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助皇帝成就霸业,国家昌盛,却得罪了一个女人,惨遭贬斥冤杀

北雁寄南书 2024-02-23 14:40:07

在历史上,那些功勋卓著的皇帝常常被誉为名君,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常常被人们谈论到。然而,有一位皇帝,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巨大,其丰功伟业亦深受西方历史学家的赞誉,但是却因王朝传承时间过短,而不太引人注目,反而是他的儿子更为人熟知,这就是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

但我们要明白,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并非完全的皇帝独裁。文官体系在政治决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丞相则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大隋朝初立之时,国基未稳,万事待兴,仅凭皇帝一人之力难以成事。此时,得力的宰辅显得尤为重要。高颎正是这样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他为隋朝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高颎,字敏之,渤海蓓县人,生于541年,卒于607年。他是隋朝的杰出宰相,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家。在隋文帝执政期间,他曾担任要职近20年。然而,在废太子杨勇的事件上,他因直言进谏而触怒了隋文帝,被免去官职。后因忧虑炀帝的奢华,被人告发,最终与贺若弼一同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被处死。

渤海高氏

说到高颎,免不了聊两句渤海高氏这个郡望。他们从西晋末年开始崭露头角,经过了十六国北朝的风雨,慢慢变成了士族,并且历经漫长岁月的沉淀,郡望也慢慢形成了。可是由于社会动荡,经常打仗,人们也迁移来迁移去的,客观上为很多人都假冒自己是某个地方的郡望提供了条件。

那时候的士族为了证明自己血统很纯正、很高贵,经常搞很多活动,比如甄别士流、修订家谱等,就想把那些假冒的人找出来。但因为事情太复杂了,他们也搞不清楚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后来呢,随着士族地位越来越高,大家都更追求自己的血统要纯正,结果更多人想要假冒。谱学家们真的很难分辨真假,史书里经常看到“自言”、“自云”这样的词。

北朝政治挺特别的,虽然汉人士族地位不低,但实权都在鲜卑贵族、外戚和恩倖手里。那些出身不太好的贵戚,显贵之后经常会假称自己是某个士族。北朝皇帝们啊,不但不管,反而相当地纵容,而真正的汉人士族反而是敢怒而不敢言。

当时高氏最有名的要数东魏权臣高欢,他虽然是鲜卑化很深的人,但他还是自称是渤海高氏的。这就能看出当时社会多么看重门第。北齐灭亡后,高欢他们家还能继续当渤海高氏,主要就是因为他的从弟高岳有个很厉害孙子高士廉。这个人可不简单,他是唐初的大臣,和唐太宗有亲戚关系,还编了《贞观氏族志》。凭借这样的便利,他把他们家光明正大的也写进渤海高氏。因此高欢家族一直都挺显贵的,在唐代还能继续打着渤海高氏的旗号逍遥。而且时间久了,大家都觉得他们家就是正宗的渤海高氏,连谱学家也搞不清楚了。现在还有很多高欢后代的墓志被发现,都说是渤海高氏,也不避讳是高欢的后代,因此后世也都觉得高欢一房是渤海高氏的正宗了。

关于渤海高氏谱系的研究,学界关注最多的是高欢一支的族属及其是否出自渤海高氏的问题,相关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而高颎这一脉反而不那么引人注目了,但再怎么低调,高颎在隋朝的史书上仍是留下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倍受器重

高颎,生于541年,逝于607年,字昭玄。出身渤海高氏,乃名门望族,底蕴深厚。其父高宾曾为北齐官员,后追随北周大司马独孤信,深得信任,并受赐独孤氏之姓。在隋文帝在位时期,由于坚决反对废太子杨勇,他受到猜忌并被免去官职,成为普通百姓。到了炀帝时期,他因担忧国家的奢侈风气而发表了一些评论,却被人告发。最终,他与贺若弼一同被指控“诽谤朝廷”的罪名而被处决。

高颎才华横溢,智略非凡。他勤政爱民,尽心竭力地治理朝政,推动经济发展。他以天下为己任,不畏艰难险阻,为隋朝的繁荣稳定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文治武功方面,高颎均表现出色。他善于发掘和举荐人才,如苏威、杨素、韩擒虎等名臣良将,均得益于他的慧眼识珠。据史书记载,因高颎举荐而建功立业者不胜枚举。

历史上对于高颎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高颎的一生,那么这句话应当是这样的:作为隋朝的宰相和战略家,高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才情、胆识和品德,深受后人敬仰。并且我会在这句话的后面再附加一句,高颎之死是大隋朝的巨大损失,高颎之死,是大隋朝最大的冤案!

高颎的父亲高宾在北齐当过官。可是呢,因为受不了北齐朝庭里的乌烟瘴气,再加上被奸臣乱嚼舌头,就一溜烟儿跑到了北周。北周的大司马独孤信,看他人挺靠谱,就把他收进了自己的团队,还给他赐了“独孤”这个姓。话说高颎,从小就是个聪明娃。他特别喜欢读书、学说话,被村里的长者看到他们家有棵特别大的柳树,都预言这孩子将来肯定出人头地。果然,在他17岁那年,就被齐王宇文宪看中,提拔为秘书,然后还封了个下大夫的官。因为他帮忙平定了齐地的一些事,又被加封为开府衔。

580年5月11日,周宣帝宇文赟翘辫子了,隰州稽胡就开始闹事。高颎跟着越王宇文盛,很快平定了这场叛乱,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后来呢,左丞相杨坚掌权,由于被皇帝所忌,所以就想搞禅代之举,一劳永逸的解决风险。杨坚早就听说高颎是个军事天才,就想把他拉进自己的团队。高颎审时度势,再加上杨坚这个靠山也足够硬,就答应了,成为了丞相府的一个属官。杨坚原来的长史郑译、司马刘昉因为各种问题被杨坚日渐疏远,反而这个后来的高颎深为杨坚所依赖。

高颎呢,最初在大隋朝也混得风生水起,做到了很高的位置。就连他的父亲高宾也被追封为礼部尚书、渤海公,真的超级有面子了!不得不说,在当时看来,高颎的选择真的太对了!他开始帮助杨坚建立隋朝、治理国家,走上了人生巅峰,是当之无愧的大隋朝开国重臣和治国能手!

大隋高颎

隋文帝杨坚在周大定元年(581年)把持了北周的大权,然后废了周朝自己建立了隋朝。他挺看重高颎这个人的,提拔他做了尚书左仆射,还兼任纳言,封渤海郡公。这高颎在朝中那可是风头无两,隋文帝都直接叫他独孤,很是不见外。可高颎这个人却很懂得谦让,主动上了个辞职表,让苏威接他的班。隋文帝也想成全他的让贤美名,就同意他辞掉仆射的官职。

可几天后,隋文帝转念一想,说:“苏威以前在北齐的时候就隐居不仕,是高颎能发掘他。我听说推荐贤能的人应该受上赏,怎么能让他丢官呢?”于是又命令高颎恢复原位,过不久又封他为左卫大将军,原来的官职还是一样。

杨坚这个人也挺有意思的,如果对一个人好的话,那简直好的不像话,氢说高颎常常坐在朝堂北边的一棵槐树下处理政务。主事的人觉得这棵树碍事儿(很有可能是宫殿里不能有太多树木,以防止刺客)要砍掉这棵树,隋文帝还特意交代别砍,想用它来给后人留个念想,以铭记这段君臣相得的事迹。您瞧瞧,高颎在隋文帝眼里就是这么重要!

要说高颎对于隋朝的贡献巨大,还真不是夸大。他不仅是开国元勋,还当过第一任宰相。军事、政治、经济、制度建设,样样都玩得转。那时候隋朝刚建立,各种东西都乱七八糟的,朝廷制度也不完善。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朝庭的运作效率就低下,各方面的发展自然也就无从谈起,高颎在开皇元年,和郑译、杨素这些大佬一起修订法律。他们参考北齐的法律,搞出一套新的律令,从此让隋朝有了规矩,迈入快速发展的道路。

开皇二年,隋文帝想建个大兴城,高颎就被任命为新都大监,负责监督这事儿。虽然宇文恺是具体负责建筑和规划的,但到底高颎可是总指挥,功劳自然也跑不掉。再说说军事方面,高颎也超级厉害。除了平定了尉迟迥之乱,他还参加了平陈之战。给隋文帝出主意去收拾陈地的乱局,还当过晋王杨广的元帅长史带兵出征。另外,他还不辞劳苦,多次领兵抵御突厥入侵。所以说啊,大隋朝能有开皇之治,十分功劳,高颎可占其三。这人确实太牛了,啥事儿都能干!

得罪独孤

老话说得好,宁可招惹小人,也别轻易得罪女人。高颎的功劳无人能及,得到了隋文帝杨坚的绝对信任。尽管不少人嫉妒他的成就,向杨坚进谗言,但都无法动摇高颎的地位分毫。

开皇九年(589年),高颎平定南陈大军班师回京后,因功勋卓著被封为上柱国,晋爵位为齐国公,并获得九千段布匹的赏赐,封邑定为千乘县的一千五百户。隋文帝杨坚热情地慰劳他说:“你平定南陈后,有人曾说你谋反,朕已经杀了那个诽谤者。君臣间的情谊,是那些挑拨离间的小人无法理解的。”高颎再次请求辞去官职,隋文帝下诏书表示:“你见识高远,谋略非凡。出京筹划军事,协助平定淮海;回京后执掌禁军,被朕视为心腹。自朕登基以来,你一直参与机要事务,竭尽忠诚和力量,为人正直无私。这是上天赐予朕的良臣,助我治理天下。希望你不要再提辞职之事了。”杨坚对高颎的待遇始终是如此的优厚和器重。

后来,右卫将军庞晃及将军卢贲等人在杨坚面前进谗言诽谤高颎,杨坚听后勃然大怒,疏远并贬黜了他们。他对高颎说:“你就像一面明镜,越磨砺越能光芒四射。”

文帝杨坚有五子,都是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所生,长子杨勇,次子杨广,三子杨俊,四子杨秀,五子杨谅。

杨勇姿容俊美,天性爱学,深谙词赋之精妙。他性格宽厚、率真,为人真诚不做作。他与明克让、姚察、陆开明等文人墨客交游,共同切磋文学。杨勇曾为蜀铠润色文饰,然而隋文帝担忧他因此沾染上奢侈之风,特地予以告诫。

冬至之际,百官纷纷朝见杨勇,向他致以贺词,他亦欣然接受。隋文帝询问臣子此举合乎何种礼节,太常少卿辛亶解释说,按照礼法,东宫只能接受贺词,而不能用朝见之礼。隋文帝认为杨勇此举违背了礼制,遂下令臣子不得再以朝见之礼觐见杨勇,对杨勇的宠爱也因此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日益加深的猜忌。

后来,隋文帝在选拔侍卫官时,特意挑选武艺高强者置于身旁。高颎进谏表示,这样恐怕会使保护东宫太子的侍卫官显得过于孱弱。此言一出,隋文帝顿时不悦,认为高颎是因为其子高表仁是杨勇的女婿而为其说话。自此之后,隋文帝对高颎更加提防。

杨勇生性喜好女色,追求奢华,府中养了许多妾侍,珍宝无数。其中最受宠爱的是云昭训,她姿色娇美,得杨勇独宠,甚至生下了三个儿子,待遇与正室无异,这使得杨勇的母亲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心生不满。杨勇的正妻元妃因不得宠爱而郁郁成疾,不久便离世了。杨勇随即让云昭训主持太子宫。独孤伽罗怀疑是杨勇与云昭训合谋害死了嫡妻,因此派人去暗中察访此事。

杨广此人很有城府,他明白老妈对兄长有些意见,所以他就装得一副乖乖的样子,说自己除了萧妃,其他姬妾一个都没有。每次他和老妈诉苦,说云氏多么受宠,元氏多么命短的时候,都装得特别伤心。这样一来,老妈就更喜欢他了,还想着把杨勇的太子之位给废了,让杨广当太子。

有天,杨坚跟高颎聊起了天,说:“晋王妃最近有点神叨叨的,说杨广会得到天下啥的,你怎么看?”高颎一听,马上跪下说:“老大不小的,哪能随便废太子呢。”杨坚听了,也没说什么。但这下可把独孤皇后给惹毛了,她觉得高颎就是块硬骨头,非得要收拾他。

后来,高颎的老婆去世了。独孤皇后就对杨坚说:“高颎现在孤家寡人的,陛下,你就不帮他找个新老婆?”杨坚把这建议告诉了高颎,结果高颎都快哭了,说:“我都这把年纪了,每天除了念经就是吃斋,哪里还能再娶?陛下,你这不是为难我吗?”于是,杨坚也就不再提这茬了。

可是现在呢,高颎的小妾居然生了个儿子!杨坚当然高兴了,但独孤皇后却不买账。杨坚问她为啥,她说:“你还信得过高颎吗?之前你要给他找老婆,他明明有妾室却瞒着你。现在他瞒不住了,你还怎么信他?”杨坚听了,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了。

厄运连连

当大隋朝廷正在商量讨伐辽东。高颎觉得还没准备好,不应该轻举妄动。但隋文帝就是不听,非要打。他就任命高颎为元帅长史,跟着汉王杨谅一起出征辽东。结果呢,半路上一直下雨,士兵们好多都生病了,最后啥也没干成,只好回来了。独孤皇后就对杨坚说:“你看,高颎本来就不想去,你非得让人家去,我就知道会这样。”

杨坚当初觉得汉王太年轻、经验不足,所以就把全军的指挥权交给高颎了。高颎这人很负责任,时刻想着国家和军队,从不考虑自己的私事。但汉王跟他不太和,很多意见都不同。后来战后回京,汉王就跟皇后抱怨说:“我好歹也是你儿子,幸好没死在高颎手里。”这话传到杨坚耳朵里,他对高颎的不满就更多了。

再后来,上柱国王世积犯了罪被杀了。审问的时候,他说曾经听过高颎讲宫里的秘密事情。这可把隋文帝气坏了,觉得高颎真不是个好人,非要治他的罪。当时有很多大臣都出来替高颎说话,说他不应该被治罪。但隋文帝特别生气,把那些为高颎辩护的人都交给执法官处置了。从那以后,没人敢再为高颎说话了。他就被免官了,只能回家呆着,他的厄运还远远没有结束。

高颎被隋文帝问罪后,文帝并没有赶尽杀绝,有一次文帝去秦王杨俊家,还叫上他一起吃饭。高颎啊,眼泪汪汪的,看得连独孤皇后也很是伤心,和他一起哭,旁边的人都受感染,哭成一片。隋文帝就对高颎说:“我对你也不差啊,你怎么就犯错了呢?”杨坚跟侍臣们说:“我对高颎比对自己的儿子还好,虽然有时候见不到他,但感觉他就跟我在一起一样。但他离职后,我就像没这个人似的。不能想着自己最大,然后就跟君王叫板啊!”

后来呢,高颎的封国里有人告他状,说他儿子高表仁对他说:“以前司马仲达就假装生病不上朝,然后得到了天下,您现在跟他的情况很像,说不定这是好事呢?”杨坚听了就生气了,把高颎抓起来拷问。

还有啊,司法部门又告高颎的其他事,说:“和尚真觉告诉高颎:‘明年国家会有大丧事。’尼姑令晖也说:‘开皇十七、八年,皇帝会有大灾难,十九年可能过不去。’”杨坚听了更生气了,就说:“帝王的位子,能强求吗?孔子那么牛的人,作法传世,他不想当帝王吗?这都是天命啊。高颎和他儿子比来比去,自认为像晋宣帝,他到底想干嘛?”有关部门就说要杀高颎。但杨坚说:“去年杀了虞庆则,今年又杀王世积,再杀高颎,天下人会怎么说我?”所以就没杀他,把他官籍除了,就当普通老百姓了。

结语

等到隋炀帝杨广即位后,高颎这位隋朝的开国元勋,再次被朝廷启用,被任命为太常卿,地位显赫。然而,隋炀帝好大喜功,他召集乐师征集天下流散的音乐,对此高颎却深感忧虑。他曾提醒众人:“周天元皇帝宇文赟因喜好音乐而身亡,血一般的教训就在眼前,我们怎能重蹈覆辙!”

高颎对隋炀帝的所作所为多次表示不满,但他的直言进谏却触怒了隋炀帝。隋炀帝以诽谤朝政的罪名,下令处死高颎。这位隋朝的忠臣、一代名臣,就这样因直言而死于非命,令天下人扼腕痛惜。

高颎担任宰相职位近20年,任职期间尽职尽责、直言敢谏。他对皇帝的荒淫无道之状深感痛心,却始终坚守职责,力图劝谏。朝野中对这位德高望重的宰相深为折服,待到他被诛杀后,天下人莫不感到悲痛与惋惜。后世也都认为高颎的死实在是冤枉至极。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