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拉在被子里”,弱智的抹黑污名可以休矣

江湖忧国民 2024-01-30 23:13:57

某酒店拒绝凉山彝族入住的讨论中,看到很多人说大便拉在被子里。作为出生、读书、工作,五十余年一直生活在凉山的汉族,从没听过这种说法,感到很奇怪。直到看到网友转的这个截图,才知道这是有人故意抹黑、污名化凉山彝族。感觉不可能,想发个言反驳,又怕自己没长期生活在彝族聚居区,万一是真的。专门向一个出生、长大、工作都在聚居区的彝族朋友咨询,确定了这是一个恶意抹黑、污名的谣言,而且意外知道了这个抹黑污名谣言的来历。

原来前两年有个主播到凉山,利用网友的好奇心、同情心,打着扶贫的虚假名义,夸大夸张凉山贫穷、人畜共居等落后状况,吸引眼球、骗取流量。他的夸张、不实播出,当地政府认为影响了凉山形象,进行了追责处理。不久,这篇表面上站在扶贫干部角度写的文章就出现了,煞有介事地编造了凉山彝族村民大便拉在被子里的落后习惯、扶贫干部教育村民不拉在被子里等情节。

不知道凉山政府有没有处理、怎么处理这个一本正经得不像谣言的谣言的。但从这波拒绝入住舆情中,很多人说彝族拉大便在被子(看到至少两个信以为真的人在头条转发这篇文章截图)的情况看,对凉山的任何污名化可能都没有这个夸张而又恶毒的谣言抹黑、污名的影响严重。凉山政府的应对处理可以说是完全失败的。说不定这次拒绝入住事件的发生也有受到这个谣言影响的原因。

我是汉族,52岁了。出生到读书、工作至今,一直生活在凉山。我的学生、同事、朋友,工作中接触服务的人,都有许许多多是彝族。我们单位也按照安排参加了六七年的脱贫攻坚,负责的村子海拨3000多米,是全县海拔最高、最偏远贫困的村之一,纯彝族聚居,甚至有人听不懂、说不来汉语。单位派了两个干部一直驻村帮扶,我作为单位“一把手”也联系了五户贫困户,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到村子里、联系户家中开展帮扶工作。我上篇文章里说到彝族同胞的优秀品质,“淳朴善良、吃苦耐劳”就是在这段扶贫经历中充分感受到的。但也从没听说过把大便拉在被子里这种骇人听闻的习惯啊。

说实在的,那些冷凉高山的许多彝族同胞以前没有厕所,大小便到树林子里、草丛里解决,我是知道的。其实也和生活环境恶劣、太过贫穷落后有关,勉强维持生活都很艰难,哪有余力去建设生存必需以外的厕所?加之山高坡陡、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很远的距离都没有一个人,形成了那种野外解决的状况。但彝族同胞总体上还是在努力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家还没花大力气开展扶贫前,那些与汉族接触多一些的、经济情况稍有好转的彝族,已经开始自己建造厕所。特别是与汉族聚居区相连的二半山区,二十多年前、十多年前,大多数彝家农户都建了简单的厕所了。

“厕所革命”,印象中凉山确实开展过。但不是教村民上厕所,主要是改建公共厕所,对村民是补助资金帮助把简陋的厕所建得好一点,可能只有极个别的才是新建厕所。通过这样的措施,引导、推动村民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我们单位帮扶的那个彝族聚居村,实际上在我们2017年开始上去帮扶时,野外解决的习惯已经几乎见不到了。

大小便在床上的事,除非大小便失禁,或者疯子、婴幼儿,是没有的事情。刚看到这种说法时,我因从没听说过,只是感觉离奇到不可能,但也没分析不可能的原因。今早咨询时,朋友其实最初有些生气,没有直接回答,给了我一句话:“你是凉山的人,应该知道”。在交流中,他的一句话一下子让人感觉到了造谣人的恶毒无下限、信谣人的智商水平堪忧:“大小便在被子里,这是反人性了,那个味道就让人受不了,你说是吗?”

是啊,人类的嗅觉、触觉是共同的,彝族也好、外国人也好,哪里有人会以臭为香?大小便的熏人臭气、潮湿的冰冷难受,是人都会发自本能的远离,谁会拉在被子里与之相伴?这种弱智的谣言,没有一点点质疑、完全相信的朋友,有没有一点点汗颜?呵呵……

似乎看到有人说遇到过正常人拉在被子里的事。不知是与那个主播一样编造的谣言,还是真有其事。我也不敢绝对说没有。但如果真的发生过,那也是故意搞破坏,不论哪个民族的人都可能会干的坏事,是应该按法律打击处理的。

这个谣言,如上面所说,我认为凉山政府是没有处理好的。即使当时处理过,但外面相信的人不少,说明处理的效果很不好。对这波舆情中流传的各种说法,凉山政府不应该无动于衷,应该安排人关注搜集。对确实存在、让人观感恶劣的坏习惯,应该重视,采取针对性措施引导改变。对不属实的错误认知和谣言,应该公开、有理有据地大力辟谣。虽然现在政府公信力不高,但有理有据的官方声音,大多数人还是会理性判断、识别真假的。

虽然我反对压制言论自由的“谣言入刑”。但既然有这条法律,对“大便在被子里”这种恶意编造、影响恶劣的谣言,就应该运用法律应对处理。执法部门应该查实其谣言性,依法公开处理并广泛宣传,尽最大努力减少、消除不良影响。查实谣言并不难,文章说的扶贫干部是谁,在哪儿扶贫,看到了哪些彝族村民把大便拉在被子里,又教育了哪些彝族村民不能把大便拉在被子里?一查,谣言自然现形。不能把谣言入刑变成只用于特定需要的恶法,如同川大女研究生诬蔑农民工偷拍一样,对“大便在被子里”这样真正的谣言,却听之任之,无人执法。

这波舆情对凉山彝族同胞的影响、伤害应该是比较大的。特别是那些恶意抹黑、污名化的虚假谣言,如果任其热度过去自然沉寂,会让更多没有接触过、不了解彝族的人,对彝族甚至其他少数民族,形成更多本来不存在的恶劣认知。这对凉山彝族甚至其他少数民族同胞是不公平的,会为他们积极融入外界社会、追求美好生活的努力增加更多不该有的障碍和困难,甚至潜移默化地影响民族团结的大局。

说远了。作为算得上密切接触、熟悉了解凉山彝族的一个汉族人,希望大家正确认识彝族,善待彝族同胞。他们和我们汉族一样,大多数人都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不良习惯,不可避免也会有几个害群之马。希望大家善待他们。

最后,用咨询时这位彝族朋友的一段话结尾:“其实我们应该承认,凉山人彝族不爱讲卫生,那是应为海拔高,天气寒冷,加之缺水,但是不可能说大便在被子,彝族是一个特别含蓄的名族,在家里从来不说脏话和关于性方面或者带有性倾向方面的言语,彝族人在其它人面前放屁都是很害羞的事情,何来说在床上大便,还有小的时候我听大人们讲过到城里的亲戚家里去最麻烦的就在家里上厕所,太不好意思了。”

这是他的原话复制,错别字我都没有改动。他是一个普通的彝族干部,也是纯粹的凉山彝族人。就这样一个彝族,问起“大便”的说法时对我还有些生气的彝族朋友,对如此恶毒伤害彝族人的谣言,只认为是“网友”“道听途说”;在我明确指出是故意抹黑时,仍然没有往恶意猜测,还是说“这个网友应该是听说过凉山,之后主观臆断凭空捏造的一些事”。不了解彝族的朋友,从我们这段普通的聊天中,有没有感受到他的素质怎么样?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感受一下普通凉山彝族人的素质。

我与他分别在相距比较远的两个县,是2015年左右,在一个七八十人参加的短期培训班上知道名字的(不记得当时有认识交流,现在也想不起来他的相貌)。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有事找到电话加上微信请我帮了一个忙,当时于我来说算是举手之劳。那以后逢年过节他经常会给我发个消息问候一声。我和他的交往仅此而已。但我知道他们县是大凉山核心的彝族聚居县,他是聚居区长大的纯粹的彝族,当时在一个乡上工作,现在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变化。

0 阅读:7

江湖忧国民

简介:处江湖之远,恨不平事,观民生多艰。愿家国平安、民族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