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铮:内热不消,孩子会频繁生病!调理脾胃是关键,否则反复咳嗽发烧,难长高!

大明生活说 2024-02-18 16:59:36

扁桃体容易发炎,动不动发烧,口舌生疮,牙龈肿痛,说话有口气,脾气不好……

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上表现,那八成是有积食内热的问题。

积食内热如果一直得不到有效调理,会导致孩子免疫力变弱,老生病,发育迟缓,不长肉,不长高。

那么,如何调理这些情况呢?今天,特别邀请到宏韵中医儿科专家李兰铮教授,来分享他的调理方法,让孩子少生病!

孩子为什么会有内热呢?

李兰铮教授指出,小孩子是一个纯阳之体,纯阳之体遇到外邪之后,这种体质就容易化为热证。

内热潜伏在体内,就是外来病邪侵入的“内应”,起到里应外合、内外勾结的作用,就容易生病。

譬如孩子容易感冒,先是怕冷、手脚冰凉、流清涕,之后就会嗓子红,甚至咳脓痰、流浓鼻涕,这都是热象的表现,和孩子的体质息息相关。

此外,孩子脾胃功能不完善,也很容易生内热。孩子饮食不节、喂养不当,就容易积食,积食也就会产生内热。

李兰铮教授认为,有些孩子内热大,就是因为脾胃太虚了,运化不够,导致身体长期郁热,甚至是脾虚肝淤,所以要适度补脾。

李兰铮教授说,他见过很多家长给孩子清热可以说是“胡搞瞎搞”,频繁使用清热泄下的寒凉药物,治标不治本,反而却伤本,让孩子本就不太好的脾胃,雪上加霜!

那么,应该如何调理呢?李兰铮教授有2个好方法可以分享!

一、小儿推拿

【补脾经】

位置:小儿拇指桡侧面。用拇指桡侧缘置于小儿拇指桡侧缘,来回方向推。

功效:健脾和胃。

次数:100-300次。

【清胃经】

位置:大拇指桡侧面,腕横纹到指尖,脾和胃连起来清。向外清。

功效:清胃热、泻胃火、导积滞、降逆止呕。

次数:约100-300次。

二、食疗法

白术5克、炒麦芽15克、山药5克、布渣叶5克、独脚金5克,水煮20分钟,每天温服两次,每周喝两天,连用三周,健脾助消化。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