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轰炸中国使馆后,美国承认犯下3个错误

覆言 2024-05-09 23:10:59

根据国际法,包括大使馆、领事馆在内的外交机构,在驻在国享有治外法权。也就是说,虽然,使馆占用的土地属于驻在国,但被视为派出国的领土。即使是在战争状态,冲突双方也应该保护各国的外交机构,以及外交人员的绝对安全。

1999年5月7日晚上11点45分,在没有经过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美国从本土起飞了一架B-2幽灵战略轰炸机,飞到当时南斯拉夫联盟的首都贝尔格莱德,向位于樱花路3号的中国大使馆投掷了5枚“联合直接攻击炸弹(JDAM)”。

第1枚炸弹命中了中国大使馆的外交官宿舍,导致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当场死亡。

第2枚炸弹命中了位于三层的大使办公室及其中的卧室、位于二层的会计室以及位于一层的大厅。

第3枚炸弹命中了使馆西北角的客房,导致《光明日报》的两名记者许杏虎、朱颖死亡,两人是夫妻。

第4枚炸弹钻进地下室,并在俱乐部大厅爆炸。

第5枚炸弹落在大使官邸中央并钻到地下,未当场爆炸,直到五年后才由塞尔维亚方面取出销毁。

JDAM是波音公司研制的一种空投炸弹配件,装在由飞机施放的传统炸弹上,将本来无控的传统航空炸弹转变为可控,并能在恶劣气象条件下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

除了导致3名中国记者死亡,5枚JDAM炸弹还造成20多人受伤,其中有6人是重伤。

事情发生后,美国总统克林顿立即表示了道歉,并通过领导人电话、召见中国驻美国大使、向中国派遣特使、向遇难者家属写道歉信等方式,多次表达了道歉。

美国特使、时任副国务卿、后来担任波音副总裁(负责国际关系)的托马斯· 皮克林在中国表示,第一个重要错误是选错了目标。他声称,当年3月,美国准备轰炸南斯拉夫的军需供应采购局。

4月份,美军使用了3份地图,用来确定采购局的准确目标。其中,有两份是市场上出售的普通地图,分别是1989年和1996年的,还有一份是美国政府在1997年制作的最新地图。

但是,这三份地图都没有标注采购局、中国大使馆的准确位置。但是,美国非常想轰炸采购局,因而采用了一种定位技术,所以才将中国大使馆当成了采购局。实际上,两个建筑相差约300米的距离。

皮克林解释说:“这些技术涉及到将一条街和另一条街的地址进行核对--可用来定位大概的地理位置,但对精确目标完全不适用,而且这一技术只有在这一个案中被采用。”

第二个错误是,用于核实目标信息的军事或情报的数据库,都没有包括中国大使馆的正确位置。第三个错误是,目标复查过程中的任何阶段都未发觉上述两个错误。

覆言认为,美国方面的说法是有漏洞的。首先,在轰炸中国大使馆之前,美国针对南斯拉夫的轰炸已经持续了1个多月的时间。如果有这样或那样的地图定位错误,美国应该早就发现了。那么,在执行每一次轰炸前,就应该更加小心。

其次,在前几年的时间里,美国官员曾经多次访问中国大使馆,应该知道使馆的确切位置。但美国方面却声称,中国使馆的新址,并没有录入军队和情报系统的数据库。

真的难以让人信服。贝尔格莱德是首都,有100多个国家的大使馆,美国又对这座城市展开了长时间、大范围、高强度的轰炸,难道不需要事先确定好每一个大使馆的准确位置吗?

小国都算了,中国是大国,不可能不清楚。即使之前不清楚,以美国的情报能力,完全可以弄清楚。换个角度看,既然美国那么想轰炸采购局,两个月的时间难道还不够弄清楚?中国使馆悬挂有国旗、国徽,每天有外交车辆进出,怎么就被当成了采购局?

说到底,弱小就是原罪。对别的国家来说,中国是大国。但在美国眼里,中国就是不够强大,就是软柿子。覆言认为,我们只有继续强大,在各个领域缩小与美国的差距,甚至超过美国,才能完全摆脱美国眼里的软柿子形象。

如此,中国才能在国际上更好维护自己的利益。

0 阅读:82

覆言

简介:专注国际,多用几个角度,才能看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