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郑州校区建设失误与不足

淡泊的面条 2024-01-11 19:36:49

河南大学郑州校区建设失误与不足

首先声明一下:本系列的河南省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分析系列,属于从专业角度的纯学术分析,并没有针对大学本身进行评价,以免引发各位大学在校生和校友的反感和不适,因为对所有的大学校友而言,只能认可自己说母校的不好,而别人万万是不能说一句不好的批评的,这种情感是可以完全理解的。但是一个病人对医生而言,仅仅是凡人俗体,不管你是总统还是乞丐,上了病床就要要对症下药的生命个体。

河南大学成立于1912年,源于河南省预备留欧美学校,是河南省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号称百年名校。在2009年论证,2010年立项建设,从此拉开了新校区建设的序幕。

河南大学郑州校区由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具体不知道是委托还是招标,但是我觉得其实华东院只是绘图执行,不是亲自设计,而规划设计的是校领导,华东院再有创意和理念,根本没有给规划设计师和建筑师们发挥空间的机会。所以由非专业人士主导的规划设计,注定问题多多,简单谈以下几点硬伤吧。

河南大学郑州校区鸟瞰图

河南大学郑州校区总规划平面图

第一、校园布局直接照搬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建筑风格也是直接复制照抄。校领导和校门们喜爱自己的开封明伦校区无可厚非,但是毕竟明伦校区是民国时期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建筑,有着浓厚的时代特色和历史记忆,在二十一世纪还重复历史建设,有没有意义?这自然让我想到了北京市九十年代的建筑文化思潮大讨论,北京市政府发出了“夺回古都风貌”的口号,要求所有新建建筑物必须加盖大屋顶,比如最典型的就是北京西客站,大型火车站作为交通枢纽,现代化的建筑物头顶硬是加盖了重檐大屋顶,完全是形式主义嘛!上面的重檐大屋顶没有任何功能作用,旅客不会上去,铁路办公管理人员也不会上去,等于就是多余的建筑造型,无缘无故地增加了工程造价。当然同一时期的很多酒店办公楼都是这样的,不加屋顶拿不到北京市规划局的规划许可证无法施工。直到后来,随着时代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再加古建筑的四坡大屋顶就没有意义了,因为高层建筑动辄100米以上,在街道上的行人仰视根本看不到大屋顶了,并且大屋顶风格也遭到很多建筑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反对,现在按北京市新的规划要求,完全抛弃了现代建筑加设大屋顶的做法,标志着新时代应该有新科技,新建筑。

所以我看到河南大学郑州校区依旧简单复制开封明伦校区的规划设计和建筑风格的时候,就知道河南大学等于把北京市的弯路再走了一遍,历史真是惊人的相似:北京市政府觉得现代建筑的屋顶不放一个古建筑大屋顶,不能彰显古都风貌,河南大学觉得不复制开封老校区民国建筑群,不能彰显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

建筑像书籍一样,是一个时代科技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反映,再复制和沉醉在历史的尘埃里无法自拔本身不符合科学发展观,新时代就有新事物!如果2008年的北京的奥运会的鸟巢和水立方都戴着大屋顶,大家会怎么看?历史需要铭记,但是眼光一定要看向未来,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第二、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本身就有一些规划设计和建设上的不足,现在河南大学郑州校区彻底照搬明伦校区,抄到优点的同时也抄到了缺点。

河南大学郑州校区占地2042亩,按说占地面积挺大的,但是地形是南北短,东西长,为了照搬开封明伦校区,肯定是坐北朝南布局,形成南北中轴线,南大门到入口广场到北端的行政楼或者图书馆,形成一个校园空间序列,但是就只有一个空间序列搞结束了,和河南大学明伦校区一样,空间单调没有变化。

有句著名的谚语:“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如果一首优秀的钢琴曲或者古筝曲,一定有“起”、“承”、“转”、“合”四个阶段,简单地概括论述就是:开始、发展、高潮和尾声四个阶段。如果大家去听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或者瞎子阿炳的古筝名曲《二泉映月》,会有亲身的深刻感受。

如果说大学校园是一部钢琴曲,是不是沿着主要的校园中轴线也应该有“起”、“承”、“转”、“合”四个空间序列阶段? 如果说大学像一个放大的北京四合院,至少需要三进院落,第一个院落的大门是空间秩序的起点,即一篇文章上的“启”,第一个院落是“承”;第二个院落进入垂花门的院落,是主院落,面积最大,环境最好,是主人一家人生活的空间,所以是高潮部分,是文章的“转”;最后一个院落是佣人居住生活的地方,是文章的收尾,即校园空间序列结束的地方,所以是“合”。

按这个空间序列原理,河南大学明伦校区的校园空间从南门开始,沿着南北中轴线向北延续,到大礼堂后面的空地就仓促结束了,由于河南大学校园北面是开封铁塔公园,南北空间局促,所以南大门入口是“启”,进入南大门后的校园外部空间是“承”,然后大礼堂前的集中广场是空间序列的高潮是“转”,但是到此为止,校园空间序列就仓促结束了,就像音乐家唱歌一样,达到高潮部分突然戛然而止了,没有结尾,即没有“合”这一空间序列,所以显得校园空间序列很不完整,虎头蛇尾。

如果理想化的规划设计是在大礼堂的后面,在围合出来一个长方形的外部空间或者巨大的庭院,实验楼和教学楼围绕着庭院布置,作为校园空间序列的有力的结尾!就像音乐家最后的几句歌声一样,完成整首歌的收尾工作。我觉得民国时期的校园规划设计师应该考虑到了这一问题,但是无奈大礼堂距离铁塔公园距离太近了,空间不够,最后放弃了。铁塔公园的风景作为远景,通过借景,也算弥补了一部分不足,但是不够理想,不够完美!

下面再回到河南大学郑州校区,依然是这个问题:南北轴线上校园空间序列不完整。完美的“起”、“承”、“转”、“合”四个空间序列只有前三个,缺乏最后的“合”,这就是不考虑郑州校区南北短的地形,直接照搬造成的恶果,让我想到王明博古照搬苏联模式,不顾中国具体国情最后造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的严重后果,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大力批评本本主义,经验主义,提倡同志们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正确指导革命,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既然河南大学郑州校区,南北距离短,东西距离长,为何不打造东西中轴线,和南北中轴线形成十字交叉,打破只有南北中轴线的单调感,空间变化更好更丰富,在十字轴线设计一个圆形草坪,草坪上树立高大的河南大学首任校长林伯襄先生的铜像!这样不管是南北中轴线,还是东西中轴线,都可以看到铜像,形成地标景观,不但丰富了校园的空间层次,还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可惜只有南北中轴线,没有东西中轴线,空间开阔但是单调。

第四、由于2042亩的校园用地,被简单粗暴地切分成了东西两部分,东边是教学区,西边是生活区,和郑州大学新校区一样,造成了东西穿越整个校园的交通过多,使用效果较低,浪费师生时间较多。如果把教学区放在中间,东边和西边分开放置生活区,通过从东到西的生活中轴线联系三部分,使用效率会很高,学生们也不用每天从西向东贯穿整个校园去上课。可惜现在已经无法修改了,因为规划格局变死了。

第五、开封明伦校区北面有铁塔公园,可以通过借景来弥补空间序列不足,可是郑州校区呢,无法通过借景来弥补,校园北面的现代风格的高楼不能成为校园风景的一部分。

总结一句话,这是外行指导内行做出的一个大学校园规划,问题很多,不再详细论述。

以上是我个人的总结分析,不足之处望读者海涵!

1 阅读:8
评论列表

淡泊的面条

简介:建筑设计师,高级工程师,教育观察者,文艺青年,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