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战国——物我两忘的庄子

XIAOHTV 2024-03-24 14:16:22

庄子名周,蒙(今河南商丘)人,生活的年代约与孟子同时或稍晚,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

庄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小贵族家庭,曾做过蒙国的漆园小吏,同时他与楚威王也有过密切的往来关系,后也来往于赵、魏这些大国之间,与这些诸侯交往甚密,但诸侯及其大臣们大多对他都不很重视,没有把他当作心腹和知心朋友。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他说:“道这个东西,有感情,也有信义可言,而没有形状可以揣摸,因而其核心应该是心平气和的无为,它可以被流传,但却不可以完全地接受,可以学到道的精神,却无法看见道是一个怎样有形有色的东西;人类从根源上讲,没有天也没有地,天地浑然一体,无法割裂开来,这是从人类存在以前就天然存在的东西,人力无法改变它。”他又说:“道是太极之上的东西,它比太极还要高深得多;在六极的底下而又比六极深了好多,是比天地还要长久,比任何自然的东西还要古老的东西。”

他解释说,“道”是无处不在的。它甚至存在于蝼蚁、梯稗、瓦壁、屎溺等看似卑微的事物中。同时,它又是变动不停留的,可以是花草、青苔、蝴蝶、老虎,是马、人,而“人又是顺着道的指引而生存的。”因此,庄子认为,和“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无限性比较起来,人只不过是“道”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某一瞬间的存在形式。所以,人世间的生老、寿夭、福祸、荣辱,丝毫不值得日夜为之去计较。

庄子的妻子不幸死了,庄子蹲在地上,一面敲着瓦盆,一面唱歌。有个邻居觉得他太无情了,于是把他告到惠子那里。惠子批评庄周说:“结发妻子与你形影相伴了这么多年,你对她的死非但不悲伤反而敲盆而歌,这是很不对的!”

庄子回答惠子说:“宇宙间本来就没有生,也无所谓形和气,以后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生又变而到死,这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一样。现在,我的妻子正安然地回到宇宙这个大自然中去,我为啥要为她伤心痛苦呢?”

惠子哑口无言。

一次,庄子在濮水上钓鱼,来了两个楚王的使者请他去做官。庄子对使者说:“我听说楚国有个神龟,死了3000多年了,楚王把它珍藏在庙堂之上。就这个龟来说,是愿意死后使它的骨甲得到珍重,还是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涂中爬行呢?”

使者回答说:“宁愿曳着尾巴在泥涂中爬行。”

“你们回去吧。”庄子说:“我宁愿做个曳着尾巴在泥涂中爬行的龟。”庄子就这样回绝了楚王的盛情。他这种视生不如死,视富贵不如在泥涂中曳尾爬行的思想,以及对生死、贵贱的看法,似乎很超脱,其实是他在现实斗争中失败后无可奈何的哀鸣。

庄子家境贫寒,他曾到监河侯那里借过半斗粮食,但却视权贵如粪土,不追求功名利禄。

一次,庄子去见魏王,翻遍衣柜也没找出一件像样的衣服,于是穿着其中一件最新的衣服去见魏王。魏王看到他衣服上的补丁说:“先生怎么这么狼狈?”庄子回答说:“处在现在这样一个上昏下乱的时代,怎能不狼狈呢?”对魏王进行了有力的讥讽。

庄子广泛传播自己的“无为”思想,尽管他生活在贫困交加的情况下,还是为后世留下了一部巨著——《庄子》。这部书在我国学术思想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其文字优美、生动、绘声绘色,在古代文学史上也占有突出的地位。庄子在这部著作中,阐述了自己的思想精华,对“道”的观点、态度,以一个个小故事加以阐发。其文笔优美,想象丰富,比喻生动,善于用讲故事的形式来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成语“庖丁解牛”、“东施效颦”、“朝三暮四”等即出于此书。

庄子

0 阅读:1

XIAOHTV

简介:和小海一起看书,涨一点茶余饭后的谈资!