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何不在中原设“剿总”?

漫步史书 2024-04-15 09:17:29

1947年8月,刘邓首长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击溃了国民党军20多个整编旅的围追堵截,顺利越过黄泛区,挺进大别山。

消息传来后,蒋介石的心情也不由得焦虑起来。

蒋介石的焦虑,不外乎就一个原因,过去国民党军兵力强盛,一直是堵到我军解放区门口大,压缩我军的生存空间,这一次挺进大别山,是我军突破敌人围追堵截,到了敌人腹心地带去“哪吒闹海”,蒋介石当然坐不住。

事实上,源于中原、华东战局不利,蒋介石已经下令撤掉了数个高级将领。

比如1946年8月,定陶战役后,整编第三师全军覆没,蒋介石一怒之下撤掉了时任国民党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转而让顾祝同来接替,而转年3月,蒋介石就借口薛岳累战不利,撤掉了薛岳徐州绥靖公署主任的职务。

一下子拿掉两个大将,蒋介石手头两个能用的人也调不出来了。

无奈之下,蒋介石只好选择让顾祝同来兼领徐州绥署的指挥,同时撤销郑州绥靖公署改为陆军总司令部郑州指挥所。

要知道,当时顾祝同早在1946年5月,已经出任了国防部首任陆军总司令。

从地理上也不难看出,国民党徐州绥靖公署,主要负责华东地区作战,而郑州绥靖公署,主要负责河南等中原地区作战。

等于说顾祝同要负责国民党军在中原、华东两个大区作战。

可顾祝同本人的能力,确实让各方不敢苟同。

顾祝同到徐州兼领国民党军两大战区指挥作战时,正值我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际,不仅如此,当时陈谢集团、陈粟大军也同时南下,一个挺进豫西,一个挺进豫皖苏,三个大战略集团呈品字形经略中原。

尽管针对这一情况,顾祝同也采取了不少应对措施,可对于此现状,他却是有心无力。

1948年秋,蒋介石下令成立“剿总”司令部,撤销了郑州指挥所,并把顾祝同调回,任国防部参谋总长,刘峙则被重新启用,任徐州“剿总”司令部司令。

然而当时徐州“剿总”本身也只是负责国民党军在华东地区的作战,至于中原地区,则是交给了新成立的华中“剿总”司令部负责。

而出任华中“剿总”司令的,则是蒋介石最不愿意看见的人——白崇禧。

李宗仁、白崇禧是桂系的,一直以来与蒋介石就不对付,蒋介石能启用白崇禧,无疑也说明对国民党军而言,整个中原地区的形势已经糜烂到底。

从1947年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后,蒋介石就没睡过一天好觉。

原来郑州绥靖公署是专门负责中原地区作战的,可刘峙、顾祝同两任都没能处理好这件事。据说蒋介石忧心之余,一度计划在中原设立行辕,类似于解放战争初期设立的东北行辕,意在统一国民党当局在河南的党政军大权。

可蒋介石提出这个计划以后,国防部竟然很难推动,盖因当时蒋介石手中已经无牌可打。

刘峙、顾祝同都牵不起这个头,而薛岳蒋介石又不想用,其他黄埔系出身的将领,要么是别有任命,要么是资历不够,数来数去也就只剩下了白崇禧。

有意思的是,当时国民党当局国防部在内部选来选去,最后推出来的人竟然也是白崇禧。

见是如此结果,蒋介石差点气得背过气去。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便下令改组军事委员会为国防部,白崇禧出任了国防部长一职。

当然,让白崇禧出任国防部长,本身也并非蒋介石突然好心,而是想借此机会,剥夺白崇禧的军权,因为根据美军顾问魏德迈的建议,国防部隶属于行政院,主要管理军事预算、兵工、兵役诸事。另成立联合参谋部,统辖陆、海、空各总部。

也就是说,国防部长实际上只有行政权,而无军事指挥权,而参谋总长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军事指挥权。

当时,郭汝瑰作为军务署的主管人员,全程参加了军事委员会改组的几次会议,据他回忆:

“如国军事大权旁落,蒋介石是万万不会答应的,但是,为了在政治上做出一些让步的表示,借此欺骗国民,统一我党的军队,继续维持自己的独裁统治,他又不能不同意这个方案。郭听说,老蒋在国防部长和参谋总长的人选上费尽了心机。当时担任国防部长可能性最大的是何应钦、白崇禧两人。何应钦虽然忠诚,如果让何应钦出任国防部长,那么,参谋总长一职顺理成章地应由白崇禧担任,这样,指挥大权岂不落在桂系之手,蒋介石就将更难驾驭桂系了。”

可是如果白崇禧担任了国防部长的话,对蒋介石而言可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不仅可以借机剥夺兵权,而且可以笼络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

为了不让何应钦出任国防部长,蒋介石处心积虑的将他调任中国驻美军事代表团团长,改调陈诚出任参谋总长。

白崇禧即便是国防部部长,但在国防部其余职务上,蒋介石也破费了一番功夫。

有意思的是,蒋介石这番费工夫的安排后来还是打了水瓢。

到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中原战局糜烂,国防部推出白崇禧来执掌中原地区的战局,蒋介石心里很不情愿,可又实在没有人用,只好让白崇禧去,但在任命上,蒋介石还是废了番功夫,原定的郑州行辕取消后,蒋任命白崇禧为国防部九江指挥所主任。

白崇禧最初不想去九江,他以国防部长的职责出任一前进指挥所主任,看上去好似像剥夺他在国民党中央的权利一般,心知又是蒋介石耍弄手段,后来还是蒋介石派原桂系三巨头之一的黄绍竑去劝说,白崇禧才勉强答应。

黄绍竑对白崇禧说:

“此去看似夺你中央大权,实则有利于统一指挥在鄂豫二省的桂系军队,如果你再不去,过不了几年,桂系军队被陈诚左调右调,行将散乱无遗。”

由此可见,白崇禧虽然军事上堪称“小诸葛”,政治上相比于老蒋还是差的远。

当时,陈诚已经受命到东北,出任东北行辕主任,正是白争夺国防部大权的实际,他却纡尊降贵,出任九江前进指挥部主任,把大权拱手想让,白崇禧一让位,蒋介石马上又把何应钦调回来出任国防部部长,顾祝同任参谋总长。

不过这就又是后话了。

白崇禧出任国防部九江指挥所主任后,统一指挥豫皖赣湘鄂五省部队作战,其中包括地方保安部队,他的出现,给我挺进大别山的部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至1948年刘邓大军转出大别山,部队伤亡巨大,只创建了几个零星的小根据地外,并没有实现立足于大别山的计划。

白崇禧所在的国防部九江前进指挥部,承担的就是郑州绥靖公署原来的职责,当然也是原定成立郑州行辕的职责。

只是稍稍有所不同。

1948年6月,九江前进指挥部就改称华中“剿总”,白崇禧出任华中剿总司令。

广义上,九江指挥部与华中“剿总”之间可以划等号,但狭义上去看,二者不完全相同,当时还有个历史背景,就是李宗仁在“国大”上当选为副总统,桂系声势大涨,白崇禧本意是辞去华中“剿总”司令,全力辅助李宗仁,可在黄绍竑的出面下,再一次打消了主意。

坦率的来讲,白崇禧在九江前进指挥部干得不错,甚至于如果蒋稍微放放手,我军的处境会更艰难,甚至中原的局势也会更恶劣。

可很明显,一谈到桂系掌权的问题,蒋介石的神经绷的很紧,能够放白崇禧出来带兵,那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

如果当年蒋能默认白崇禧统帅华中兵力进军中原,届时我军在中原地区所面对的就不仅仅是国民党军嫡系的几个兵团,还包括白崇禧麾下的20多万大军。

届时粟裕恐怕也不会提出“子养电”,而可能是响应中央号召,率军渡过长江。

到那个时候,相比全国解放形势也许更复杂也说不定。

可蒋介石终究是棋差一着。

当然,之前我们也说过,即便粟裕真得渡江南下,他也不会抽调中原兵力,更不会抽调桂系大军,对蒋介石而言,桂系的威胁甚至要远远大于我军。

直至后来济南战役后,徐州“剿总”整体情况已经糜烂不堪。

1948年10月,刘邓首长指挥中原野战军解放郑州,其实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汇合已经是时间上的一个问题,可国民党当局仍然就淮海战役一线部署举棋不定。

直至淮海战役开始以后,仍然没有确定下来。

这时蒋介石想起白崇禧,希望他能出面统一指挥华中、徐州两大“剿总”,白崇禧虽然政治上不是蒋介石的对手,但至少军事上的情况,他是很清楚的,他看出淮海战役前国民党军整体布置的劣势,不愿意背这口“黑锅”。

至此,整个淮海战役尚未开展,蒋介石就已经输了一半还多。

不过,毛主席后来谈淮海战役时,曾提到此战是“一锅夹生饭”。

事实上,淮海战役本身是围绕徐州来做文章,黄维的十二兵团投入淮海战场,则是国民党当局布置的一支奇兵,中野为了应对这一支奇兵,就出了死力,后来还是在华野帮助下,才吃掉这股敌人。

假设白崇禧与蒋介石捐弃前嫌,尽起华中“剿总”全部兵力驰援徐州,以中野当时的情况,的确有可能撑不住。

届时淮海战役真有可能会打成另外一个摸样也未可知。

0 阅读:118

漫步史书

简介:闲话史书,看历史兴衰成败,几家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