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运《南宋四名臣词集》提到的四个主战派都曾被贬往海南

史海撷英 2024-05-13 18:07:12

提到南宋初年,或许很多人都习惯于将目光的焦点放在岳飞、韩世忠等名将,或是秦桧这样的反派身上,仿佛这些人才是那个时代的主角,而其他人都只是配角。其实,两宋之交时并不乏能臣、贤臣,只是宋高宗一来没有识人之明,二来迫于形势更支持主和派,导致主战派大臣往往得不到重用。

清光绪年间,文人王鹏运编选了一部《南宋四名臣词集》,自此,南宋初年的李纲、赵鼎、李光、胡铨四位大臣便有了“南宋四名臣”的称呼。值得一提的是,这四位名臣不但都是主战派,都文采斐然,还都曾经被贬往海南。由于宋高宗在位期间不重用主战派大臣,李纲等四人一身才华无从施展,南宋也因此没能抓住金人刚刚征服北方时统治尚不稳固的翻盘良机。

南宋四名臣中,李纲的知名度应当是最高的,他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出生在秀州华亭县,也就是今天的上海市松江区一带。宋徽宗在位期间,李纲曾多次上书痛陈时弊,但不仅没能取得任何效果,还被奸相蔡京贬到了偏远的南剑州。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大举南犯,李纲上书力主抗金,并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因此被任命为兵部侍郎,负责整顿京城防务。

在李纲的指挥下,开封城成功守住了金兵的攻势,但金兵刚退李纲就遭到了主和派大臣的排挤。随后,忠奸不辨的宋钦宗竟听信谗言将李纲贬到了夔州。等到金兵再度南下时,宋钦宗再想召回李纲却为时已晚,还没等李纲收到圣旨,开封城就已经被金兵攻陷,北宋宣告灭亡。

南宋建立后,宋高宗拜李纲为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根据当时天下形势,李纲提出了联合北方军民抗金、支援宗泽等部、改革军制、沿江设置帅府等建议,并认为只需几年时间就能收复失地。然而,宋高宗最初对李纲之言相当推崇,此后却因为畏惧金国的强大而逐渐偏向主和派,只求能够自保。“时方议和,诏止纲进兵。未几,徐处仁、吴敏罢相而相唐恪,许翰罢同知枢密院而进聂山、陈过庭、李回等,吴敏复谪置涪州。”

李纲‍

就这样,李纲仅仅拜相七十五天就被宋高宗罢职。建炎二年(1128年),李纲在遭到弹劾后被贬到万安军,也就是今天的海南省万宁市一带。绍兴十年(1140年),李纲在祭奠早逝的弟弟李经时因悲痛过度而染病,当日便死在了位于福州的家中,享年五十八岁。“纲之弟校书郎经早卒,纲悼恨不已;会上元节,纲临其丧,哭之恸,暴得疾,即日薨,年五十八。帝方遣中使徐恂抚问,讣闻,赠少师,徙其弟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公事维于闽部,以治其丧,令所居州量给葬事。”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赵鼎生于解州闻喜县,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一带。崇宁五年(1106年),年仅二十二岁的赵鼎考中进士,但此后一直官途坎坷,直到靖康元年(1126年)才得到赏识而被提拔为开封府士曹。面对当时朝中割地求和的论调,人微言轻的赵鼎曾痛斥道:“祖宗之地不可以与人,何庸议?”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南下,赵鼎提出应加强武昌守备,又跟随宋高宗跑到海上躲避战乱。次年,赵鼎升任御史中丞,并得到宋高宗“朕每闻前朝忠谏之臣,恨不之识,今于卿见之”的高度评价。“上尝语张浚曰:‘赵鼎真宰相,天使佐朕中兴,可谓宗社之幸也。’鼎奏金人遁归,尤当博采群言,为善后之计。于是诏吕颐浩等议攻战备御、措置绥怀之方。”绍兴四年(1134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的赵鼎在升官的次月便上书请求宋高宗加大对岳飞的支持力度。得益于赵鼎在后方保障,岳家军才顺利攻陷了重镇襄阳。

可惜的是,绍兴八年(1138年),因为与秦桧政见不合,赵鼎被迫辞去相位,被改任为绍兴知府。六年后,已经屡遭贬谪的赵鼎被贬往吉阳军,也就是今天的海南省三亚市一带。绍兴十七年(1147年),自知秦桧绝不会放过自己的赵鼎绝食而死。“在吉阳三年,潜居深处,门人故吏皆不敢通问,惟广西帅张宗元时馈醪米。桧知之,令本军月具存亡申。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先得疾,自书墓中石,记乡里及除拜岁月。至是,书铭旌云:‘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遗言属其子乞归葬,遂不食而死,时绍兴十七年也,天下闻而悲之。明年,得旨归葬。”

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李光出生于越州上虞县,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一带。南宋建立之初,李光历任秘书少监、吏部侍郎、吏部尚书等职,考虑到当时形势,李光曾提出应当在长江沿岸险要之处囤积粮草、征调乡兵以防备金兵。

李光

见秦桧力主议和,李光向宋高宗痛斥道:“观桧之意,是欲壅蔽陛下耳目,盗弄国权,怀奸误国,不可不察。”次日,李光主动辞官,在九次上书后总算改任资政殿学士、绍兴知府。绍兴十一年(1141年),李光被秦桧的心腹万俟卨弹劾,于是宋高宗将其贬往藤州,四年后迁往琼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省海口市一带。

最后说胡铨,他于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出生在吉州庐陵县,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吉安市一带。绍兴八年(1138年),金人遣使议和,但态度倨傲、条件苛刻,对此颇为不满的胡铨上书反对议和,甚至言辞激烈地表示:“臣尝至政事堂,三发问而近不答,但曰:‘已令台谏侍从议矣’。呜呼!参赞大政,徒取容充位如此,有如虏骑长驱,尚能折冲御侮耶?臣窃谓:秦桧、孙近亦可斩也!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断三人头,竿之藁街。然后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自倍。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尔,宁能处小朝廷求活邪!”

对于出言不逊的胡铨,秦桧本打算赶尽杀绝,但迫于公论只是将其贬往了广州监管盐仓。绍兴十八年(1148年),有人弹劾胡铨在酬和诗文中诽谤朝廷,于是胡铨被贬往赵鼎曾谪居的吉阳军。宋孝宗即位后,胡铨被召回朝廷,此后曾担任龙图阁学士、端明殿学士,最终于淳熙七年(1180年)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综上所述,南宋初年的李纲、赵鼎、李光、胡铨四位名臣都可谓德才兼备。如果宋高宗能够坚定主战,那么在外有岳飞、宗泽、韩世忠等良将,内有李纲、赵鼎等贤臣的情况下,南宋未必不可以短时间内夺回北方,与金国重新划分国境。可惜的是,历史不容假设,南宋四名臣也只能将满怀抱负弃置在遥远的海南各地了。

0 阅读:14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