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後

字说文 2024-05-20 06:02:23

後【hòu】,甲骨文的字形是有一束丝在脚跟的后面,是会意字。金文的字形添加了彳和夊,篆文写成由彳、幺、夊组成的会意字,以表示走在后面,迟缓的意思。而前后的“後”,简体字写成了“后”,这个字本来的意思是君主与帝王。

说 文 解 字

《說文解字·彳部》後:遲也。从彳、幺、夊者,後也。古文後从辵。段玉裁注:幺、夊者,後也。幺者,小也,小而行遲,後可知矣。故从幺、夊會意。

文 献 选 读

《詩經·召南·江有汜》:

其後也悔。

你的悔恨在后头!

《春秋左傳·僖公十五年》:

君履后土而戴皇天,

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

皇天,是指国君的头上有天帝。后土,是指国君的脚下有土地神。

《禮記·大學》: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儒家认为,首先要探究事物的真理,然后才能获得真知;获得真知后才能使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使内心端正,内心端正后才能修养好自身的品德,修养好自身的品德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庄园,管理好自己的庄园之后才能去治理整个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老子

《道德經·第三十八章》: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老子说:离开了自然法则之后,开始讲德行。失去了德行之后开始讲仁爱,失去了仁爱之后开始讲道义,失去了道义之后才开始讲礼制。等到讲礼制的地步,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忠信可言了,于是就开始产生祸乱了。老子在这前面还有一段话。说:至上的德行是崇尚自然无为而无心去作为,至上的仁爱是有所作为而出于无心,至上的道义是有所作为而出于有意,至上的礼制是有所作为而不求得到回应。所以老子说,大丈夫立身处世,应当舍弃那些浅薄与浮华,而选取敦厚与朴实。

《荀子·榮辱》:

先義而後利者榮,

先利而後義者辱。

以道义为先而以利益为后的人光荣,以利益为先而以道义为后的人耻辱。

《孟子·離婁上》:

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人必定是自己不尊重自己,别人才会来侮辱你。家园也必定是自己先做了毁坏的事情,别人才会来毁坏它。国家也必定是自己敗坏了,别的国家才会来征伐它。

成 语 典 故

惩前毖后

惩戒以前所犯的过错,使其吸取教训,以后能够谨慎些,不致再犯错。

《詩經·周頌·小毖》:

予其懲,而毖後患。

周成王说:我要以前面的教训作为警戒,谨慎地防范今后可能产生的祸患。

后悔无及

前面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后悔也来不及了。

《春秋左傳·哀公六年》:

先諸作而後悔,亦無及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记取过去的经验教训,这都是今后做事的借鉴。

《戰國策·趙策一》: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后来居上

堆积柴火时,总是后搬来的在上面。资格浅的新人,反居资格老的旧臣之上。原来是讽刺用人不当。但是【后生可畏】,【长江后浪推前浪】,也许后人会胜过前人呢?

《淮南子·繆稱訓》:

故聖人不為物先,而常制之,

其類若積薪樵,後者在上。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鞠躬,是弯着身子,以表示恭敬、谨慎。尽瘁,即不辞劳苦。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一直到死为止。

諸葛亮《後出師表》:

鞠躬尽瘁,死而後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三思而后行

遇事要再三思考,考虑成熟了,然后才可以行动。

《論語·公冶長》: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

盈科后进

泉水遇到了坑坑洼洼,一定是填满了之后才会继续向前进。学习也是这样,应该一步一步、扎扎实实,不能还没有理解汉字的意思,就要想写诗词歌赋。

《孟子·離婁下》:

原泉混混,不舍晝夜。

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

0 阅读:0

字说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