鲁。

可以说这种尚武、敢于亮剑的精神在智利立国之初的决策中影响颇深,也为智利北占阿塔卡马沙漠,南扩火地岛定下了基调。一战立国的智利又发挥自身的矿产资源优势,推行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扩展全方位的自由贸易,国力始终保持较快增长,至今在经济自由化程度、市场开放度、国际信用等级均为拉美之首,被视为拉美经济发展样板。

而智利在比格尔海峡南岸建立的威廉斯港,已经初步形成规模,有几千人再此定居,2019年智利将其设为城市,已取代乌斯怀亚成为世界最南端的城市,不过由于乌斯怀亚的先发优势,建设程度还是要远高于威廉斯港,这里海港设备完善,有班轮定期通航,还建有飞机场与岛外通连,单定居人口就有3万。当然足迹遍天下的华人也在这里开了中餐馆,成为每一个到此的中国人必来的打卡之地。

上期回顾:德雷克海峡:世界最宽的海峡,虽常年狂风肆虐却是守护南极的天堑

备注:本文是《世界海峡合集》的第60章原创作品,仅为一家之言,转发请注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及出处】,严禁抄袭。另文中配图部分引自网络,如有版权私联请删。

7 阅读:2244
评论列表
  • 2024-05-19 04:29

    遇事不决看英国!

  • 2024-05-17 20:03

    不要小看细长条,这家伙战斗力相当强悍。秘鲁和玻利维亚两个联合起来打不过人家一个,玻利维亚还被打成了内陆国,如果不是安第斯山脉挡着,阿根廷不一定是对手[呲牙笑][呲牙笑]

  • 2024-05-19 16:48

    家里有矿![点赞]

  • 2024-05-22 08:04

    南美贪吃蛇,厉害

  • 2024-05-19 19:49

    图穷匕见发生在智利估计秦始皇都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