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的坚持,换来影响至今的重卡技术,斯太尔引进之路到底有多艰难?

运输人在路上 2024-02-29 09:42:56

在1979年至1999年的改革开放期间,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迈入了新的阶段,国内外技术的交流让我们的汽车工业得以迅猛发展。面对国家经济发展对运输的旺盛需求,川汽(即上汽红岩的前身)积极与时俱进,开始着手制造民用重卡。

引进斯太尔技术的意外机会

当时的首要任务便是引进技术。因此,我国派出代表团前往美国、法国和德国进行考察,这些代表团访问了雷诺、奔驰、通用和福特等汽车企业。在此期间,雷诺为我们提供了样车,而美国则送来了一辆长头车。期间雷诺运来样车,美国送来一辆长头车,到中国后都先做试验。技术人员考察后认为,美国车不适合中国,长头车影响前方视线,很不安全。

然而,就在我们即将启动这个项目的时候,突然传来了坏消息:国家财政困难,外汇减少,投资项目需要缩减。经过深入的讨论,代表团成员决定还是要搞重型汽车。就在这个时候,一位犹太籍的国际商人找到了我们的考察团,他介绍说奥地利政府愿意通过信贷银行贷款支持企业与中国进行技术合作。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不用花费大量外汇,就能引进斯太尔技术,并通过销售汽车逐步偿还贷款。

1981年上半年,双方开始参与斯太尔技术的引进谈判。谈判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谈判,包括成本核算;二是技术谈判。为了充分了解斯太尔汽车,我们的技术人员搜集了大量资料,经常去图书馆查阅外文杂志,对斯太尔品牌和行业技术趋势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期间,还在一些有关载重汽车的德国杂志上,看到对斯太尔、雷诺和奔驰重卡的性能比较文章,结论是斯太尔技术并不差,比如增压中冷发动机技术很先进。所以,在与斯太尔谈判时,对方甚至还有些吃惊,没想到我方人员准备得如此充分。

技术转让合同正式签署

1982年,汽车局派技术人员到奥地利考察。斯太尔厂建在一个名叫斯太尔的小镇上,对方介绍说,他们跟中国早有交道,清朝政府就到斯太尔厂买过枪,当时他们做军工,有块纪念牌上刻着很多名字。

1983年12月,在北京人民大礼堂奥地利斯太尔公司正式签订了重型汽车制造技术转让合同。根据合同,斯太尔将向中方提供91系列重型汽车98种车型的全套产品设计与工艺图纸资料。这一合作标志着中国重型汽车进入了第二轮技术引进和市场大发展时期。可以说在中国汽车引进技术项目中,斯太尔项目最成功。直到现在,它还影响着中国重型汽车行业,对化解长期困扰中国汽车行业的“缺重”问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最终,在1985年4月29日,我国第一辆斯太尔重型汽车在四川汽车制造厂装配下线。红岩汽车成功升级为斯太尔技术平台,实现了民族重卡的升级换代。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为我国重卡行业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标志着中国重卡领域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此车型后来逐步发展成红岩CQ25.290和红岩CQ15.250系列,也就是斯太尔霸王、红岩金刚系列的前身。

通过上面的文章,大家对于红岩军转民这段时期的历史已经非常清楚了吧,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评论区一起聊一聊吧!

12 阅读:4412
评论列表
  • 2024-03-12 18:36

    奥地利还算讲信用[点赞]

    用户10xxx52 回复:
    东欧国家,唯独奥地利对华友好。
  • 2024-03-01 00:45

    当年从奥地利引进了不少先进技术。

  • 2024-03-04 10:21

    哪来的九十八种车型呢?就二种车型,一种单桥一种双桥,最主要的技术就是轮边减速。

    好人平安 回复:
    98系列
  • 2024-03-09 21:18

    斯太尔19.5吨三轴自卸车

  • 2024-04-25 19:36

    炮管钢的电渣重熔技术就是从奥地利引进的

  • 2024-04-03 00:27

    后来白俄罗斯的汽车技术不是白买了?

    北地之伤 回复:
    买的重型导弹牵引车。也不算白买。马力强劲,牵引力很不错。
    大江东去 回复:
    不一样,白俄罗斯的是军用重卡扛着导弹的或者用来做轮式自行火炮的。
  • 2024-03-24 15:19

    155炮也是找他们搞的技术

猜你喜欢

运输人在路上

简介:汗水洒在公路上,笑容绽放给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