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罗斯:无情的殖民者,一个靠“贩卖暴力”崛起的掠夺王朝

小筱说历史 2023-12-24 19:54:57
前言

公元十世纪前后,基辅罗斯逐步崛起,登上世界舞台,与首任保加利亚王国,及尊贵的拜占庭帝国分庭抗礼。

彼时,基辅罗斯坐拥庞大的军事实力,勇毅挥师南下,几乎将保加利亚夷为平地。然而,在这个辉煌事业的背后,却是历经数百年的漫长曲折历程。

其历史轨迹从原始氏族部落,经由乡村公社,过渡至与东斯拉夫民族的深度融合,才终于确立了基辅罗斯的地位。整个阶段跨越四五个世纪之久。

从以上叙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基辅罗斯所走过的道路,正是普通政权发展的典型案例。在基辅罗斯的形成过程中,社会形态的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演变,以及民族间的和睦共处无一不是关键因素。

北欧诺曼人分支瓦里亚格人,是如何与东欧大陆的东斯拉夫人和睦相处,共同开展种族融合,以建立强盛稳定的基辅罗斯政权呢?

在此,笔者将深入探讨并详细解析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毫无疑问,两大民族的融合具有重大的历史契机。

自基辅罗斯创立后,过去那些随同游牧民族的,根深蒂固的好战与征服基因犹然存在,甚至贯穿于基辅罗斯的发展策略之中。

基辅罗斯

当时的基辅罗斯在国内实施极端专制和严厉的压制政策,对外则频繁发动侵略战斗。其中最显著的事件,便是险些将首任保加利亚王国推翻。

倘若拜占庭帝国不为基辅罗斯的发展壮大感到担忧,而是选择出兵对抗,那么或许保加利亚全境,已落入基辅罗斯之手。

支付贡品的巡回活动,是基辅罗斯政权无尽欲望和贪婪的无言诠释,除了无休止的抢劫外,基辅罗斯并不满足于此,他们积极推动对外贸易,尤其是远洋交易。

罗斯人凭借强大武力,成功打通了通往拜占庭和欧洲南部的通道,与此同时,也与东方的阿拉伯人大开贸易往来。

东斯拉夫人社会形态的演进

东斯拉夫人并非一直生活在东欧平原地区,初入这个地方的他们,最初居住在广袤的普利佩雅特沼泽地带,过着游牧式的生活。

然而,从公元5世纪至公元6世纪起,随着气候变迁现象日益严重,以及外族势力的入侵,东斯拉夫民族不得不决定向东方迁徙。他们最终发现了更为适宜的,拥有理想自然条件的平原地区,从此在此宜人之地定居下来。

东斯拉夫人

原有的那种游牧式生活模式,开始逐渐转变为现今的定居生活方式,这也成为了未来东斯拉夫人,脱离原始社会状态的关键所在。

自从在东欧平原地区定居以来,这类东斯拉夫人在其社会组织结构上,依然采用原有的原始氏族公社制度。那个时代的东斯拉夫民族共有三十余个部落,这些部落都是基于人类血缘宗谱的紧密联结而形成的。

同时,他们在部落内推行的政治体系,完全依赖于原始的民主制度,即每个部落无需专制的领袖进行统治,部落中的各项大小事务,全凭集体投票或公民大会决策制定,这恰恰也是早期氏族公社的一大特色。

大约在公元7世纪到8世纪之际,由于定居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及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进步,这种高度原始化的氏族公社,开始出现分崩离析的迹象。

其中最为直观的变化则在于,原本依赖血亲联系产生作用的部落内部亲戚关系,正在逐步被新型的、基于地域划分的部落所替代。

促使这种社会变革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定居生活使得东斯拉夫人,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显著进步,带动了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从而使大量盈余财富涌现出来,进一步加大了贫穷人群和富裕人群之间的差距;

其次,当时东斯拉夫民族移民,到东欧平原地区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在开疆拓土、从事农业劳动等领域中缺乏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因此,他们自愿与周边乡村的居民紧密互动交流,共同面对自然界的挑战。

东斯拉夫移民

由此,村镇之间的地域联系和沟通变得愈发密切,为之前的氏族公社的瓦解奠定了基础。时间推移,这样以地理区域为核心的村落关系日渐凸显,成为了后期东斯拉夫人主流的社会形态,并悄然拉开了向更为高级的阶级社会甚至国家发展的帷幕。

瓦里亚格人与东斯拉夫人的融合以及基辅罗斯的建立

早于公元前九世纪之中期,等级森严的斯拉夫人民族最初触及到东斯拉夫人时,恰好是那时古罗斯王国正式诞生之际。

瓦利亚格人,作为北欧诺曼民族的分支,他们在社会发展初期,与东斯拉夫人几乎处于同一阶段,均陷入农村公社体制。

然而,瓦利亚格人有着强烈的统治欲望,尤其在涉及自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存必需品的供应之时,常常采取斗争性的军事征服手段解决问题。所以,他们跟东斯拉夫人的初次交融,便是在此种背景之下发生的。

处在八世纪与九世纪交替的漫长时间内,生活艰难的瓦利亚格人受到居住环境的制约,加之人口急剧膨胀,他们迫切渴望寻找更为先进的邦国进行交流合作,尤其是在经济和文化层面上进行互动,以期满足国家的发展需求。

因此,瓦利亚格人为了能够更好地拓展对外贸易,派遣军队对当时的拜占庭帝国,和东方的阿拉伯人发起攻击,其主要的作战目标在于打通,通往东西方各国的经济文化航线。于是,瓦利亚格人的战斗力量,以商旅团队的姿态呈现出来。

被攻击的拜占庭

这支装备齐全的军队由选举出的统领统筹指挥,每一个商旅队伍的规模大约维持在一千人左右。他们的征战路径紧紧围绕繁华的商业经济城市,以每座城市作为进阶节点,向全国各地推进。

在这场厉兵秣马的商战中,瓦利雅格人通过劫掠貂皮、奴隶等珍贵物资,大批量运输至繁荣昌盛的君士坦丁堡进行密集销售,从而获取丰厚的商业利润。

就在这个与日俱增的财富积累过程中,瓦利亚格人逐步成长为一股不可小觑的武装力量。然而,瓦利雅格人在扩张势力版图的同时,东斯拉夫人却受困于社会动荡。

那个时候,村落间的矛盾冲突层出不穷,有不少东斯拉夫人私底下寻求瓦利雅格人进行援助,希望他们能协助处理这些内部困境。

因此,瓦利雅格人的统帅,例如留里克兄弟就以东斯拉夫人的名义称霸一方,自此开启了留里克王朝的统治史。

然而,留里克在篡夺王冠后不久,就遭遇到各路反对者的挑战,他最终凭借雄厚的军队实力,彻底压制住了反叛行动。公元879年,奥列格在执政期间成功占领了基辅城,由此掀开了长达数百年基辅罗斯的古老篇章。

瓦利雅格人

“索贡巡行”以及基辅罗斯的对外贸易

自创始以来,基辅罗斯无疑是一个由众多城镇共同结成的松散联盟。瓦里亚格人以主导力量身份,承担着基辅罗斯的行政管理职责,但是,在整个国度内各地的起义却频繁而犀利,特别是在流里科王朝开创初期,这种状况更为明显。

继留里克大公后登上受命之位的是伊戈尔大公,他在年少之时便继承了权力,此刻的基辅罗斯尚未完全形成统一的概念,伊戈尔大公趁此机会领导基辅人民,一举战胜了敌对势力,奠定了基辅罗斯巩固而重要的地位。

当伊戈尔大公逐步走上政治前台,他继承并沿袭了瓦里亚格人对战争与掠夺的传统政策。"索贡巡行",这一被当时贵族们津津乐道的掠夺方式,成为了他们掠夺财富的普遍手段。

每到冬季农闲时期,受尽压迫的民众纷纷在家躲避严寒,然而,伊戈尔大公却不满足于此,他带领军队四处征战,征服周边领地和王国,然后强迫当地居民缴纳所谓的"贡品"。令人痛心疾首的是,这些物资并非真正的贡献,而是通过强行夺取而来。

基辅罗斯民众

伊戈尔大公的这种强盗式的掠夺,虽然导致了社会动荡不安,但却为其转向海外贸易,攫取巨量经济收益做好了必要的铺垫。

他挥霍无度地从百姓那里抢夺的财宝,竟然变成了能够出口的商品,从而大大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然而,他的暴虐专横的行为终究引起了广泛的民愤,终于,在德列夫良人为保卫人类尊严起兵反抗时,他及其宫廷侍卫全体遇难。

既然"索贡巡行"也是为了基辅罗斯的海外贸易,那么让我们重新审视历史,看看它当时和哪些主要国家有着贸易联系。

在每年度过"索贡巡行"的冬季过后,罗斯大公总是获得满满的回报。他们将这些累积起来的货物进行精心筛选、打包,然后在春季来临之际,向西方的拜占庭帝国以及东部的阿拉伯帝国出口。

为了进一步提高利润,基辅罗斯更是经常出兵攻打君士坦丁堡,最终独享自由贸易的特权。而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主要是通过伏尔加河流域实现。这片土地上出土的大量两国古代货币,就充分证实了两国曾经存在的紧密经济合作关系。

君士坦丁堡AI复原图

评价

基辅罗斯国度的兴起可谓是历经坎坷、纷繁复杂的历程。在那种可塑性的历史背景之下,瓦里亚格族群与尚处同一发展进程的东部斯拉夫族群的交流碰撞。

不仅为这个庞大帝国的成立打下了坚实的根基,也让两个原本势均力敌的民族,因各自不同的前行之路,演变出相互截然对立的政治风貌及生活模式。

以瓦里亚格人为例,即使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其原本散漫无常的生活习性依然得以保留,且其野心勃勃、进攻性十足的特质仍在持续壮大。

这一现象在基辅罗斯大帝国建国之后,借助瓦里亚格族群领导之力,频繁发动的劫掠物资的军事行动中,得到了生动体现。然而,相比之下,东斯拉夫人定居于东欧平原后,安逸安定的生活逐渐成为他们的日常模式。

"索贡巡行"以及常年累月,在君士坦丁堡和阿拉伯帝国之间进行的经济往来,都成为了基辅罗斯建国后国家财富的重要来源。

索贡巡行

当"索贡巡行"因其强制性和掠夺性质遭到破坏时,这类带有压迫色彩的海外贸易,便成为了基辅罗斯的唯一财源保障。

"索贡巡行"阐述了瓦里亚格人,经过长期发展后所形成的强烈侵略性,并将此二者表现得淋漓尽致。

继伊戈尔大公遇刺身亡后,斯维亚托斯拉夫大公成功登上王座,这位新任统治者更是通过接连不断的征战,让基辅罗斯愈发强大。

参考文献:《往年纪事》

0 阅读:115

小筱说历史

简介:带你领略精英人物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